陶瓷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手與心的吟唱,土與火的藝術。中國是世界聞名的陶瓷古國,說起陶瓷,外國人自然就想到了中國。陶藝是一種獨具魅力的人工形態(tài),帶著遠古手作的質樸溫度,款款走到我們眼前。陶瓷形態(tài)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熟稔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guī)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tài)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
“手指觸在光滑的陶泥上,有點微微的涼,空氣中流溢著泥土特有的芬芳,一塊溫潤的泥土,再加上一雙靈巧的手,成就了水與土的藝術?!边@是一位學生在學習陶藝時的美好感受,生動地展現(xiàn)了陶藝課在孩子們內心播種的美好。2009年,奎屯市第四小學籌備了60多平米的“陶藝制作展示廳”,介入到“校本”這一嶄新的課程建設領域,由我承擔陶藝課具體教學和探究。所輔導的學生陶藝作品在各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在社會和家長中引起熱烈反響。歷經5年的教學開發(fā)和探究,逐漸摸索出適合本土的陶藝課程理念與課程體系,于2013年編寫了四小校本課程教材——陶塑,這本教材是奎屯市教育系統(tǒng)第一本陶藝校本課程教材,從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奎屯市陶藝教學,作為優(yōu)秀教學成果上報自治區(qū)。
2014年,由于我在陶藝教學上的特長,被調至奎屯市文化館工作,主要負責雕塑、陶藝教學研究。工作環(huán)境、角色和對象的轉換,提供了更廣闊的施展天地。通過多年對陶藝教學的積累和整合,2014年10月成功申報奎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疆傳統(tǒng)陶塑技藝”。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建立了3個文化館館外免費培訓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基地。奎屯市職業(yè)中專和農七師黨校特聘我為客座教師。今年春天響應政府號召我成為第二批“訪惠聚”下派干部,分配到阿克塔木社區(qū),主要負責文化陣地建設,在我的倡議下,近期在加緊籌建阿克塔木社區(qū)“七彩陶藝坊”,創(chuàng)建為奎屯市社區(qū)特色文化亮點,為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發(fā)揮作用。在近20年的教育教學中,我遵循陶藝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著眼新疆,立足本土,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感知陶藝,讓學生了解陶藝的歷史與發(fā)展,特別是新疆陶藝發(fā)展史,感受陶藝的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產生玩陶的渴望
在教學中,我大量查閱書籍和有關資料,制作了陶藝教學幻燈片,積極利用可視、可聽、可感的多種教學媒體,讓學生們欣賞大量優(yōu)秀古代和現(xiàn)代陶藝作品,了解陶藝的歷史與發(fā)展,特別是新疆的陶藝發(fā)展史,感受陶藝的獨特魅力,激發(fā)產生玩陶的渴望,為他們的創(chuàng)造活動提供“可能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有一雙“能感受美”的眼睛。在欣賞傳統(tǒng)陶藝作品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從傳統(tǒng)造型入手,讓學生觀察討論分析不同特點,看看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因勢利導,總結出這些特點正是傳統(tǒng)陶藝給人的獨特美感所在。在教學中,我還特別搜集了大量新疆優(yōu)秀陶藝作品讓學生欣賞,作為新疆人,我們必須要立足本土,了解本土的陶藝作品和本土文化元素,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在欣賞現(xiàn)代陶藝家的陶藝作品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感受,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體驗陶藝。讓學生學習陶藝的有關知識,教授學生陶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的制作陶藝作品
(一)了解認識制作陶藝的材料、工具和設備。
陶藝制作的材料主要是黏土,我國地域遼闊,土質品種極其豐富。如:江西景德鎮(zhèn)的瓷土潔白、細膩,江蘇宜興的紫砂土顏色繽紛,山東的黑陶土,還有新疆的紅土和黃土等等。
陶藝的工具和設備主要有:陶藝轉盤、陶拍、竹刀、刮刀、鋼絲弓、練泥機、拉坯機、泥片機、泥板機、電窯、氣窯、噴釉機等等。
(二)學習陶藝作品成型的基本方法。
陶藝作品成型方法主要有兩種,手工成型和手工拉坯,除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審美能力外,還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剛開始教學時,學生接觸到泥巴就非常興奮,亂揣亂捏一起,制作不出象樣的陶藝作品。老師在這時,就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通過示范向學生介紹在制作過程中手的作用,教給學生一些手工成型制作方法,如捏、擠、搓、壓、頂、刻、印、堆等技巧,教他們如何練泥、揉泥、捏泥、接泥、挖洞、切口、拉胚、修坯等,帶領學生體驗基本施釉方法和燒制技巧。
三、創(chuàng)新陶藝。拓展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的想象力張開翱翔的翅膀
在新課改理念背景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陶藝教學中也要充分貫徹這條理論,陶藝是屬于藝術的范圍,而沒有新意的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了陶藝制作的基本技巧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求創(chuàng)新。如:一位學生在制作新疆人物時,把老爺爺?shù)陌俗趾龅暮荛L,還高高的翹起,有別于常人的胡子,我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因為老爺爺今天很高興,胡子都快飛起來啦!”,多么生動的人物形象啊.很高興看見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作品,纖塵不染,讓你真正感受到了靈性和智慧的巨大魅力。
在陶藝作品創(chuàng)作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疆文化元素,表現(xiàn)具有濃厚新疆特色的陶藝作品,如帶有新疆紋樣圖案的生活用品、新疆各族人民的歌舞生活場景,維吾爾、哈薩克豐富多彩的服飾等等。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在陶藝課中,完成一件簡單的作品,靠個人的創(chuàng)作就可以了,但如果想完成一件比較復雜的作品,必須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例如制作“情景陶塑”———《精彩馬戲團》,一個馬戲團表演的場面,十幾個不同動物表演的造型在短時間內必須有幾個人同時制作,組合才能完成。同時在合作中也體驗到合作的樂趣,而且創(chuàng)作的氛圍也非常濃厚。同樣的,在拉胚機上也需要合作,才能共同完成許多精美的作品。另外,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還用陶泥設計制作了很多生動的組合情景作品:農家小院、歡慶世博、喜洋洋與灰太狼、巴扎印象……。
陶藝教學是以陶泥為載體,學生可以用陶泥捏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長期的教學證明,陶藝教學是素質教育非常有效的載體之一,是素質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非常好的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成果;它讓學生自由自在的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世界,讓他們盡情地體味著創(chuàng)造的激情,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