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玉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層面,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情感愉悅的途徑很多,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語文閱讀;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情感教育是當今素質教育的一個新熱點,它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層面。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闭Z文學科教學目標的情感性和教學內容的情感性,也決定了其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認識過程,也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映,它伴隨著認識過程產(chǎn)生、并影響著人類認識和活動的進行。積極的情感激發(fā)往往是認識活動的能源和“發(fā)動機”。因此,情感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閱讀教學中,如果不引起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那么,這種教學一定是呆板沉悶、枯燥乏味的。
“情感愉悅”的方法指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遵循情感教育的規(guī)律,運用特殊的媒介和方法,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受到深刻的情感熏陶。這里的“愉悅”作動詞,乃“激發(fā)情感使之充分活躍”之意。
實踐證明,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情感愉悅”的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熟知的特級教師于漪、錢夢龍老師,就是情感教學的高手。他們很善于運用課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摯感情去叩擊學生的心弦。
其次,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情感愉悅”的方法,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往往是由情感激發(fā)和推動而來。哥白尼曾說,他對天文的深思產(chǎn)生于“不可思議的情感的高漲和鼓舞”。但正是這種情感才使他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說”。魯迅也說:“創(chuàng)作需情感,至少總得發(fā)點熱。”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愈豐富愈激越,中樞神經(jīng)愈興奮愈強烈,腦細胞活動愈活躍,就會從記憶的倉庫中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表象,同時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思考,激發(fā)人類潛藏著的力量,使思維更活躍,從而生發(fā)出多種多樣新異的聯(lián)想和想象。想象力豐富的人,創(chuàng)造力就強。因此,使學生“情感愉悅”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但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對象引起的,都有其客觀原因。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愉悅學生的情感,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和采用多種方法,筆者在這方面作了如下嘗試。
一、儲情于胸,充盈情感
在教學中要“愉悅”學生的情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作為教師一方來說,首先自己要有真情實感。要引導學生領會作品的情感,自己首先得進入作品的意境之中,言語表情形象逼真,創(chuàng)設情感境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靈,以情傳情。因此,教師備課就應做到“披文以入情”,儲備充足的情感,課堂上才能做到“情動而辭發(fā)”。
記得第一次準備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的教案時,因備課時資料掌握有限,教材鉆研也不夠深,特別是沒有把作品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結果本來是一片充滿強烈激情的演講稿,卻沒有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強烈共鳴??梢娊處熤挥小扒橛粲谥小?,才能“發(fā)之于外”,從而激起學生的情感。有了這次教訓,我以后就特別注意積累與課文有關的資料,當我第二次準備此課教案時,對作者已有了整體了解,并已被作者那種“拍案而起”、剛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備課時加進了使我感動并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如聞一多抗戰(zhàn)時蓄須明志的一些小故事等,并反復練習朗讀課文,醞釀情感,以在范讀時能聲情并茂。當我走進課堂講解時,備課時的那種激情就自然而然地從自己的表情、聲音中流淌出來。當學生被吸引,全神貫注或縱情激奮時,我又及時抓住課文中感嘆句、反問句、反義詞等最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關鍵詞、句進行剖析、渲染、生發(fā),讓作者的愛憎感情去打動學生的心,讓學生的心潮隨作者的感情急流澎湃。一節(jié)課下來,從學生的表情來看他們對這節(jié)課是滿意的。
二、激情導入,預蓄情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閱讀活動開始之前的特定的情緒狀態(tài),往往會跟隨學生進入閱讀過程,影響閱讀活動的展開。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要讓學生預先蓄積與作品相協(xié)調的情感氛圍,會增強對作品中人物形象與意境的感受和理解的效果。這時,教師的導入就至關重要。如果教師能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渲染氣氛、描摹景物、創(chuàng)設情境,就容易喚起學生的情感,引起他們激動的情緒,進入“角色”。
三、直觀帶動,激發(fā)情感
教學中,直觀道具的運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圖片、錄音、錄像、幻燈等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在愉悅學生視聽感官的同時,也帶動學生進入了語文的情感世界。那優(yōu)美的音樂、豐富多彩的畫面,給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渲染了課堂氣氛,能最快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印象最深的是在教《記一輛紡車》時,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其中一段錄像中有一位小姑娘“白鶴亮翅”的紡線動作是那樣舒展,優(yōu)美,再配上動聽的音樂,學生情緒受到強烈的感染,深切感受到了作者那種“勞動也是樂趣”的思想境界。
四、入境體驗,加深情感
我們在講讀課文、分析討論中若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優(yōu)勢,引導學生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特定情景,讓學生入境體驗,“觸景生情”,則可以豐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如《陳毅市長》一文中有一場戲是化學家齊仰之接電話,臺詞都是齊仰之的。教學時,我要求學生當堂先口頭準備一下打電話人的臺詞,然后指定兩位同學分別扮演打電話者和接電話者(齊仰之),學生饒有興趣地在課堂上打起電話來,其他同學也聽得興趣盎然。學生們在親身體驗中加深了對齊仰之固執(zhí)、清高性格的感受和理解。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鼓勵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愉悅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情感高漲之時,往往也是知識內化和深化之時。
總之,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情感愉悅的途徑很多。輕松幽默的教學語言,教師適時的動作姿態(tài)、充滿激勵的眼神、真誠的微笑等,都能增強閱讀教學的感情色彩。但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是為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內驅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