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顏敏(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6)
所謂疲勞是機體的一種防御性反應,是機體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經(jīng)過長時間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所導致的身體機能減弱,勞動效率下降的現(xiàn)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是亞健康狀態(tài)的典型表現(xiàn)。學習疲勞也屬于疲勞,只是學習疲勞有其較為特殊的產(chǎn)生情景。學習疲勞是指學習者經(jīng)過長時間的持續(xù)學習所導致的身體機能和學習效率下降,甚至達到不能繼續(xù)學習的程度,它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準備考研的學生,在緊張的備考中,由于學習時間過長、學習強度過大在生理和心理上產(chǎn)生勞累感,使學習效率下降,甚至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勉強讓大腦的有關(guān)部位保持興奮,這就會導致大腦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失調(diào),嚴重的還會引起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并可能引發(fā)身體器官的病變。因此,為減少直至克服學習疲勞對大學生學習的負面影響,有必要深人調(diào)查分析疲勞產(chǎn)生的諸多原因,做到防患于未然?,F(xiàn)謹對南京師范大學考研學生學習疲勞的調(diào)查研究,深入了解大學生考研階段備考過程中學習疲勞的影響因素,旨在為考研學生緩解、減少、克服學習疲勞提供理論指導。
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就南京師范大學應屆考研學生備考階段學習疲勞情況擬定調(diào)查問卷。發(fā)放問卷1050份,回收994份,無效卷8份,有效率99.2%。以及訪談法,走訪各系考研教室中考研學生,對考研學生學習疲勞的原因,獲得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對回收的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
通過查閱有關(guān)文獻資料、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成果,了解我校應屆考研學生備考階段學習疲勞的相關(guān)情況,對調(diào)查問卷的統(tǒng)計結(jié)果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結(jié)論和建議。
表1 應屆考研學生在備考階段經(jīng)常感覺到的學習疲勞程度
一般認為,學習疲勞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期疲勞階段,早期疲勞階段是指處于優(yōu)勢的興奮刺激程度降低,而在它周圍皮質(zhì)區(qū)的抑制也減弱或解除,表現(xiàn)為走神、記憶效果降低、眼花繚亂,這就標志著同學們學習的生理負荷達到了臨界程度。第二階段是顯著疲勞階段,這一階段大腦皮質(zhì)的保護性抑制加深和擴散。表現(xiàn)為學習時磕睡不止、效率極低,這就標志著同學們的學習負荷較重,應予減輕。第三階段是過度疲勞階段,這一階段在生理上是一種病理狀態(tài),由于長時間學習負擔過重,學生表現(xiàn)出精神萎靡不振,心理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思維產(chǎn)生障礙,有頭昏、頭痛、食欲減退和消化不良等現(xiàn)象。從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表1)來看,我校應屆考研學生,我校應屆考研學生普遍有學習疲勞的狀況,只有1.5%的學生(并且是男生)無明顯的學習疲勞感。無論男生還是女生,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處于第二階段 “學習中瞌睡不止、效率極低”的所占的總比例較大,達到44.9%;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僅僅處于第一階段“學習中經(jīng)常走神、眼花繚亂”的比例相對較低,比例為33.9%;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屬于“生活中精神萎靡不振、免疫力下降”——過度疲勞癥狀態(tài)的,比例高達21.2%。值得注意的是,應屆考研學生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無顯著學習疲勞感的都是男生;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處于第一階段的女生的比例(37.3%)顯著高于男生的比例(27.5%);而自我感覺的學習疲勞程度處于第三階段的男生的比例 (27.8%)有顯著高于女生的比例(16.6%)。
表2 應屆考研學生所認為最佳的緩解學習疲勞方法一覽表
據(jù)表4可知,我校應屆考研學生中,有34.2%的男生和31.4%的女生認為體育鍛煉是最佳的緩解學習疲勞方法,總的選擇率32.6%占最大;其次是“增加睡眠”的選擇率占到23.4%;有20.2%的學生選擇了改變學習方法;有16.5%的男生和12.6%的女生認為“閉目養(yǎng)神”是最佳方法,總選擇率最低,只為14.2%。但也有9.6%學生選擇了其它(聊天、上網(wǎng)、游戲等)。認為“改變學習方法”是最佳方法時,男生的比例占到22.6%,而女生的比例相對較低只占到18.5%。
走訪時發(fā)現(xiàn),我校許多考研學生的學習中常常采取階段性的“集中殲滅式”的疲勞學習法,典型特點是簡單、單調(diào)——寫就不停地寫,背就不停地背——最終引起大腦皮層某一部分的疲勞[6]。變換學習內(nèi)容、閉目養(yǎng)神、上網(wǎng)、聊天、增加睡眠時間、改變學習方式,特別是如果能適度地進行體育活動,可能會更好地預防、緩解長期緊張狀態(tài)下所形成的學習疲勞。
從表3可以看出,我校應屆考研學生在備考階段,采用“閉目養(yǎng)神”的方法緩解學習疲勞所占的總比例最大,占到31.0%;采用“增加睡眠”緩解學習疲勞所占總比例為22.1%;采用“改變學習方法”緩解學習疲勞的占總比例占21.2%。令人吃驚的是,無論男生還是女生真正采用“體育活動”的方法來緩解學習疲勞所占比例較小,總計僅占17.1。
表3 應屆考研學生在備考階段所采取的緩解學習疲勞的一般方法一覽表
走訪時發(fā)現(xiàn),那些我校的考研學生中,即使是利用體育活動的方法來緩解學習疲勞的,男生也只是打打籃球,女生則多是跑跑步、跳跳繩——僅僅是這些比較單一的運動。而很多學生認為體育活動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如果擔心缺乏教師指導、監(jiān)督而受傷會得不償失。學校的室內(nèi)運動場館基本不對普通系學生開放,室外運動場地暴土飛揚,所以盡管我校大多應屆考研學生更傾向于用體育活動的方式去緩解、消除學習疲勞,但種種因素的制約,影響了他們緩解學習疲勞的方法的實際選擇。
(1)多數(shù)考研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疲勞的情況,一般處于顯著疲勞階段,并對自己學習疲勞的原因和危害有一定的認知。但多數(shù)學生不明了學習疲勞,特別是過度學習疲勞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危害。
(2)應屆考研學生為緩解學習疲勞而進行的體育活動,項目單一、場地設施不足,更缺乏科學的指導,存在安全隱患。
(3)應屆考研學生應充分認識學習疲勞,特別是過度學習疲勞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危害,要及時、自覺地采取各種方法來緩解、消除學習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要充分認識體育鍛煉作為活動性休息的基本形式對緩解學習疲勞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學校應重視考研學生的身心健康,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運動場地、器材設備,同時為考研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科學的指導和醫(yī)務監(jiān)督,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的需要。
[1]崔立中,劉鵑.課間緩解學習疲勞的一項探索性研究[J].心理科學.2007,(06).
[2]吳明華,學生的學習疲勞及其預防[J].廣西教育.2002,(17).
[3]李偉.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問題的防治[J].科技信息.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