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濱
HU Bin
1971年出生
1989年入學東南大學建筑系 (學士)
1994年入學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 (碩士)
1997年任教東南大學建筑系
2000年入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建筑系(博士)
現(xiàn)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
2010年主持的“建筑設計基礎”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0年蘇黎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獲結構建筑設計優(yōu)秀獎
在外游蕩的經歷讓我反思受過的教育,因而選擇設計教師作為職業(yè)。其中,教案設計是我感興趣的工作,它是一種思考和研究的過程。而基礎教學的教案設計對我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因為它是在不斷追問建筑本質性的問題中給予自己的解答。
至今10年在同濟建筑系的基礎教學實踐,獨立完成了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教案設計。以空間與身體的關系為線索(空間輔助建立人之間的關系及空間與身體感知)組織了一年級教案;將建筑解讀為在大地之上和天空之下的狀態(tài),以此為線索組織了二年級的教案。
在教案設計中,試圖回應:一,建筑的認知在改變,什么是建筑的核心內容和基本問題,這些內容是如何演進,以及在今天它是如何被拓展的;二,如何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教學相互關聯(lián);三,如何設定教案線索和題目,如何設定教學進程以逐步引導學生,并且利用其他媒介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四是,如何在教學中將想象力、概念與真實建造相結合,以推進思考和設計深度。
教學作為一件主要的事來做,在如今的氛圍里,的確顯得怪異,尤其還是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易如反掌的基礎教學。但這份敬畏和堅持源于這之前我在東南大學10年的經歷,本科、碩士、留校任教。
10年在東南的經歷是由一串老師的名字串聯(lián)起來的。鐘訓正導師教會我淡定和敬畏,對教學的敬畏;丁沃沃老師教會我教書,讓我明白教學是需要研究的,教案是需要設計的;丁沃沃老師和顧大慶老師在國內和香港的基礎教學讓我倍感壓力,迫使我思考我能做什么;陳薇老師的中建史課程是我上過的最好的課,教給我理解中國園林和營造法式,教給我的案例現(xiàn)在還在被我引用,傳給我的學生;陳勵先老師讓我領會教書不僅需要學識上的努力,還需要自身的魅力來帶動學生;龔愷老師和陳薇老師領我進入了徽州村落,激發(fā)了我的興趣,確立了我的研究對象;黎志濤老師和仲德崑老師在我執(zhí)教道路上,一位推選一個剛畢業(yè)的新人當優(yōu)秀教師,一位在任系主任期間把我送到了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進修, 給了我鼓勵,讓我得以開啟另外一扇門。
我希望成為一個好的老師,來傳遞東南教給我的傳統(tǒng),認真教書,把它當做一件事來做。
1《從大地開始到天空之下》
2 一年級教案
3 二年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