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長沙 410131
不同栽培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李雄
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長沙 410131
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在行株距為60 cm×60 cm、70 cm×70 cm、80 cm×80 cm、90 cm×90 cm、100 cm×100 cm 5個不同栽培密度下的鮮草產量、株高、分蘗和營養(yǎng)品質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鮮草產量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株高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分蘗數(shù)無明顯差異;營養(yǎng)品質在行株距為80 cm× 80 cm時,粗蛋白、粗灰分最高,粗纖維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各處理無明顯差異。綜合分析,在實驗地區(qū)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的最適栽培密度為行株距80 cm×80 cm。
栽培密度;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產量;品質
合理的牧草栽培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光、熱、水、土壤肥力來提高牧草產量、改善牧草營養(yǎng)品質。本試驗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采用5種不同的栽培密度,測定鮮草產量、株高、分蘗數(shù)、營養(yǎng)品質,確定其在實驗區(qū)最適種植密度,為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區(qū)自然概況
試驗地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泉塘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牧草試驗基地,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帶。地處北緯28°21',東經113°05',海拔80 m,年平均氣溫17.0~17.5℃,絕對高溫43℃,絕對低溫-7℃,無霜期285~190 d,年平均降水量為1 400~1 600 mm,水量多集中在4~6月,占全年的60%~65%,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季低溫多陰雨,夏季炎熱,秋季持續(xù)高溫,干旱少雨,7~9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土壤為第四季紅壤,土壤的特點為旱、酸、瘦、板、結、濁,保水保肥性能差,pH 5~6.5。
1.2 試驗材料
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種苗由湖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草業(yè)與草食動物研究室提供)、牛糞、尿素(氮含量為46%)。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的設計,共5個處理,分別為:A(行株距60 cm×60 cm)、B(行株距70 cm×70 cm)、C(行株距80 cm×80 cm)、D(行株距90 cm×90 cm)、E(行株距100 cm×100 cm),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15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30 m2(6 m×5 m)。每次刈割后兌水施尿素300 kg/hm2。
1.4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正常的栽培與管理措施,2014年4月29日對試驗田進行翻耕,并施入牛糞作基肥,4月30日進行桂牧一號雜交象草幼苗移栽,每穴移栽幼苗1株。按正常管理中耕、除雜、抗旱,分別于6月18日、7月29日、9月18日3次刈割測產,因考慮種蔸安全越冬,未進行第4次刈割。
1.5 測定項目與方法
1)株高、分蘗。在每茬青草收獲測定草產量之前,在每個小區(qū)中隨機選取10株測定其株高;每茬刈割后,從每個小區(qū)中隨機選取10株測定其有效分蘗數(shù)。
2)鮮草產量。測定3次刈割的鮮草產量,刈割留茬均為6 cm。
3)營養(yǎng)品質。從收獲的第3茬青草中制備樣品,混合取樣,測定草干重后,取500 g樣品,粉碎過孔徑為0.425 mm的目篩,裝入密封容器中,安全保存,集中測試。測試的項目包括粗蛋白、粗纖維、粗灰分、粗脂肪。
2.1 不同栽培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產量的影響
3次刈割鮮草產量見表1。由表1可知,各處理的鮮草產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其產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C處理的鮮草總產量最高,為205 592.59 kg/hm2,且其他4個處理的鮮草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B處理、A處理、D處理、E處理,分別比 C處理低 10 293.3 kg/hm2(5.00%)、11 288.89 kg/hm2(5.49%)、15 392.48 kg/hm2(7.49%)、20 135.05 kg/hm2(9.79%)。從3茬產量統(tǒng)計上看,高密度下的增產效應主要在第2、3茬,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桂牧一號雜交象草在雨熱同期6~8月生長速度最快,但密度太小,阻礙桂牧一號葉片的光合反應和根系對水分的吸收,密度太大,對土壤的利用率降低,單位面積上產量減少。
表1 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鮮草產量的影響kg/hm2
2.2 不同栽培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株高、分蘗的影響
不同栽培密度下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的株高變化見表2,株高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平均株高最高的為E處理(183.54 cm)、其他依次為D處理(180.49 cm)、C處理(174.64 cm)、B處理(171.32 cm)、A處理(167.13 cm)。
每茬刈割后,各處理的分蘗數(shù)進行計數(shù)見表3,分蘗數(shù)均隨生長期不斷增加,但各處理之間第3茬之后的分蘗數(shù)差異不大。
表2 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株高的影響 cm
表3 不同栽培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分蘗的影響 個
2.3 不同栽培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品質的影響
處理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的營養(yǎng)品質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粗蛋白含量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E處理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的粗蛋白質含量最高,其他依次為處理D(13.18%)、C處理(12.96%)、B處理(12.70%)、A處理(11.93%)。粗纖維含量B處理最高(27.03%),C處理最低(25.74%)。粗灰分的含量C處理最高(10.60%),A處理最低(9.85%)。粗脂肪C處理最高(2.54%),A處理最低(2.13%)。
表4 不同種植密度對桂牧一號雜交象草品質的影響 %
從栽培密度與鮮草產量的關系上看,在行株距為80 cm×80 cm的栽培密度下,鮮草總產量最高。從生產性狀上看,株高隨種植密度增加而增高,分蘗數(shù)無明顯差異。從營養(yǎng)品質比較來看,在行株距為80 cm×80 cm的栽培密度下,粗蛋白、粗灰分最高,粗纖維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無明顯差異。綜合分析,在實驗地區(qū)桂牧一號雜交象草的最適栽培密度為行株距80 cm×80 cm。
[1]滕少花,賴志強,梁英彩,等.不同施肥量對桂牧1號雜交象草產量的影響[J].廣西畜牧獸醫(yī),2004(5):206-207.
[2] 劉安輝.桂牧1號高產栽培與利用技術[J].湖南畜牧獸醫(yī),2002 (3):25-26.
[3]張金孝,李科云,江定偉.桂牧1號雜交象草的品種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J].四川草原,2005(2):58-61.
[4]蔣玉秀.桂牧一號牧草栽培技術要點[J].廣西畜牧獸醫(yī),2004,20 (2):85-86.
[5]簡定文,張偉.我國南方優(yōu)質牧草——桂牧一號[J].農家之友,2003(15):16.
2015-09-15
湖南省畜牧水產局項目
李 雄,男,1981年生,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湖南農區(qū)優(yōu)質高產飼草的栽培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