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預見性護理方案對腫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的防治效果
王素玲
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方案在腫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中心靜脈置管腫瘤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4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以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心靜脈置管腫瘤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
預見性護理;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防治效果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士在患者未出現護理問題前,根據疾病本身的變化規(guī)律,運用醫(yī)學知識,主動對患者進行評估,預料可能發(fā)生的潛在問題,有預見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應對方法,從而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中心靜脈置管技術的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多次靜脈穿刺的痛苦,在臨床上具有重要使用價值。但中心靜脈置管可引發(fā)相關性感染,這對于患者的治療與恢復均是不利的。尤其對于腫瘤患者,因所使用的化療藥物刺激性較強,加之靜脈置管時間較長,因此更易發(fā)生相關性感染[1-2]。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在本次臨床觀察中,我院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詳情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中心靜脈置管腫瘤患者8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均滿足下述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2)留置中心靜脈管時間≥48 h;(3)KPS評分≥70。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34~70歲,平均(46.7±2.4)歲。根據疾病類型對患者進行劃分,其中胃癌13例、食管癌13例、肺癌12例、乳腺癌2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34~69歲,平均(45.5±2.7)歲。根據疾病類型對患者進行劃分,其中胃癌12例、食管癌12例、肺癌13例、乳腺癌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宣教、臨床觀察、及時處理感染事件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以預見性護理。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感染率與護理滿意率進行觀察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由臨床觀察結果可知,觀察組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率為5%(2/40),對照組患者為15%(6/4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823,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7.5%(39/40)、對照組為80%(32/4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998,P<0.05),詳情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感染率于護理滿意率對比
預見性護理是臨床上常見的護理模式之一,通過預見性護理,往往能夠提前對患者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減輕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我院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內容如下。
3.1 評估導管相關性感染風險率
了解每例患者的基本資料,如年齡、基本身體素質、白細胞計數、穿刺部位、置管時間等。通過對上述因素進行評估,可評定患者的發(fā)生相關性感染的風險幾率,進而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解決相應的問題,進而降低感染率。
3.2 動態(tài)導管管理
我院要求護理人員需按時對患者進行體溫、白細胞計數等檢測,并每日多次觀察患者穿刺點及其周圍皮膚情況,若患者自訴穿刺點有刺痛感或護理人員觀察到穿刺部位紅腫時,需對置管部位進行徹底檢查,每次體溫、血培養(yǎng)結果等需記錄于護理檔案中,以利于醫(yī)師獲得連續(xù)性的動態(tài)信息。
3.3 置管并發(fā)癥預防
我院要求護理人員每間隔48 h對患者更換一次紗布敷料,每5~7 d為患者更換一次透明敷料,若敷料受潮或出現污染,則需立即更換。導管部位已固定夾、縫線與貼膜等進行固定,預防導管松脫。每次輸液完畢則需立即以肝素對導管進行沖洗,以正壓封管,預防發(fā)生導管堵塞等并發(fā)癥。此外,通過縮短導管留置時間可降低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率。我院要求每例患者的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時間需在25 d以內,并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是否有留置靜脈導管的必要,對于可不使用中心靜脈置管者予以立即拔除,以縮短置管時間,預防相關性感染事件發(fā)生[3]。
由本次臨床觀察結果可知,我院觀察組患者在實施預見性護理后,其相關性感染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臨床觀察結果可充分說明,對中心靜脈置管腫瘤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有效降低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率,優(yōu)于傳統的臨床護理[4]。
綜上所述,對于中心靜脈置管腫瘤患者,通過“風險評估”、“動態(tài)檢測”、“縮短置管時間”等預見性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相關性感染的發(fā)生率,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1]郭蓉,屈華,覃斌芳,等. 預見性護理方案預防腫瘤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的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7): 1240-1242.
[2]王蘭卿,虞曉玲. 應用預見性護理方案預防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2): 195-196.
[3]葉京英,彭慧娟. 預見性護理對胸心外科患者中心靜脈置管并發(fā)癥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9): 37-38.
[4]運麗. 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胃腸道腫瘤術后PICC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4): 173-174.
Preventive Effect of the Predictive Nursing Plan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Infec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Cancer
WANG Suling Oncology Department,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care plan tube associated infections prevention effect cancer patients at the center vein.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80 case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which patients with routine care,nursing care to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is basis,nursing effec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higher,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can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and 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rate.
Nursing care,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ontrol effect
R473
B
1674-9316(2015)28-025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28.191
471003 洛陽,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