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縣皇寺中學054008)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劉立杰
(河北省邢臺縣皇寺中學054008)
語文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有其獨特的魅力。但很多語文教師只重視語文知識的教學,為語文而教語文,忽視了語文作為德育教育的平臺作用。那么,語文教師應該怎樣進行德育教育呢?
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教書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語文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教師必須按課要求,從思想上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樣才能利用每一次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文質(zhì)兼美的文本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說教更有無與倫比的育人作用。如果教師以教材中的文本為依托,換個角度地推進,換種途徑溝通,那么德育教育就是有血有肉,這樣學生還是很樂意的接受的。
(一)抓住作品的寫作動機或者寫作背景
例如《最后一課》教材本身就是一首愛國進行曲,學生讀課文時,如果想這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作為一個學生你應該怎么做呢?起來直接反抗似乎不是明智之舉,那么文中的很多細節(jié)就成了學生研討的話題,比如教室里的字帖、比如窗外的鴿子、比如面對鎮(zhèn)上其他聽課的同胞,對這些問題引導孩子們走進故事做故事中的一員,是不是學生會有很多感慨。如果把文中的“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边@句話中的法語改成漢語反復誦讀,配合現(xiàn)在媒體上的綜藝欄目中的“中華好詩詞”“漢字聽寫大賽”,等活動強調(diào)學習母語的重要性,學生肯定會對漢語有更新、更深的認識。對學生熱愛母語教育是不是就完成了呢?又如《羚羊木雕》一課內(nèi)容跟學生的生活很接近,生活中有很多的學生有同感,覺得大人們沒有顧忌孩子們的感受,很多問題是大人思想落伍造成的,甚至有一些學生覺得家長不給孩子面子,叫他們難為情了,甚至使他們丟了面子。在講這節(jié)課是,我是設置了幾個問題,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么辦?經(jīng)過全班的討論,學生也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妥,這樣這節(jié)課我就為學生們提供了解決矛盾的思路,當有矛盾時候首先要換位思考,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想,如果我是別人感覺會好過嗎?這樣的教育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小了,班內(nèi)、班級之間的糾紛減少很多,即使有了糾紛,學生也能很快地握手言和。
(二)字、詞、句的教學
語文教學中,字、詞、句的教學幾乎是每節(jié)都離不開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也能對學生經(jīng)行德育教育,因為我們的國學博大精深,只有懂得每個字每句話的含義,才能透徹地闡述課文思想內(nèi)容,受到深刻思想教育。在日常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詞語,連詞成句,甚至結合游戲,改一字變情感,這樣學生會感受到語言的美好、語言的魅力,增進學習語文的動力。例如,教學《紫藤蘿瀑布》,就反復引導學生讀文章中自己喜歡的語句,提問紫藤蘿的是什么樣子呢?作者怎么描寫的呢?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學生很快就很從文本中找出優(yōu)美的語句,并經(jīng)行賞析,感悟美好詞句,感悟美好景色,久之學生的審美能力、表達能力或得到提升。
(三)分析好人物形象,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文學作品時,文中的每個人物形象,都要求學生進行感知、分析,這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遇到困難時,學生會想到杜小康;在遇到不幸的人時,學生會想起那個若瑟夫;在遇到別人的建議時,學生會想起那個孫權和呂蒙……再如《斑羚飛渡》中的斑羚群體形象,他們?yōu)榱朔N族利益,關鍵時刻的冷靜、聽從命令、不畏犧牲小我的利益舉動,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會引導學生思考班級里如果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吧?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品行改變了許多,即使偶然發(fā)生不愉快的事件,很快會有類似“頭羊”的領導人物站出來,即使沒人站出來,輿論指向很快也就把問題“和風細雨”的處理了。
(三)抓住寫作課
作文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所以“我手寫我心”就很重要,每次作文課前的一周我就要求學生課下收集相關的作品,并對收集的作品進行批注,看看主題的積極性表現(xiàn)在哪?作文的富有表現(xiàn)里的句子有是什么?同時還要想想自己在這方面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類似的情感波動,自己是如何做的。記得有一次寫《我愛我家》時,學生史亞松哭著說:媽媽冤枉了自己,自己就偷偷地地躲到旁邊的玉米地,任憑媽媽呼喊聲在田野中飄過,如果是時光能倒流,他不會離家出走,會好好跟家長溝通的。這樣的交流是每次作文課都有的,我自己感覺“成長有時就是一瞬間”的事,學生的心智肯定是提高了。交上來的作文老師要及時給出合理的評價,激發(fā)學生情感,這是影響學生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一種強大動力。因此,要求教師在作文課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參與,講解中或褒或貶,使人感悟,令人振奮,從而博得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四)利用平時的其他語文活動
比如看電影、寫觀后感、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能較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都有一種自我推銷的欲望,參與意識較濃,樂意在各種場合表現(xiàn)自己,尤其是課改的推進,很多學生不再沉默,許多觀點被學生提出來,作為語文教師,針對他們這種心理特征,為何不可以因勢利導呢?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讀和說的能力,也可以讓他們在娛樂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熏陶,實現(xiàn)教師寓德于教的目的。再如語文綜合活動中,有很多的主題也利于學生情感的熏陶,放開手,讓學生來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歸納出結論,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有利于對學生經(jīng)行情感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因勢利導,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潛移默化,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教育貴在以人為本,語文學科是集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抓住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德育教育“潤物細無聲”。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