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平面優(yōu)化設計研究
王麗,陳浩然
(安徽建筑大學 建筑與規(guī)劃學院,安徽 合肥230022)
摘要:本文以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平面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的居住實態(tài)進行調研,針對目前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主流套型廚房平面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深層次分析研究,探討出此類廚房平面的優(yōu)化設計策略,以期為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平面;優(yōu)化設計
收稿日期:2014-12-03
基金項目: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KJ2009A055Z)
作者簡介:王麗 (1970-),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住宅及其環(huán)境研究。
中圖分類號:TU241
Optimization Design on Kitchen Plane of Hefei Resettlement Residence
WANG Li,CHEN Hao-ran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school,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2300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take Hefei resettlement residence kitchen pla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inquiring into the actual state of residence Hefei resettlement residence, analyze issu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current mainstream of the dwelling presence kitchen plane, and put forword the optimal design of such strategies kitchen plane. The result will be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Hefei resettlement residence kitchen design.
Key words:resettlement residence; kitchen plane; optimization design
1前言
拆遷安置住宅是政府進行公共設施建設項目和城市道路建設時,對被拆遷家庭進行安置所建的住宅[1]。拆遷安置住宅是城市住宅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我國市化進程的加劇,拆遷安置住宅的需求和建設量不斷增加,粗放型設計和建造現象較為明顯。近幾年,合肥進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大建設時期,2013年開工建設的經開區(qū)臨湖社區(qū)三期拆遷安置住宅、濱湖桂園拆遷安置住宅、新站區(qū)合郢花園拆遷安置住宅、蜀山區(qū)三、四期公租房等政府投資的保障房達150萬平方米,其中拆遷安置住宅占總建筑面積的80%,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意義。
在對合肥市濱湖新區(qū)的濱湖康園一期安置點、經開區(qū)的臨湖社區(qū)安置點的戶型調研發(fā)現,面積區(qū)間在90-135平方米的兩居室至四居室的戶型比例為60%,成為合肥市安置住宅的主流戶型,本文研究對象為此類套型中廚房平面布局。
2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現狀分析
2.1廚房面積和尺寸
合肥拆遷安置住宅主流戶型廚房的使用面積在6-8平方米之間,雖然在面積層面上解決了烹飪中餐的需要,但是由于設計者缺乏一定的生活和設計經驗,廚房面積的增加是通過對開間、進深簡單的拉伸達到的,沒有考慮到實際使用需求,經常出現狹長型的空間,操作和交通流線長,面積利用不充分。由于我國廚房設備和家具缺乏統一的標準,在廚房細部尺寸的處理上比較隨意,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2]。
2.2廚房各內部功能空間
廚房內部功能空間主要包括烹調空間、清洗空間、準備空間、儲藏空間、設備空間、交通空間、彈性空間[3],調研中發(fā)現,很大部分廚房內部功能空間之間組合不合理,造成潔污不分,廚房油煙污染嚴重,且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各功能空間內部缺乏精細化設計,例如水池擺放的位置自然采光差、缺乏儲藏空間、垃圾存放的位置影響交通等。
2.3廚房平面布局忽視老年人使用需求
合肥市拆遷安置人群分為務農人員和非務農人員兩大部分,經調研發(fā)現,務農人員老齡化程度達到80%,并且一般不和子女同住,而是選擇與子女臨近的住房內單獨居住,這樣既能相互照顧,彼此間又有獨立的空間。然而在廚房設計中未能考慮到老年人使用需求,例如廚房寬度較小,缺乏足夠的空間供老人轉身,特別需要使用輔助器材的老人;操作臺面不連續(xù),增加老人操作難度;廚房與餐廳的地面高差為采用斜面過渡等。“居家養(yǎng)老”模式已成為我國主要的養(yǎng)老方式之一,廚房的適老化設計對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有重要意義。
3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設計的影響因素分析
廚房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住宅內部空間之一,廚房設計與居住生活質量關系密切,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居住家庭的人口結構與戶型
調查表明,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居住家庭以夫妻核心型家庭為主,此類家庭人口為3-5人,相對應的住宅戶型為兩居室至四居室,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是按45(30+15)平方米/人的標準來進行戶型設計和建造的,即拆遷安置家庭每人可用40至50平方米的原住房調換30平方米的新建安置住宅,另外可根據本人意愿按當地建設成本價按15平方米/人的標準購買新建安置住宅,因此套型面積為90-135平方米。此類家庭在家就餐頻率較高,廚房面積寬裕,本文以此類家庭的居住行為為對象來探討廚房平面的優(yōu)化設計。
3.2居住家庭的烹飪習慣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的不同造成南北飲食習慣差異,合肥位于我國南方,主食以米飯為主,做飯講究少而精,種類較多,烹調方法以炒、蒸、煮為主,過程中產生的油煙量較大,加之合肥市拆遷住宅廚房排煙設備較差,且拆遷安置家庭在家做中餐頻率較高,造成現今安置住宅廚房油煙污染嚴重,因此對廚房潔、污分區(qū)的需求較為迫切。
3.3居住家庭鄰里交流的需求
合肥市采用集體拆遷安置的政策,經常是一個地區(qū)上的居民安置在同一個住宅區(qū),因此拆遷安置人群之間具有較強熟悉感和親切感,對鄰里交流的要求較為強烈,延續(xù)了在廚房內邊做家務邊聊天的習慣,要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平面相比于與普通住宅適當擴大,以便于同地區(qū)親戚之間、居民之間較為頻繁的交流。
4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平面優(yōu)化設計研究
4.1廚房平面的復合設計
由于拆遷安置的人群中80%為務農人員或者務農人員的子女,保留著在家做中餐和在廚房做家務、和鄰里交談的習慣,因此希望廚房有較大面積,最好有做家務的空間。針對以上需求,我們對合肥市近幾年來的合肥市新建的拆遷安置住宅主流套型進行調研分析后發(fā)現:隨著套型面積增加,廚房面積也相應增加,大部分主流套型的廚房使用面積增加到6.5平方米以上。最新住宅設計規(guī)范(GB50096-2011)規(guī)定廚房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平方米,通過運用人體工程學原理對廚房內部組成空間的尺度研究后發(fā)現,廚房的有污染操作(烹調)空間使用面積可以控制在3-4平方米之間,無污染空間使用面積可以控制在3-3.5平方米之間。這樣就可以通過對廚房平面的復合設計-“復合型廚房”來解決當前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出現的問題。同時,復合型廚房將廚房功能細化分區(qū),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靈活分隔、組合,可以適應夫妻核心型家庭使用人數的變化。
4.2復合型廚房的平面布置形式
復合型廚房是指將原有住宅內封閉式廚房的內部空間根據廚房面積大小進行動態(tài)細化,將廚房內部的有污染操作空間和無污染空間分開,并視廚房面積的大小加入一個拆遷居民需求的家務空間,無污染空間可以加入到餐廳內,在餐廳面積較小的情況下也可以與和家務空間合并[4]。廚房內部功能分開設置的復合型廚房做到了實際的潔污分區(qū),操作流線連續(xù)合理,并可以較好地滿足拆遷家庭經常做中餐和在廚房做家務的需求。
(1)復合型廚房內部空間的基本功能分區(qū)。復合型廚房將廚房內部功能空間分成兩大部分,即烹飪空間和備餐空間,并視廚房面積大小加入一個家務空間,三個功能區(qū)塊可根據餐廳、廚房面積靈活布置,這些區(qū)域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在設計時既要考慮烹飪空間一定程度的封閉,以防油煙污染,又要考慮各空間操作流線的連續(xù)。(見圖1)
(2)復合型廚房內部功能空間平面布局的組合設計。復合型廚房內部功能空間平面布局的組合設計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可依據餐廳和廚房的面積大小進行靈活組合,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烹飪-家務-備餐”型。在餐廳和廚房面積較為寬松的情況下,備餐空間結合餐廳設計,可將備餐空間地面做下降處理,但不能大于15mm,并以斜面過渡和地面顏色區(qū)分,做到干濕分區(qū)和老人使用安全,家務空間可位于傳統的封閉廚房內,與烹飪空間用隔墻分開相鄰設置,也可結合服務陽臺設置。(見表1)
(2)“烹飪-家務、備餐”型。當餐廳面積較緊湊時,可將家務空間尺度適當擴大,將備餐空間和家務空間結合設置,廚房內部分餐具儲藏空間移至餐廳內形成餐具柜,其主要作用為:酒具、茶具的存放、臨時餐具的放置等。(見表1)
(3)“烹飪-備餐”型。當餐廳和廚房面積都比較緊湊式,可將家務空間分離出來以節(jié)省面積,分離出來的家務空間可與服務陽臺結合設置。(見表1)
通過對復合型廚房三種組合類型比較、分析,“烹飪-家務、備餐”型廚房面積適中,操作流線合理,適應性較強,比較適合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的廚房平面形式。
表1 復合型廚房內部空間組合三種平面類型及特點(來源:根據調研資料作者自繪)
(3)復合型廚房烹飪空間平面設計。復合型廚房烹飪空間平面根據臺面布局可分為單列型、“L”形、雙列型三種類型(見表2)。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看,單列型和“L”形烹飪空間平面類型在操作中不需轉身,便于廚房操作,而“L”形的布局方式在滿足廚房烹飪操作的前提下較節(jié)省空間,是比較適合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烹飪空間的平面布局形式。
(4)復合型廚房備餐空間平面設計。復合型廚房備餐空間平面根據臺面布局可分為單列型I(與餐廳結合)、單列型II(單獨設置)、“L”形、雙列型、“U”形五種類型(見表3)。經比較,“L”形備餐空間類型較省空間,操作流線高效,是較適合復合型廚房備餐空間的平面布置形式。
(5)復合型廚房家務空間平面設計。復合型廚房家務空間平面類型可分為單列型、“L”形、雙列型三種類型(見表4)?!癓”形家務空間類型較為合理,是適合復合型廚房家務空間的平面布置形式。
表2 復合型廚房烹飪空間平面類型及特點(來源:根據調研資料作者自繪)
表3 復合型廚房備餐空間平面類型及特點(來源:根據調研資料作者自繪)
表4 復合型廚房家務空間平面類型及特點(來源:根據調研資料作者自繪)
(6)復合型廚房家務、備餐空間平面設計。復合型廚房家務、備餐空間平面根據臺面布置方式可分為單列型、“L”形、雙列型三種類型(見表5)?!癓”形家務、備餐空間類型布局緊湊,空間利用合理,操作效率較高,因此我們建議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L”形的平面布局形式。
表4 復合型廚房家務空間平面類型及特點(來源:根據調研資料作者自繪)
表5 復合型廚房家務、備餐空間平面類型及特點(來源:根據調研資料作者自繪)
4.3結論
通過對復合型廚房平面類型和內部功能空間平面類型的研究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復合型廚房能較好解決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出現的問題,“烹飪-家務、備餐”型的廚房平面布局形式面積適中,靈活性強,能較好適應地適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是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較為合理平面布局形式。
(2)廚房內部各功能的平面布局形式以“L”形較為合理,此種形式兼顧了空間利用率高和操作方便兩大優(yōu)點,對使用輪椅的操作者和老年人來說,主要操作均集中于一個人轉身或一個輪椅旋轉的范圍之內;內部功能空間尺度的方面,單列型和“L”形、“U”、雙列型的寬度(圖中X)分別為1800mm和2100mm較為經濟實用,若考慮使用輪椅的操作者的使用,此寬度(圖中X)應擴大為2100mm和2400mm,同時也總結出各種類型平面合理尺寸和合理最小使用面積(表中最小使用面積為未考慮輪椅操作者使用的凈面積)。
5結束語
合肥市正處于拆遷安置住宅的大量建造時期,粗放型的設計和建造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迅速提高此類住宅的設計水平和建造質量是當務之急,廚房作為住宅核心部位,是住宅中設備管線密集度最高部位,它對住宅的功能與質量起著關鍵作用[5]。本文從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出發(fā),對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的廚房平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運用復合型廚房理論提出廚房平面的優(yōu)化設計建議,以期為合肥市拆遷安置住宅廚房設計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李阿萌.保障性住區(qū)建設的社會空間效應及調控策略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2.
2田濤.小套型住宅廚房空間精細化設計研究 [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
3賀曉燕.住宅廚衛(wèi)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 [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2.
4周燕珉等.住宅精細化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187-191.
5趙媛.我國未來住宅廚衛(wèi)設計發(fā)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