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軟件工程專業(yè)實踐課程,提出“三學期制”的辦法,闡述三學期制下將軟件工程專業(yè)實踐課程整合,提煉實踐任務,營造實際工程環(huán)境,以及多元化考核等方法措施,該方法在南華大學2014夏季學期得以實施,實踐教學效果得到了提升,受到學生的歡迎。
關鍵詞:三學期制;實踐教學;軟件工程
0.引言
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均為軟件工程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它們集理論和實踐于一身。為了使學生既掌握軟件工程和數據庫相關技術的理論,又有較好的工程實踐能力,通常采用“理論”加“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傳統的做法是將各種課程設計安排在期末兩周內進行。
這種安排有以下問題。①期末通常是學生最繁忙的時間段。期末學生需要進行英語四、六級備戰(zhàn)和準備多門課程的考試。②期末學生通常很疲勞。經過幾個月理論課程的學習,思維活躍度和敏感度有所下降。③期末實驗室安排比較困難。期末通常有好幾門課程的實驗和課程設計,容易產生沖突,使學生必須有所“取舍”。④實踐教學目標不易達成。各門課程相對獨立,實踐項目往往較容易;而且由于學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相應的課程設計,往往敷衍了事,因此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目的。
采用相對獨立且集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將有助于學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的全身心投入,從而取得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而采用“三學期制”這樣的短學期,正是相對獨立且集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種方案。
1.相關研究綜述
在傳統的兩學期制中,每個學期長度大約為20周,多數課程開設時間在16周左右。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慢、效率低、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教師難以集中時間進行知識更新、參與科研和學術交流。根據調查和資料顯示,已有50多所高校采取了類似的改革。這類改革多借鑒國外高校的先進教學理念,強化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軟件工程有關的課程改革也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從教學內容上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專業(yè)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文獻[6]從人才培養(yǎng)標準矩陣出發(fā),對數據庫技術系列課程的設置作了探討。文獻[7]從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出發(fā),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學生自主學習來提高教學質量。從實踐教學上看,金梅提出了階梯式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基于工程實踐的課程設計模式,以此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有很多學者借鑒CDIO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對數據庫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探索。RpeMoM1hXShwvCndMUu4FQ==課題組也通過整合相關的實踐教學,使用實際的項目,對數據庫實踐教學的改革進行了嘗試。
綜上所述,學者們對軟件工程有關課程的改革從教學內容和強化實踐等幾個方面展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革探索大多數情況只是就某一門課程展開。
2.實踐教學改革舉措
“三學期制”改革,是將夏季學期設定為集中實踐教學階段。以此為契機,整合相關的課程實踐教學,使用實際工程項目為任務,通過模擬企業(yè)開發(fā)過程,學生團隊分角色完成任務。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使學生能迅速適應社會的需要。
2.1整合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
在集中實踐教學階段,學生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實踐訓練,而且各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均安排在這個階段進行,為有關課程的整合提供了可能。
數據庫作為軟件系統的核心,它往往和軟件開發(fā)緊密相關,對它的設計也應從系統的高度進行考慮。傳統數據庫課程設計的做法是單獨對數據庫的設計進行訓練,并給出一些需要使用SQL編程實現的要求,由學生編制相應的存儲過程、函數或觸發(fā)器來實現這些要求。這樣下來,學生往往不能將數據庫部分置于整個軟件系統之中。經過實踐訓練后,也無法在程序中正確連接數據庫,正確嵌入和使用SQL語句。
此次實踐改革的思路是結合程序設計、軟件工程等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將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項目,這樣實踐項目就是一個整體,使學生的各方面都能得到訓練,各門課程可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程序設計課程重點培養(yǎng)和考查學生的編程實現能力,軟件工程課程關注學生運用軟件工程方法及CASE工具進行軟件分析設計的能力的培養(yǎng),數據庫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庫(包括概念結構、邏輯結構、物理結構)的設計,以及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相關課程的教師組成項目導師組,共同指導學生團隊完成項目。
2.2從實際項目中提煉實踐任務
實際的工程項目通常具有相當的復雜性,把已完成的實際項目提煉成適合學生團隊完成的實踐任務,是能否順利實現此次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
實踐教學導師組均為參與多項橫向和縱向課題的教師,在完成這些項目的過程中,已經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根據實踐教學目標,對參與完成并正在運行的“教務在線系統”“績效評價系統”進行提煉,根據模塊將其分解成為若干個小項目,提供給學生團隊選擇完成。在實踐任務的提煉過程中,把握全局性并將各學科的知識點放置在任務中,使學生受到系統的訓練。具體分解結果見表l和表2。
在以上各子項中均要求:錄入應能夠實現界面錄入以及批量導入;修改應能實現單條記錄的修改和多條數據的批量修改,以及相關數據的級聯修改;刪除應能實現單條記錄的刪除和條件篩選的多條記錄刪除,以及相關信息的級聯刪除;查詢應能實現不同關鍵字的基本和組合查詢,各查詢均要求實現模糊查詢。
在實踐任務分解過程中,考慮到子項不應太復雜,所以將各模塊之間的關聯盡可能去除,使各模塊成為能夠獨立完成的子項,以便于學生團隊分組完成實踐任務。
2.3通過模擬企業(yè)開發(fā)環(huán)境,學生以團隊分工協作完成項目
為使學生畢業(yè)后能迅速適用社會崗位的要求,需要在校期間給予足夠的企業(yè)環(huán)境下的工程實踐訓練。我校正在進行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在此基礎上,在校內實訓基地模擬IT企業(yè)環(huán)境,將有關實踐教學任務置于校內實訓基地內進行。要求學生在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團隊的形式完成項目,不同的學生扮演實際項目中的不同角色,有分工、有合作,協同完成項目。并在校內實訓基地內實現企業(yè)化管理,使學生熟悉和適應企業(yè)環(huán)境。
2.4評價考核方式多元化
通過與相關課程實踐教學的整合,一方面將教學內容整合,另一方面可由多門相關課程的教師組成導師組,在實踐任務實施過程中,從不同方面給出指導意見,在實踐任務過程中和完成后,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考核。其一,關注任務完成的整個過程,加強過程監(jiān)控,強調過程性評價。其二,考核內容不僅包括技能分,還包括態(tài)度分、形象分、團隊分、創(chuàng)新分等。學生在實踐任務實施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溝通合作、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設計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導師組考核學生成績的依據。
3.結論與展望
目前,南華大學正實行“三學期制”改革。以此為契機,將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等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統籌規(guī)劃、有機整合,在相對較短的夏季學期集中進行,這將有利于解決軟件工程專業(yè)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此次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在2014年的夏季學期得以順利實施。同以往各學期相比,有以下顯著的變化:①學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的投入明顯增加;②項目的進度和代碼的質量要高于以往,但也存在個別問題,例如,各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上應能相互錯開,而不應相互交叉,這將有利于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專注于一個項目的實現。
此次課程改革探索基本取得了成功,也受到學生的歡迎。通過對時間更合理安排以及對開發(fā)過程更有效的評價和反饋能使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