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護理部,河南周口466000
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劉莉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護理部,河南周口466000
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頭頸腫瘤患者作為此次調查對象。該院頭頸部腫瘤外科于2013年1月起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并將在此期間接受治療的1874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將2012年1—12月未進行風險管理時收治的2 075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護理投訴率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而其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護理投訴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臨床作用,該種護理管理模式可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臨床滿意率。
護理風險管理;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臨床應用
護理風險管理是院方較為重視的一類管理模式,其是指對臨床上常出現的某些風險事件進行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消除,對于某些不常見的風險事件進行預防的一種管理模式[1]。通過護理風險管理,可降低臨床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減少院方及患者自身的損失。護理風險管理共包括4個階段,分別為護理風險識別、護理風險衡量與評價、護理風險處理及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2]。頭頸腫瘤外科人流量較大,因此易發(fā)生風險事件。在該次調查中,該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將主要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部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2月期間該院頭頸部腫瘤外科收治的207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年齡最小為2歲,最大為87歲,平均年齡為(44.5±2.1)歲。選取2013年1—12月期間該院頭頸部腫瘤外科收治的1 874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年齡最小為2歲,最大為90歲,平均年齡為(45.8±3.0)歲。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1.2 方法
該院自2013年起對頭頸腫瘤外科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情況如下。
1.2.1 護理風險識別結合以往工作經驗及以往常出現的風險事件,對我科室的主要風險來源進行評估,對總結如下:①就診時患者病癥較為危急、且病情變化較快;②老年患者居多,潛在并發(fā)癥較多;③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耽誤疾病治療;④每日就診量、手術量較多,護理人員工作繁重;⑤淺資歷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預判性較差。
1.2.2 提高護理人員風險管理的意識與風險識別能力該院以講座及方法風險預防手冊的形式,向本科室所有的護理人員進行風險管理教育。主要教育內容包括: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醫(yī)患溝通等知識,識別科室潛在的護理風險,并能對潛藏風險事件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預防措施[3]。
1.2.3 明確護理風險管理職責,落實崗位職責護士長在護理風險管理中具有帶頭作用。護士長作為科室的護理責任人,需對護理風險管理進行實質性的分配。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的形式,對風險事件進行資料收集。并定期召集該科室的護理人員,開會研討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并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每個護理人員需了解自身的基本職責,并樹立高度責任心,完成自身的崗位職責。
1.2.4 優(yōu)化護理工作流程、合理人力資源配置對以往的工作流程進行分析,發(fā)現不足之處,并優(yōu)化護理工作流程。現代管理模式中,將實施以責任護士為主的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每位護理人員需掌握5例患者的資本信息,基本護理、??谱o理等,讓患者在自身出現異常情況時知道尋求哪位護理人員的幫助。護理人員需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向患者詢問有哪些護理方面需要改進,不斷完善自身的護理工作。安排專人進行病房監(jiān)護,密切觀察重癥患者的臨床表現。對夜班及節(jié)假日期間的護理人員進行提早分配,明確護理人員的分工[4]。分班制中,每一班安排一名資歷較深的護理人員,以便能對突發(fā)事件進行冷靜處理。積極做好查房工作,一旦出現問題,需及時改正,提高工作質量。
1.2.5 擬定科室突發(fā)事件及護理風險預案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如在就診過程中,發(fā)生地震、火災等災害時,如何制定最佳逃離方案。當患者出現跌倒、窒息、大出血等情況時,如何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急救。科室做好相關的準備措施,并制定輸血、抗菌素、植入材料使用的相關標準,嚴格按照標準執(zhí)行相關的護理管理。
1.2.6 加強護士專科業(yè)務能力、臨床思維、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頭頸部腫瘤外科就診量較大,且大多數頭頸部腫瘤疾病具有病癥復雜、多變等特點。若護理人員缺乏過硬的護理知識,面對此類多變的疾病時常常出現慌亂、手足無措的情況,可引發(fā)一系列的護患糾紛,嚴重時可出現風險事故。因此,該科室對護理人員進行專科業(yè)務能力、臨床思維及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培訓。該科室安排資歷較深的護理人員作為指導老師,向常規(guī)護理人員講解臨床上病癥危急患者的護理要點,急救措施等,以保障在遇到危急情況時,可以及時對患者進行護理搶救。同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士長或資歷較深的護理人員對年輕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觀察,指出護理人員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幫助護理人員改正。教導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每一位患者的臨床病癥,尋找造成患者不適的原因,并教導患者如何進行積極有效的處理。
1.2.7 加強護理風險監(jiān)控,促進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該科室經常主動性與患者或其家屬進行交流,對于患者或其家屬的意見及建議進行公開處理,以了解家屬對于該科室不滿意的地方,發(fā)現護理安全隱患。每一位風險小組管理人員定期進行風險危害因素的討論,并提出整改意見。及時進行風險事件發(fā)生總結,對于已發(fā)生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找到風險事件誘發(fā)原因,并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預防此類相同風險事件再次發(fā)生[5]。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臨床滿意率、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護理投訴率等指標進行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方法
以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此次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
該院對患者的觀察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由分析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而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護理投訴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頭頸部腫瘤外科就診量加大,因此極易發(fā)生風險事件。因此,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頭頸部腫瘤外科具有重要意義。護理風險是指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因受到外界的不安全因素影響,而直接或間接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殘的惡性事件[6]。護理風險可能發(fā)生在患者入院就診后的任何時間段或地點。因此,積極做好護理風險管理工作,對突發(fā)的風險事件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處理,可降低科室及院方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由該次護理結果可知,自該科室于2013年起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后,科室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呈明顯降低趨勢,可見,護理風險管理對預防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該科室患者的臨床滿意率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可見,通過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減少護患糾紛,拉近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部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具有積極正向作用,該種管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幫助更多患者受益。
[1]陳其英.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3):73.
[2]余凌.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 (4):638-639.
[3]韓偉.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健康之路, 2014(6):227-228.
[4]畢小琴.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30(2):173-175.
[5]古楠.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4下旬刊):1964-1965.
[6]熊麗珍.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4(27):653.
R47
A
1672-5654(2015)01(a)-0093-02
2014-09-29)
劉莉(1966-),女,河南周口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外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