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影響*
李秀芳1,郭夢嬌1,劉翔洲2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1醫(yī)院,河北張家口075000
2.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張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觀察冰敷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間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入院均行手術復位治療,術后常規(guī)抗菌、營養(yǎng)支持治療,并配合常規(guī)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術后即給予冰袋冷敷關節(jié),每6h更換,持續(xù)7d,對照組術后不進行冰敷關節(jié)。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d患肢疼痛、腫脹、滲出情況,使用HSS膝部評分系統(tǒng)對兩組患者術后4、8周膝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患肢疼痛、腫脹、滲出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4、8周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術后給予冰敷關節(jié)治療,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腫脹、滲出,對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起促進作用。
關鍵詞:冰敷;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jié)
文章編號:1006-6223(2015)12-2070-03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技攻關項目,(編號:1012011D-3)
文獻標識碼:B
脛骨平臺骨折為骨科常見骨折類型,約全身骨折的4%[1]。脛骨平臺骨折多因高能損傷所致,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患者多術后滲出多,易發(fā)生患者關節(jié)周圍腫脹,影響患者康復[2~4]。隨著現(xiàn)代人群對術后康復的逐漸重視,如何緩解患肢術后疼痛、腫脹癥狀,更好的促進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研究表明[5],早期冷敷患肢膝關節(jié)可降低創(chuàng)傷組織局部的溫度及細胞代謝和氧耗量,減少繼發(fā)性損害的發(fā)生;并可收縮毛細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從而減少局部滲出,減輕患肢腫脹,對患肢康復起促進作用。筆者為觀察冰敷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影響,選取我院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給予冰袋冷敷關節(jié),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間收治的閉合性脛骨平臺骨折并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齡33~63歲,平均41.1±8.2。本組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有明確外傷史,患肢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可扣及骨擦音,膝部畸形,并經(jīng)X線檢查明確診斷;Schatzkeer分型為V型。排除病理性骨折、伴有患肢其他部位骨折或脫位、嚴重污染的開放性骨折及合并有神經(jīng)損傷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復位內固定手術,術后復位滿意。
1.2方法:100例患者術后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手術完成后常規(guī)給予抗感染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并配合功能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方案:術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臥床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肌鍛煉及踝關節(jié)屈伸鍛煉,并配合CPM機功能鍛煉;第3、4天進行下肢后側肌肉鍛煉;第5~9天進行膝關節(jié)屈曲鍛煉;第10~14天,患肢進行不負重行走鍛煉。觀察組于術后當天即給予冰袋冷敷關節(jié),冰袋由回收消毒后500mL輸液袋注入500mL水,放入-18℃冰箱冷凍至松軟冰霜狀即可取出使用;冰袋制備完成后用一次性無菌治療巾包裹,敷于患膝關節(jié)正中,6h更換1次,持續(xù)冰敷1周。對照組僅行上述常規(guī)治療,不給予冰敷關節(jié)。
1.3觀察指標:采用視覺模擬標尺(VAS)評估法觀察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d患肢疼痛情況,并定時測量患肢髕骨上緣10cm處肢體周徑,以進行患肢腫脹程度評估;記錄術后2d引流量及敷料血污面積,直至傷口干潔無滲出為止,用以評估滲出量;采用HSS膝部評分系統(tǒng)對兩組患者術后4、8周進行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患肢腫脹、滲出情況比較:兩組術前VAS評分及患肢腫脹程度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術后VAS評分及患肢腫脹程度呈逐漸下降趨勢,術后3、7dVAS評分及患腫脹程度均低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3、7d VAS評分、患腫脹程度、滲出量均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腫脹滲出比較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術后HSS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4、8周HS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HSS評分比較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較為常見,隨著LISS技術的成熟應用,其對膝關節(jié)的二次損傷已較傳統(tǒng)術式明顯減輕,但術后患肢疼痛、水腫、滲出嚴重,嚴重影響患者康復進程[6~8]。因此,如何有效解決患者術后患肢水腫、滲出問題,對患者術后康復起積極作用。
有研究表明[9],脛骨平臺骨折后24~72h為患肢腫脹的高峰時間。因脛骨平臺骨折后局部毛細血管破裂、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內液滲透到組織間隙,導致患肢腫脹;且在手術復位后,因手術本身對骨折部位組織的刺激,可加重肢體腫脹;另外,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術后,患肢相對固定,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都是引起患肢腫脹的因素[10]。有研究表明[11],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術后給予冰敷患肢膝關節(jié),可有效緩解患肢膝關系腫脹及滲出,利于患肢康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冰敷患肢膝關節(jié),術后3、7d VAS評分、患腫脹程度、滲出量均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證實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術后給予冰敷患肢膝關節(jié),可顯著減輕患肢腫脹及滲出程度,緩解疼痛癥狀。其作用機制為,術后冰敷患肢關節(jié),可使局部毛毛細血管收縮,減慢血流,從而達到減少滲出及腫脹的目的。其次,冰袋冷敷膝關節(jié)后,可降低局局毛細血管滲透性,減慢局部代謝,減輕組織液外滲,有利于滲出液吸收,從而減輕局部的滲血[12]。另外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4、8周HS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與術后冰敷患肢關節(jié),腫脹、滲出減輕后,更利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有關。 本研究結果表明,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術術給予冰敷關節(jié)治療,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腫脹、滲出,對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起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崔硬鐵.脛骨平臺骨折的診療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12,5(3):268~273.
[2]方永超.脛骨平臺骨折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0,12(7):1006~1008.
[3]鄧之平.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32):109~110.
[4]許艷春.系統(tǒng)功能康復治療對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4,20(10):1604~1607
[5]施娟,查孝英.改良冰敷壓迫法對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出血量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0,10(2):65~66.
[6]董翠珍,程云,孫麗萍,等.冰敷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病人出血及腫脹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3):850~851.
[7]秦愛林.股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32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8):166~167.
[8]李秋月,韓蔚.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冷敷壓迫療法的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57~58.
[9]張艷,孔祥燕,李銀雪.主動功能鍛煉聯(lián)合靜脈泵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41~243.
[10]羅顯德,王景超,歐兆強.抬高患肢結合冰敷在下肢骨折術后的應用[J].右江醫(yī)學,2010,38(1):44~45.
[11]李清泉,鄒慶喜.脛骨平臺復雜骨折虛擬手術三維重建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22):1909~1911.
[12]李興鑫,姚一民,陳一平,等.冰敷對Schatzkeer V 型脛骨平臺骨折術后隱性失血及腫脹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2,22(6):6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