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政,陳湘清,肖坤洗
(中共邵陽市委黨校,湖南 邵陽 422206)
干部教育培訓事關干部隊伍建設,事關黨的事業(yè)全局。十七大以來,中央作出了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戰(zhàn)略決策。干部培訓,教師為本。那么,作為干部培訓主渠道、主陣地的黨校,特別是市、縣兩級黨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xiàn)狀怎樣?能否肩負起這個重要使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取問卷調(diào)查、實地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湖南省邵陽市委黨校和九所縣(市)委黨校進行了深入、全面、細致的調(diào)研。本文采取縱向、橫向對比研究的方法,對當前市縣兩級黨校師資隊伍建設這一課題作些探討。
從調(diào)查看,目前邵陽市黨校系統(tǒng)師資隊伍建設總體狀況良好,基本適應干部教育培訓的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與新時期大規(guī)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師資隊伍建設還凸顯出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規(guī)模不適當,教師總量少
邵陽市地處湖南省西南部,面積2.1 萬平方公里土地,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人口810 萬,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強,轄九縣一市三區(qū),有市級黨校一所,縣級黨校九所,截至2014 年底,市縣兩級黨校的教師為155 人,其中專職教師87 人。
表一 2014 年市縣兩級黨校教師人數(shù)統(tǒng)計表
這樣一個教師規(guī)模,與全市2.2 萬余名副科以上(含副科)黨政干部的實情不相匹配。由于老師少,加之不少老師還兼有行政管理工作,導致教師上課任務重,特別是縣級黨校要辦個班經(jīng)常沒有老師上課。此外,各校大多存在教師少、行政及工勤人員多的問題,以市委黨校為例,全?,F(xiàn)有在職職工89 人,專兼職教師僅36 人,約占40.5%,其中專職教師18 人。
2.結構不合理,作用受限制
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中肩負著“一個陣地、三個熔爐”的重任,發(fā)揮著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但是由于黨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應有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一是年齡結構趨向老化。截至2014 年底,市縣兩級黨校39 歲以下的教師僅55 人,約占總人數(shù)的35.7%,而50 歲以上的教師有41 人;由于隊伍年齡老化,教師隊伍的朝氣、活力明顯不足,導致師資隊伍青黃不接,人才斷層。資料如下表二:
表二 2014 年市縣兩級黨校教師年齡構成表
二是學歷結構整體不高。當前,干部隊伍的學歷在不斷提高,大都具有本科學歷,甚至有很多研究生了,這對我們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雖說學歷并不代表能力,但是,教師隊伍學歷整體不高、素質偏弱的問題還是日益突顯。
表三 2014 年底市縣兩級黨校教師學歷情況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全市兩級黨校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僅31 人,還不到全部教師的20%,學歷偏低致使部分教師理論功底不足,知識儲備欠缺。
三是學科結構配置不全。一支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必須要有合理的學科構成。目前,我市黨校系統(tǒng)在學科建設上結構偏科、缺科問題嚴重。
表四 2014 年市縣兩級黨校教師專業(yè)構成表
教師中經(jīng)濟專業(yè)、法律專業(yè)的老師奇缺,教師專業(yè)學科主要集中在政治類和文史類。教師隊伍專業(yè)學科結構的不足導致一些教學內(nèi)容難以開展。
1.人崗欠匹配,才能難發(fā)揮
黨校內(nèi)部既有行政管理崗位,也有教研崗位,還有工勤崗位,人各有長,人各有志,有的人擅長教學,有的人擅長行政。只有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才能讓每個人充分發(fā)揮才干。由于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現(xiàn)實中還存在著人崗不匹配的現(xiàn)象,影響了學校整體效能的發(fā)揮。此外,在縣級黨校中沒有嚴格的學科分類,所有教師都劃入教研室或理研室,不管什么教學任務都分配到教師身上,什么課都上,成了“萬金油”,卻沒有自己精通的專業(yè),很難形成精品課,培育出“名師名嘴”。
2.管理顯松散,提升缺動力
黨校內(nèi)部對教師的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健全。市委黨校雖然在教學管理上建立了教學效果評估制、末位淘汰制,在科研管理上建立了“一票否決”制,但由于執(zhí)行不力,實施的效果并不好,導致出現(xiàn)“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嚴重地挫傷了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積極性。
3.身份有困惑,人心難安定
2012 年以來,黨校系統(tǒng)實行參公管理,這給黨校師資隊伍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市委黨校18名專職教師有9 人登記參公,縣級黨校參公的更多。據(jù)我們了解,市級黨校在參公問題上存在三種情形。湖南省長沙市委黨校是全部未參公的代表,郴州市委黨校是全部都參公的代表,邵陽市委黨校是部分參公的代表。而縣級黨校參公登記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都參公,比如新寧、城步和綏寧。一種是部分參公??梢?,全省黨校的做法并不一致,各唱各調(diào)。到底是參公還是不參公?教師面臨一次賭博式的抉擇,內(nèi)心十分糾結。參公,工資待遇要受損,尤其是那些有職稱無級別的教師,辛辛苦苦幾十年又回到了起點,職稱白評了,甚至還不如一個年輕的行政管理人員;不參公,又怕退休后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年輕教師,如果不參公,就不能參加公開招考,喪失從政的機會。黨校教師實行參公管理后,不少教師就不想上課搞科研了,也不想評職稱了。
黨校作為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系統(tǒng),上級黨校對下級黨校具有業(yè)務指導的職責,從我省目前看,省級黨校對下級黨校的教研指導主要是兩年一次的全省教學比賽和一年一度的全省理研會,存在著聯(lián)系方式單一,聯(lián)系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尤其是下級黨校教師進修渠道不通暢,省委黨校雖開設了師資培訓班,但班次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教師培訓的需求,至于到中央黨校進修更是難于上青天。
黨校的建設發(fā)展,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支持。正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強力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這些年,市縣兩級基層黨校的建設發(fā)展步伐明顯加快,尤其是硬件建設方面,但在軟件建設特別是師資隊伍建設上卻存在短腿。
1.政策支持不硬
以黨校教師參公登記為例,從省委、省政府到縣委、縣政府,對于本次改革對教師隊伍的影響沒有引起應有重視,缺乏統(tǒng)一改革方案,致使各地黨校無所適從,各地黨校做法各不相同。
2.選拔交流不活
目前,各級黨校新進教師面臨很多困難和阻力。如果按照公務員的選拔程序,又不適合黨校選拔教師的特點;不按公務員的辦法,來自各部門的阻力很大,致使各級黨校在選拔教師時處于“招人也難,不招人也難”的兩難境地。再從教師的交流來看,掛職鍛煉本是提升教師能力、增強教學針對性的有效途徑,但這一工作基本沒開展起來,另一方面,市縣黨校達標升級后,黨校又變成了一個解決干部職級的地方。
師資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干部教育培訓的成效,《2010—2020 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訓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只有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才能鞏固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主陣地地位。
1.強化各級黨委的黨校意識
黨校工作是黨的事業(yè)全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好黨校是黨委的重要職責。各級黨委政府要從事關黨的建設全局高度來重視黨校,要從事關干部能力素質提升的現(xiàn)實要求來關心黨校,要從事關本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的長遠目標來支持黨校,切實加強和改進對黨校工作的領導,不僅在思想上要重視,而且在隊伍建設上要關心,在支持保障上要盡力,努力為黨校的發(fā)展干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2.制定教師隊伍建設中長期規(guī)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建設決非一朝一夕之功。要認真落實《中國共產(chǎn)黨黨校工作條例》、《2010—2020 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以及全國黨校校長會議精神,各省、市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5—10 年的教師隊伍發(fā)展規(guī)劃,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前瞻性的、宏觀的戰(zhàn)略安排,從造就一批學術上有建樹、理論上有權威、社會上有聲譽的理論家、戰(zhàn)略家的高度謀劃好師資隊伍建設。
3.明確黨校教師專業(yè)技術類公務員身份
目前黨校教師的身份是很尷尬的,走職稱路的老師卻沒有教師資格證,針對這種現(xiàn)狀和參公管理對師資隊伍建設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建議明確黨校教師技術類公務員的身份。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解決教師不再鉆研業(yè)務不愿再評職稱的問題。二是有利于教師的流動。一方面教師需要到實際工作部門掛職鍛煉,另一方面也需要德才兼?zhèn)?、有真才實學的干部加盟到教師隊伍中來。教師的身份明確了,政治地位、經(jīng)濟待遇得到保障了,教師才會安心、專心、潛心于干部教育事業(yè)。
1.多開辦師資培訓班
為了使師資隊伍的知識儲備、理論功底、教學藝術和研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除了選送黨校教師去高等院校進修培訓外,重點要利用好黨校系統(tǒng)整體的師資力量和辦學優(yōu)勢,加大對各級黨校教師的進修培訓力度。建議中央黨校的師資培訓班至少要開放到地(市)級黨校。各地市級黨校也要圍繞市情、縣情及地方重大戰(zhàn)略及教學方法、藝術等問題,加強對縣級黨校教師的培訓。為了解決教師進修經(jīng)費短缺的問題,建議省、市干教領導小組從黨費中劃出一部分設立教師進修培訓專項資金,重點解決一些財政貧困市縣教師的進修培訓問題。
2.建立黨校系統(tǒng)常態(tài)業(yè)務指導制度
中央黨校應盡早出臺《全國黨校系統(tǒng)業(yè)務指導規(guī)范》。在教研業(yè)務指導方面,建議除了開展教學比賽、理論研討會之類的重點活動外,還可采取分類、分專業(yè)的辦法,在各級黨校之間開展一些日常性的業(yè)務活動,例如學科教研交流會、專題備課會等,加強黨校系統(tǒng)教師之間的縱橫聯(lián)系,構筑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平臺。
3.加強教師良好心態(tài)教育
受社會上各種風氣和思潮的影響,當前黨校教師隊伍的心態(tài)也無疑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滿心理、不安心理、攀比心理、懈怠心理等,因此,各級黨校要密切關注教師思想心理的變化,及時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重點開展好心態(tài)教育活動,使教師始終保持一顆理性平和、樂觀進取的良好心態(tài)。
1.建立師資選拔機制,把好入口
抓師資隊伍建設,重點是抓好“進、管、出”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嚴把入口關。針對當前各級黨校在選拔教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黨校系統(tǒng)選拔教師應向公安、檢察、法院學習,由全省統(tǒng)一組織選拔考試。具體操作先由各縣、市黨校上報進人計劃,經(jīng)審批后,由省干教領導小組會同組織人事部門統(tǒng)一組織考試,這樣既可把好進人標準,又能減少和降低選拔成本。
2.激活人才流動機制,暢通出口
激活黨校教師隊伍,關鍵是建立起人才流動機制,做到進得來、留得住、出得去。一是要建立起優(yōu)秀人才的雙向交流機制,把黨校內(nèi)部的優(yōu)秀人才推出去,把公務員隊伍中的優(yōu)秀人才引進來,各級黨委,特別是組織人事部門要為黨校教師的雙向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二是要建立起不合格人員的退出機制,對那些不安心工作、不適合當教師的人員要清出教師隊伍。
3.強化教師激勵約束機制,盤活存量
一是要強化激勵機制。要通過精神獎勵、物質刺激、提拔重用等方法和手段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差者退”的良性循環(huán),要改變黨校教師在教師行業(yè)中被“邊緣化”的局面,每年教師節(jié)期間要積極開展各項評比表彰活動。二是強化約束機制,建議實行全省乃至全國統(tǒng)一的干部教育培訓教師資質制度。凡沒有取得該資質的堅決不能從事干部教育工作。同時,實行教師崗位目標管理制度,對教師的教學科研進行量化管理,并與教師的評先評優(yōu)、提拔使用結合起來。
4.健全教師實踐鍛煉機制,實現(xiàn)掛職鍛煉常態(tài)化
為了從根本上克服“沒看過文件的為制定文件的講文件精神,沒當過領導的為領導干部上領導科學,沒出過國的為出過國的講授外國經(jīng)驗”的教學困局,要讓黨校教師走下講臺,走向社會,走進基層,開展掛職鍛煉,通過實踐鍛煉,增強教師對實際工作的了解,從根本上解決好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