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彩虹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社交媒體中的產品功能和其內容都趨向于一致,而有些微信公眾平臺在新聞傳播方面同質化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本文就對當前微信公眾平臺和新聞傳播同質化的現象進行分析,并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 新聞傳播 同質化
一、微信公眾平臺和新聞傳播的特點分析
(一)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自媒體屬性比較強
當前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威信公眾平臺大多數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專業(yè)的新聞媒體平臺,另一部分則是自媒體,也就是由一些個人寫手自發(fā)組織建立的公眾平臺。而微信公眾號中的專業(yè)新聞媒體平臺都是傳統(tǒng)的新聞單位或是某些網站設立的媒體分工作點。由傳統(tǒng)新聞機構組成的微信公眾平臺一般具有較強的連鎖性,對于一些新聞也都是官方發(fā)表的意見,但是這樣的新聞具有較強的準確性。個人寫手組織的微信公眾平臺一般都是發(fā)表的個人意見,不同的人針對同一件新聞事件有不同的意見,所以這類微信公眾號都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并且以評判實事為主。
(二)具有較強的私密性
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包括很多種,不僅有大眾傳播,還有人際傳播和多級傳播。不管是專業(yè)新聞媒體還是自媒體,當兩者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向用戶推送最新的新聞消息時,新聞傳播的速度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此外,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向用戶傳送新聞消息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一新聞輸送,接收者和傳送者之間的互動性增強了,用戶可以在公眾平臺上進行互動,還可以將有價值的信息轉發(fā)給他人或是轉發(fā)到其他公眾平臺上,增加信息的閱讀量。有些用戶會將新聞消息轉發(fā)到朋友圈當中,然后朋友圈中的其他人也可以進行轉發(fā),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多級傳播的方式。微信公眾平臺的微信傳播雖然具有大眾傳播的特點,但也正是如此,具有大眾傳播特點的新聞很容易被人們所熟知,而人際傳播和多級傳播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新聞傳播的私密性。
二、分析微信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
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有很多的社交軟件和新聞傳播軟件。當前國外有一種信息傳播軟件賦予了用戶們一種新的功能,那就是用戶通過對文字和相關的圖片進行選擇,可以做成大眾視角內的新聞消息。但是這種以用戶為視角的新聞設置實際上大大加快了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的進程。這種現象的產生會造成原本大眾應該重視的信息遭到了忽略,而一些無用的新聞信息卻越來越多的進入了人們的視角當中。這種同質化的現象也微信公眾平臺中表現出,用戶接受的訂閱信息的內容越來越相似,朋友圈中分享出來的內容也基本上趨于一致。
首先,是新聞內容的同質化。微信公眾平臺中的新聞信息量非常大,數據資料也非常多,但是很多都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著。在新媒體的環(huán)境當中,智能手機的屏幕長度和寬度非常有限,所以與繁雜的文字相比較起來,很多用戶更傾向于通過看圖或者是查看相關的食品來了解事件的發(fā)生。也正是居于此,所以很多公眾號為了追求閱讀量,都盲目的進行配圖,內容也以圖片為主,最后導致新聞的深度大大下降,新聞信息也越來越趨向于娛樂化。此外,微信公眾平臺中的議程設置在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多新聞偏向單向化。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出現很多媒體和微信公眾平臺對同一事件進行報道,報道的內容也大概一致。導致人們在這段時間內只關注同一件事。而且在這一時間段內,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國人應該重點關注的事件,但是因為其他事件的擾亂出現被忽略的現象。此外,還出現新聞傳播功能的同質化。微信公眾平臺除了自己本身具有的功能,其他的功能都需要進行自主。為了減少成本的開支,一般的微信公眾號都不會開發(fā)其他的平臺功能,只是用平臺最原始的公眾號,其中傳播的新聞以圖片為主導,模式非常單一。
三、同質化的原因
(一)客觀環(huán)境制約著新聞的傳播
當前微信公眾平臺中新聞傳播主要是受兩種環(huán)境的影響。一種是國家的政策環(huán)境。她要求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內容必須合法,宣傳的內容要符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第二就是市場環(huán)境。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的新聞要符合大眾口味,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雖然兩種環(huán)境有時候會發(fā)生沖突,但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有些形勢比較嚴肅的新聞內容雖然符合政策環(huán)境的要求,但是在新的媒體環(huán)境下,很多用戶已經形成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所以很多微信公眾平臺為了增大娛樂新聞的閱讀量,吸引更多的用戶,微信公眾平臺上的新聞傳播越來越偏向娛樂化,相關的新聞關注點也呈現出局限化的趨勢。
(二)自媒體屬性過強
微信公眾平臺中最主要的還是自媒體領導的組織,專業(yè)媒體占得比例較低。自媒體因為是個人領導,所以在對新聞進行選擇和發(fā)表的過程一般都沒有專業(yè)的人士進行監(jiān)督,主觀性過強,新聞關注點的相似度也過高。
(三)原創(chuàng)力度小,監(jiān)管力度缺乏
因為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的傳播越來越趨向于同質化,所以很多內容都比較相似,原創(chuàng)的內容越來越少。一些微信當中的公眾號在發(fā)布一些消息內容的時候會轉發(fā)其他媒體發(fā)表的內容。如果微信用戶關注了很多訂閱號,并且大部分訂閱號的性質都相同,就很容易發(fā)現相似的新聞信息。但是針對現階段中的轉發(fā)現象,我國并沒有相關的法律進行規(guī)定,也沒有一個完善的監(jiān)督管理體系。
四、有效改進新聞傳播同質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監(jiān)督管理體系
首先加強對信息轉載監(jiān)管的力度。我國曾經頒布過很多規(guī)范網絡行為的有關條例。條例中規(guī)定,信息的工具提供者應該承擔起安全管理的責任,當開設服務賬號的時候相關的通信工具提供者應該進行審核,審核通過之后再將資料檔案進行備案。對于一些新的公眾號在轉載其他公眾號政務類新聞的時候必須取得同意或是一定的資質。沒有經過批準的任何公眾號不能進行轉載和發(fā)布。這樣的監(jiān)督國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管理力度。
(二)提高媒介素養(yǎng)
首先要加強個體的自律性,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加強媒介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幫助閱讀用戶形成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微信公眾號的時候,要選擇內容質量高的工號,在獲得知識信息的同時還要端麗個人的思考能力,有自己讀到的劍,能夠對公眾號發(fā)布的內容進行評判。另外就是堅守道德底線,堅決不轉發(fā)虛假新聞,傳播有正能量的新聞。媒體方面也要加強自律,相關的新聞從業(yè)人員堅守職業(yè)精神,為用戶提供真是的信息內容。
總結
從文中分析可以了解到,當前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同質化的現象比較嚴重,這主要是因為客觀環(huán)境對新聞傳播的制約、自媒體的屬性過強等原因,但只要有效加強管理力度,提高媒介的素養(yǎng)就能有效的遏制同質化現象。
參考文獻:
[1]李偉娜.媒體微信公眾號的同質化表征與成因[J],青年記者,2015(11):26 - 27.
[2]詹益錦.媒介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臺灣電視新聞同質化現象研究[D].蘇州大學,201 5
[3]王粟,郭菲,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分析[J].新聞論壇,2014(01):111-113.
[4]產啟東主流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的同質化現象研究——以“央視新聞~新華社”公眾號為例[J].東南傳播,2015(05):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