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開啟,手機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眾多移動終端應用中,微信是當下最流行的移動終端手機軟件。此款通訊軟件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者已經超過四億人口,微信已不僅是一款社交軟件,更是互聯網引動終端發(fā)展的標志。本文通過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分析,討論將微信引入公共圖書館擴展業(yè)務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運營推廣的創(chuàng)新模式。
關鍵詞: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7-00-01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及智能移動終端系統(tǒng)快速占領市場,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根據《第34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指出,當下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6億人口,并逐年穩(wěn)定增加。針對移動終端研發(fā)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中,微信是使用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款軟件。新型的信息模式也在不斷沖擊著圖書館傳統(tǒng)的運行模式,圖書館如何改變傳統(tǒng)模式,適應時代發(fā)展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將微信公眾平臺引入圖書館管理模式中,給圖書館發(fā)展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
一、微信公眾平臺簡述
(一)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2011年移動公司推出一款新的免費移動終端應用程序,提供公共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快捷支付等功能。直到2014年8月,我國微信注冊用戶高達7.8億人,與微信相競爭的、更早推出的社交軟件微博的使用人數則迅速下降,據統(tǒng)計微博使用人數同年減少731萬[1]。微信公眾平臺與2012年8月正式上線,截止到2015年1月微信公眾賬號突破900億,并以每日1.5萬的公眾號迅速發(fā)展,極具影響力。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開放性平臺,公眾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消息的管理、素材的管理、品牌代理的管理等多項功能。
(二)微信公眾平臺模式。微信公眾平臺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編輯模式,即指公眾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進行文字、語音、圖片、圖文消息的自動回復和關鍵詞的自動回復。一種是開發(fā)模式,開發(fā)模式除了具有基本的編輯模式外還增加了AIP接口,應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開發(fā)和接入其他業(yè)務,例如:自定義微信菜單、關注訂閱者、對接業(yè)務等。
二、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方法
(一)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方式。1、分析自定義菜單。通過自定義菜單進行設置,大致有“關于我們”“服務指南”“咨詢服務”三個分區(qū)。以“關于我們”為例,“關于我們”大致有“本館主頁”“開關時間”“服務電話”“地理位置”等組成,由于各地區(qū)圖書館不同,自定義菜單也有些許差別。自定義菜單是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門面,關系到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廣,因此更應重視、分析自定義菜單。2、群發(fā)圖文消息。公共圖書館微信平臺主要以群發(fā)圖文消息為主,通過給關注者發(fā)送信息推送,介紹圖書館書籍、分類、內容、活動等。例如部分公眾圖書館微信平臺發(fā)送的推送消息有家庭教育、君子愛財、輕松一刻、職場社交、家庭教育、古典文學等等。也有發(fā)送語音消息,增加生動性,使廣大公眾更喜歡讀書,從而提高圖書館的關注度,加大民眾對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認可度。
(二)公共圖書館微信平臺運行流程。1、開發(fā)模式。讀者通過移動終端登錄到公共圖書館微信平臺,像微信平臺發(fā)送消息,消息到達微信服務器,微信服務器轉發(fā)給微信公眾平臺,公眾平臺向圖書館發(fā)送認證信息,圖書館本地信息處理器會自動處理認證信息,認證成功后公眾平臺將讀者發(fā)送的消息傳遞給本地服務器,本地服務器根據消息內容進行相應處理,最后發(fā)送給讀者,實現公眾圖書館電子自動化。2、編輯模式。編輯模式下圖書館工作人員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答案編輯,讀者通過微信公平臺進行發(fā)送消息提問,微信終端系統(tǒng)自動進行分析分類,給讀者回復消息。由于編輯模式不適用公眾圖書館,為保證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有效、長遠發(fā)展公眾圖書館一般采用開發(fā)模式。
三、公共圖書館微信公共平臺運行策略
(一)優(yōu)化微信公眾平臺管理。隨著微信平臺應用公共圖書館的普及,公共圖書館的微信訂閱戶已經超過7000人,雖然讀者用戶增加,但公眾平臺的管理卻不能及時跟進,對讀者既未進行歸類,也未進行備注,從而造成公眾圖書館無法針對性的向讀者發(fā)送推送消息,只能針對群體,不能針對個人[2]。為了使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更好地服務公共圖書館就必須優(yōu)化微信公眾管理平臺。
(二)合理使用微信服務窗口。服務窗口是微信快捷服務中重要的一部分。圖書館不僅要開通基本窗口服務,更因該開通特色服務,增加窗口,加強自動回復效率。微信公眾玩微信時最喜歡的就是微信的交流方式,因此應加大公共圖書館微信管理平臺窗口的真實性。例如:南京市圖書館開設服務窗口為“關于我們”在“關于我們”的窗口內可以增設“我們的歷史”“我們的位置”“我們的涵養(yǎng)”等生動的服務窗口,避免窗口的單一化、古版化。
(三)增加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內容。微信公共平臺服務內容簡單,讀者感受不到圖書館微信管理系統(tǒng)的快捷性和實用性。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多以“信息推送服務”“自定義預設服務”“讀者借閱服務”“參考咨詢”“文獻、數字資源”為主。圖書館還應推出特色服務內容,增強趣味性。例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除了基本業(yè)務外,還推出提供講座門票預約、館內無線網絡申請等,重慶圖書館則推出了“讀書指南”,支持用戶上傳照片進行搜索圖書,獲取圖書信息。首都圖書館推出“微語好讀”,讀者可以向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索要名人語音[3]。
微信公眾運營如此受大眾喜愛,究其原因是因為微信平臺能使微信粉絲感受到交流的快樂性和自由化。隨著微信影響力的持續(xù)上漲,圖書館利用微信開展移動終端服務已經是大勢所趨。為滿足廣大讀者,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必須加強管理,使內容更精確、全面、生動。圖書館本身以服務大眾為根本,通過微信平臺將公眾圖書館推向數字時代,面向廣大人民,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全民對讀書的熱情,促使我國文化精髓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陳盈.微信公眾平臺及其在圖書館移動服務中的應用與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13(20):71-75.
[2]王保成,鄧玉.微信公眾平臺在國內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01(50):82-85-91.
[3]葉佩珍.我國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現狀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09(1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