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運帷?董權樂
【摘要】伴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競爭的加劇,學校和家庭對中學生的期望值顯著增強,致使中學生學習壓力加大、課業(yè)負擔加重,睡眠時間和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興趣。本文以中學生的身份進行抽樣調查,并結合自身體驗對導致中學生睡眠問題的原因及對策提出粗淺分析,為減輕學生負擔、改善睡眠質量、保障中學生成長成才盡一點綿薄之力。
【關鍵詞】中學生;睡眠;抽樣調查;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升學與擇業(yè)競爭的加劇,中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導致許多中學生睡眠時間大大縮短,嚴重影響其學習、生活及身心健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報道,目前中國有10%-23%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難及早醒等睡眠質量問題。本文試從中學生的視角對中學生睡眠問題及影響因素進行淺顯分析,為有關部門制定改善中學生睡眠質量措施提供幫助。
一、睡眠解析及抽樣調查結果
何為睡眠?睡眠是指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fā)的和可逆的靜思狀態(tài),表現為肌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睡眠最主要的功能是通過將大腦中分散的記憶碎片連貫起來。而大腦是人體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負責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動:語言、運動、聽覺、視覺、情感表達等神經中樞。由此可見,大腦對人體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第二天大腦的狀態(tài)。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于睡眠的要求有所不同,對廣大中學生而言,睡眠時間不得少于7小時,其要做到如下幾點:第一,上床半小時內即能入睡。第二,整夜不醒或只醒一次。第三,做到不夢或少夢。第四,睡眠深沉,不易受環(huán)境干擾。除此之外,中學生最佳睡眠時間應是晚上10點至清晨6點,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只有做到以上各點,中學生的睡眠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大數據來看,中國中學生睡眠時間普遍沒有達到國際標準甚至有些省份遠低于標準。有些學生為延長學習時間,不惜占用大量睡眠時間,這種行為是十分錯誤的,學習成績非但沒能提高,反而使精神狀態(tài)日益下滑,甚至出現精神類疾病,所以說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必須以保證睡眠質量為前提。
我隨機選取抽樣調查中的兩名中學生的情況來說明睡眠質量好壞與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的關系。黃某,學習成績優(yōu)秀,睡眠時間晚上11:30—早晨5:30,13:00—13:45午休,累計睡眠6小時45分鐘,基本達標。睡眠相關情況均到達優(yōu)質標準。在對其周邊同學采訪中,了解到該生精力充沛,性格外向,樂于助人,尊重師長,對學習認真負責,做事雷厲風行,人際關系良好,是老師的好助手,同學的好榜樣。從這個同學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睡眠質量對一個人的日常表現有重要影響。李某,學習成績中等,睡眠時間晚上12:00—早晨5:30,13:20—13:50午休,低于睡眠標準。睡眠相關情況也均未達標。對其周圍同學采訪中了解到,該生精神狀態(tài)總是疲憊不堪,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睡覺時有發(fā)生,對人對事無耐心,焦躁不安,時常與同學發(fā)生沖突,對班集體漠不關心,學習時間長但成績總是不理想。究其原因,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差是因素之一。
睡眠不足會導致心理疾病出現,皮膚快速衰老,眼睛浮腫,死亡風險增加,大腦運轉速度變慢,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下降,食欲增加進而導致體重增加,情緒不穩(wěn)定、易怒、心力交瘁等問題。以上事例不難發(fā)現,睡眠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人際交往、性格品質等。我們一定要對此問題予以充分重視與關注,分析產生睡眠問題的原因是改善該問題的關鍵。
二、導致中學生睡眠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現高中生睡眠時間少、質量差的問題,是主客觀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謂客觀原因,及社會、學校、家庭的諸多現狀,而主觀原因是指由以上社會存在所決定的社會意識及個人意識。
(一)社會大背景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
縱觀歷史,中國古代存在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選官制 度——科舉制是該問題的歷史淵源。自隋朝正式確立科舉制起,幾乎成為讀書人改變身份的唯一途徑,加之自春秋時形成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及統(tǒng)治者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在社會上逐漸形成了“死讀書”的現象和一種“讀書為考試”的意識。由于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這種意識延續(xù)了上千年,甚至仍存在于當今社會。
放眼當今,高考制度的某些弊端和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高考確實是當下對于學子來說最為公平的制度,但這似乎使其成了學生唯一的出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單說高考是學生唯一的好出路,我認為也不為過。正因為它是唯一的好出路,所以學生們才會爭先恐后地擠過獨木橋,致使原本快樂有趣的學習成為一種壓力和負擔。再談談社會競爭,由于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社會生活中很多場所,如學校、用人單位等往往拿分數或學歷說話,迫使高中生不得不為分數而“戰(zhàn)”,進而延長學習時間,“挑燈夜戰(zhàn)”,睡眠時間嚴重不足。由高考制度弊端及激烈的社會競爭產生的學習壓力使大腦長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睡眠質量問題因此產生。
(二)學校是高中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對該問題的形成也不容忽視
很多學校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和本校升學率而不自覺地增加課業(yè)量。起初,學生可以承受,將作業(yè)在學校完成,但隨著課業(yè)的增大,我們不得不用本可用來休息的時間來完成作業(yè)。另外,學校為了適應高考制度安排了大大小小的考試,學生必須用大量時間準備,這與巨大的課業(yè)量形成“合力”,無疑會影響睡眠。除此之外,部分學校對“減負政策”落實不到位以及部分教師罰學生抄寫來加強記憶的方法也是導致高中生睡眠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礎上,如果個別學校仍將學生看作考試工具,則更會加劇該問題的嚴重程度。
家庭可以說是高中生休息的主要場所,家庭因素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覷。例如家庭活動,調查中發(fā)現有的家長有打牌嗜好,該同學夜間睡眠狀況極差;某些家長習慣將子女與其他同學進行比較,給子女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強迫子女學習到深夜。在這種家庭中生活的學生必然睡眠不足、質量差。
(三)高中生個人學習方法及心理狀態(tài)是產生睡眠問題的內在因素
在調查采訪中,常常聽到學生說聽課反應慢,容易走神;課后復習慢,沒有頭緒;作業(yè)完成慢、影響睡眠;考試速度慢,答不完卷。我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沒有做到勞逸結合,因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他們認為只要刻苦就會有收獲,于是無限期延長學習時間,甚至效仿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廢寢忘食”,殊不知,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頭腦不清醒、思路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不僅學習成績難見提高,而且身體素質不斷下滑。
部分高中生對考試的緊張心態(tài)也會導致在備考階段睡眠不足,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名次,會有意識地減少睡眠時間,久而久之,人的生活規(guī)律被打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睡眠就會出狀況。
心理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心理素質發(fā)展不好,整體素質就差。對于中學生來說,在學習、生活和交友中使自己在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得到正常發(fā)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自如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去適應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然而很多中學生在這方面表現欠佳,導致惡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高中生睡眠問題是由社會人才選拔制度、學校教育方式、家庭和個人因素這四種的弊端共同導致的。當然在調查中發(fā)現,并非所有高中生都存在睡眠不足、質量差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此類同學能有意識地調節(jié)情緒,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注重勞逸結合,學習效率大大提高,身心健康狀況得到改善。
三、改善中學生睡眠問題的粗淺建議
對高中生睡眠問題的解決,最基本的方法是從高中生自身做起。面對沉重的課業(yè)負擔,首先要放平心態(tài),對不良情緒進行合理調試。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都是通過此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因學生人數多,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往往帶有普遍性和強制性,這時,學生就可以靈活掌握,針對自身對課程掌握情況向老師提出“減免作業(yè)”的申請,比如對已熟練掌握的知識點,請求不再完成與此相關的作業(yè),節(jié)省時間用來解決生疏的知識點。這樣可以避免時間的重復使用與浪費,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另外,在睡眠前,可聽幾首喜歡的輕音樂舒緩心情,有助于快速進入睡眠狀態(tài),并且在休息后不再思考疑難問題,以提高睡眠質量。中學生也要增強自制力和免疫力,要虛心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正確教育,多跟老師家長交流溝通,不要為一些無意義的事情熬夜,樹立正確的睡眠觀和時間觀,提高時間的有效利用率。
解決高中生睡眠問題還需要家庭的配合,具體如家長應在孩子休息后自覺關閉電視,不進行打牌等大聲喧嘩的活動。同時不應給子女較大的學習壓力,以免造成精神負擔導致失眠。家長要有現代視野,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從唯分數論中解脫出來,重視孩子的能力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努力營造民主寬松的家庭氛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適時給孩子“減壓”,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學校應改進教學方式,不應將學生看作寫作業(yè)和考試的機器。老師可根據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作業(yè),讓同學們的時間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有條件的學??膳e行藝術節(jié)之類的文藝活動,緩解學習壓力。再有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應發(fā)揮實際功用,不定期向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或疏導服務,使學生心情愉悅,輕松快樂的學習,我想睡眠問題也能相應改善。
社會因素對高中生睡眠的影響是深遠而長久的,很難根本改變,身為高中生,我們無力改變。但值得欣慰的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正在向素質教育方向轉變,隨著高考改革的進行,教育也必將向全面可持續(xù)方向轉變。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學生睡眠等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一定能得到有效解決。在研究性學習結束后,我們得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可以用于自身,促進自身發(fā)展,亦可使同學們受益,促進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緯,沈悅娣,陳融.杭州市411名大中學生睡眠狀況調
查[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1).
[2] 李燕芳,葉小華,徐英.廣州市中學生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4).
作者簡介:郭運帷,男,1997年生,保定一中490班學生;董權樂,男,1997年生,保定一中487班學生。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