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裕偉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滑集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安徽 阜陽 236400)
輾轉撕脫性斷指再植的臨床及治療特點
崔裕偉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滑集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安徽 阜陽 236400)
目的探討輾轉撕脫性斷指再植的臨床及治療特點。方法通過對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44例輾轉撕脫性斷指再植患者分組比較,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再植手術,實驗組患者在顯微鏡下實施再植術。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斷指功能恢復情況和治療效果差異。結果實驗組患者手指功能恢復和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患者均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輾轉撕脫性斷指患者采用顯微鏡下再植術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其具有安全、有效、簡便的特點,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輾轉撕脫性斷指;斷指再植
輾轉撕脫性斷指為手指在擠壓、暴力導致的撕脫斷指性斷指。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輾轉撕脫性斷指患者呈現(xiàn)明顯增加趨勢,機械損傷可導致患者因輾轉撕脫性斷指出現(xiàn)血管、神經、肌腱斷裂,血管床受損而引發(fā)再植困難。斷指再植術為臨床治療輾轉撕脫性斷指的重要方案,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斷指再植術的成功率也明顯增加,恢復情況也得到顯著改善[1-2]。本文通過對44例輾轉撕脫性斷指患者分組比較,討論輾轉撕脫性斷指再植的特點,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44例輾轉撕脫性斷指再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22例。其中實驗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為19~59歲,平均年齡為(34.29±3.13)歲,斷指時間為0.5~11 h,平均斷指時間為(3.82± 1.34)h;對照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為17~57歲,平均年齡為(32.82±3.78)歲,斷指時間為0.4~12 h,平均斷指時間為(4.11 ±1.23)h。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為輾轉撕脫性斷指,同時排除嚴重肝腎損害、嚴重內科疾病、心肺功能不全、重大疾病等。兩組患者的以上條件均無顯著差異(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再植術,患者術后進行常規(guī)功能性恢復。實驗組患者給予顯微鏡下再植術,患者給予局麻,在顯微鏡下清理創(chuàng)面,仔細檢查斷指神經、動靜脈受損情況,并根據(jù)患者受傷程度給予顯微鏡下再植術,縫合患者受損神經和肌腱,同時給予患者抗感染、抗血栓、抗痙攣等常規(guī)治療,術后對患者進行功能恢復性訓練。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資料利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與計量資料分別利用χ2檢驗與t檢驗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手指功能恢復情況對比:實驗組患者手指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指功能恢復情況差異[n(%)]
2.2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提高,具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機械設備得到廣泛的應用,高危險設備因操作失誤或質量問題,易對患者手指造成損傷,斷指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時給患者身心帶來重大影響。輾轉撕脫性斷指為特殊類型斷指,其具有損傷程度重,病情復雜,治療難度高等特點[3]?;颊邠p傷程度重,年齡偏下對再植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對血管、肌腱等位移,恢復斷指的部分功能,因受損傷組織不在同一平面,肌腱的粘連相對較輕,有利于斷指再植術[4]。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
輾轉撕脫性斷指損傷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5]:①鈍性損傷較為常見;②肌腱和血管受損部位多出現(xiàn)在薄弱部位,肌腱肌肉結合部位易發(fā)生損傷,此部位肌組織的強度偏低,當張力過大時,易出現(xiàn)斷裂;③損傷部位出現(xiàn)在掌指關節(jié)水平部位,或出現(xiàn)在指尖關節(jié)水平部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效果明顯下降。
目前斷指再植成功率明顯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組織壞死情況,因此術后應給予患者積極的護理措施,注意患者體位變化,保證充足的血容量,出現(xiàn)血管危象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保證治療效果[6]。
本研究顯示,輾轉撕脫性斷指患者實施顯微鏡下實施再植術同常規(guī)再植術相比,患者手指功能恢復和治療效果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顯微鏡下輾轉撕脫性斷指再植術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減輕患者痛苦,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1]馬傳亮,彭俊才,陳貽玲,等.靜脈轉位在撕脫性斷指再植術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45(5):716-717.
[2]龍文浩,封帆,謝統(tǒng)明,等.套狀撕脫性斷指再植42例臨床治療措施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30):111-112.
[3]彭湘霖.特殊性斷肢斷指再植的成活率及功能恢復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8):129-130.
[4]聶建雄.38例拇指末節(jié)旋轉撕脫性離斷再植的臨床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1):15-16.
[5]黃國福,蘇福錦,羅富礽.31例手指旋轉撕脫離斷傷斷指的再植治療[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29(6):957-958.
[6]芳彩瓊,周志華,葉偉德.斷指再植術后成活率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7):1156-1158.
R658.1
B
1671-8194(2015)01-0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