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蓓
課前思考:《分桃子》是北師大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表內(nèi)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來學習的。該課的重難點是“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對于除法豎式的教學,以往都是先進行分物活動,然后根據(jù)活動書寫豎式,形成豎式的算法程序后再讓學生“照此辦理”,在重復操作中形成計算技能。的確,類似除法豎式這樣的內(nèi)容似乎也很難有“理”可講。然而,在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們需要越來越多地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困惑,關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我們的教學。
計算課要讓學生都能掌握,大量的練習必不可少。但前提是必須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算理,了解計算的過程。所以在安排課時的時候也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第一課時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集中突破,通過少量的模仿練習進行鞏固;第二課時再進行查漏補缺,進行大量的練習,加強學生列除法豎式的熟練程度,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在此僅以第一課時的實例談談自己的想法。
教學流程:
一、解決問題悟分法,理解“算理”
片段1.出示情境圖。
師:圖中有多少桃子?有這么多的桃子,兩只猴子正絞盡腦汁著怎么分呢?
你能給他們點建議嗎?怎么分才比較公平呢?
生1:兩人分得一樣多。
生2:平均分。
2.提出并出示問題:有4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
3.列出算式: 48÷2=
4.師:你有什么辦法把他們平均分成兩份嗎?
(1)學生獨立嘗試解決。
(2)同桌互說自己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反饋:
師:說說你的方法。
生1:40÷2=20(個)8÷2=4(個)20+4=24(個)
師:你是分幾次分?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生:分兩次分,先分4個整籃的,每只猴子分到2籃,就是20個,再分多出來的這8個,每只能分到4個。
師:說得真好。
看著課件演示,再次敘述分的過程。
5.師生互動,板書解說
2 ?4 ? ?……商
除數(shù)-----2) 4 ?8 ? ?…… ?被除數(shù)
4 ? ? ?……2和2個十相乘的積,表示第一次分掉的
8 ? ?……第一次分完后剩下來的
8 ? ?……第二次分掉的
0
6.追問:(1)商為什么寫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
(2)2×2=4.表示什么?寫在哪兒?
(3)8落下來寫在哪一位上?又表示什么?
(4)觀察豎式,和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
生1:以前分一次就夠了,現(xiàn)在要分兩次了。
生2:以前只有一層的,現(xiàn)在有兩層樓了。
7.同桌互說每一步是怎么除的?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再說說。理解每一步的算法與寫法。
二、練習模仿悟規(guī)律,熟悉“算法”
片段2:
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教師巡視指導。反饋時根據(jù)具體情況看要不要再示范一題。
3)3 6 ? ? ?2)8 4 ? ? ?2)6 8 ? ? 4)4 4
1.指名生板眼,教師觀察生算的過程
2.重點分析:
2)6 8
師:你是怎么想的?3表示什么?寫在哪一位上?
三、典型錯例悟方法,提高技能
片段3:
小結(jié):
師:看著黑板上這幾位同學做的情況,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么?
6)72 ? ? ? ?7)847
(1)學生獨立計算
(2)教師講評
四、課堂總結(jié)悟過程,接受方法
片段4: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
揭示課題: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豎式)計算
總結(jié)計算方法:1.從最高位算起
2.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到哪一位上面。
思考:
上述的教學過程較好得實現(xiàn)了課前的預想,雖說沒有絢麗的情境、沒有花哨的多媒體渲染,但是學生好像都明白了其算理。由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看,該課的課前定位還是準確的。通過學生對除法算式的理解出發(fā),結(jié)合除法豎式的每一步的意義,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可能會略顯啰嗦,但這種啰嗦能幫助學生理解并更好的掌握這種計算方法,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對于計算可我覺得可以嘗試這樣處理:
一、“單刀直入”的教學情景
“半小時課堂”的本質(zhì)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機會,這就要求教師更好的鉆研教材,設計教學,精簡環(huán)節(jié),突出重點,優(yōu)化方法,把時間用在點子上。
二、“自主探索”的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必須注重學生作為主體的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fā)展。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方法自由解決問題,讓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加深學生對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的需要性,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xiàn)了在思考中探索、在思考中發(fā)展的目的。
三、“適時適量”的練習需求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們更多的去關注情境的創(chuàng)設、探究性學習和合作交流的學習,而忽略了數(shù)學課堂上的本質(zhì):練習。實際教學研究證明,小學生的學習很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當堂解答習題的質(zhì)量要明顯好于課后解答的質(zhì)量,而且“聽聽懂了,看看會了,做起來卻錯誤百出”是常有的現(xiàn)象。本節(jié)課正是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保證學生學有所得的觀念出發(fā),課堂上進行適時適量的練習。
四、“細致入微”的關注學生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zhì),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孩子們完全是一種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松的。老師溫馨的話語、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保證了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tài)下暢所欲言,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五、“步步為營”的教學策略
數(shù)學純知識點的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挑戰(zhàn),不僅考驗學生也同樣考驗教師的處理。教師對豎式的計算教學從對算法的理解入手,在豎式中更是體現(xiàn)得一絲不茍。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每一步算法的出處以及去處,將豎式的每一步都作了非常清楚的分析理解。如下:
48÷2=24(個)
2 ?4 ? ?……商
2) 4 ?8 ? …… ?被除數(shù)
4 ? ? ?……2和2個十相乘的積,表示第一次分掉的
0 ?8 ? ?……第一次分完后剩下來的
8 ……第二次分掉的
0
當然課無完課,教學是一門殘缺的藝術?!鞍胄r課堂”的提出讓要求教師們在課堂上還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也減輕了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負擔?!鞍胄r課堂”如何做到有趣、扎實和有效,這就處處體現(xiàn)著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表現(xiàn)如何“魂”為一體,這是永遠值得所有教師去探索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