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當今世界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也相應提高。近年來對交際能力的要求除聽、說、讀、寫四種語言運用能力外,還需要具備社會文化能力,即文化素養(yǎng)。本文重點從高校英語課程《跨文化交際學》的角度來探討英語學習與跨文化交際的理論聯(lián)系和實踐要求。
關鍵詞:英語;學習;跨文化;交際
同英語國家的人們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是學習英語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有效的交際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技巧問題,還涉及到許多文化因素。學生熟練掌握文化的定義和特征,交際的定義和特征,影響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各種因素、跨文化交際的途徑以及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方法等,能夠有效提高國際交流的參與深度,也是對現(xiàn)代社會專業(yè)化英語人才的必備要求。
一、文化因素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它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反映。學習英語過程中,了解文化背景是不可缺少的。它們之間有密切的關系,互相補充,互相促進。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國際經濟,政治,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各國和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推動著各民族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交流,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習俗的人進行交往。各種語言的結構和功能也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其中以英語的發(fā)展和普及最為突出。英語的使用范圍快速擴展到世界各國的各個領域,即成為國際通用語言。全國各行各業(yè)學習英語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時代也呼吁我們要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必須掌握英語這一世界通用語并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的,具有專業(yè)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外語人才。
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來看,語言是文化現(xiàn)象,是文化總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的特殊文化。語言和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特點。它們都是一個民族或群體區(qū)別其他民族或群體的主要標志,是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都是后天通過社會交際習得的,通常是同時進行的,因此兩者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語言與文化唇齒相依,語言是文化的結晶,文化又靠語言來傳播。語言反映的內容,文化的發(fā)展變化是語言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動力。文化因素決定語言的具體使用,語言的使用也會受文化因素的影響。如果不了解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就不可能掌握所學的語言。
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系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我們除了要認清語言的實踐功能,既在一定條件下對文化的形成,發(fā)展產生一定作用的同時,還必須看到文化對語言的生成,發(fā)展及運用中的巨大影響。
實際上,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開的,學習一門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詞語,而且要知道用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知道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的思想,習慣和行為。只有深刻地理解具有文化內涵的語言現(xiàn)象,才能培養(yǎng)起我們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在文化交際中表達得體,避免語用失誤和各種沖突。
二、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下英語學習的技巧總結
學習語言和文化最好在一定的語境和氣氛下進行,報刊作為大眾傳煤在報道新聞的同時,也傳播了文化,甚至對文化和潮流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報刊所刊登的是新近發(fā)生的事情,所反映的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中的文化。課本中的一些材料堪稱經典,但很多內容難免與時代脫節(jié),甚至有些語言使用方法已瀕臨死亡。報刊所使用的英語是現(xiàn)代真是的英語,反映國家民族的社會狀況,生活風尚,價值觀,道德行為準則,風士人情。
另外,電視和電影應用到英語口語學習也許是激發(fā)學習者學習動機最佳選擇。電影是一種我們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形式,其生動的學習模式深受學習者的歡迎。電影的題材廣泛,片種繁多,比其他學習方式更口語化和生活化而且更感性。電影因其技術成熟,設備普及,使用簡便,覆蓋面廣,內容豐富信息訊捷且具權威性傳播方式符合大眾文化習慣等等特點,在文化傳播中的主導地位是難以動搖的。電影學習可以和多媒體 以及網(wǎng)絡學習相結合,使電影學習手段更豐富,材料更廣泛更新穎。學生不僅僅對故事片感興趣,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關的科技影片和反映社會新聞熱點的紀錄片都會因其他們強烈的求知欲。為了達到學習目的,選取影片時注意選擇具有文學性,歷史性或時代性的影片;不應只重情節(jié)而忽視學習文化的流行大片,要搜集背景資料,明確語言,文化難點和要點,自我激勵學習熱情,使之建立積極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和自信心。
最后,比較法是英語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因為中外國家由于地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政治制度,歷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物質文化,制度習俗文化,精神文化的差異,都是可以通過比較加深認識的。在文化學習中我們常常遇到色彩內涵,身勢語,稱呼語,問候語和道別語以及對稱贊的不同反應。例如:藍色blue,英語問候內涵:沮喪,憂郁:blue mood;漢語文化內涵:莊嚴,高遠。白色white,英語文化內涵:純潔,幸運:in white;漢語文化內涵:恐怖,死亡。在中西文化比較學習中,首先要充分了解本族文化,對自己的文化都沒有常識,絕對學習不了對方文化。然后,掌握好目的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士人情,生活習俗及自然環(huán)境等信息。通過兩種語言的比較和對照,分析兩種語言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文化根源,從而加深對西方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能提高對異國文化和本國文化的敏感性,能夠理解和尊重異國文化,同時反思本族文化,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本族文化,進而提高文化意識。
三、結語
作為現(xiàn)代社會新興實用的一項才能,跨文化英語交際集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語用學、翻譯學、傳播學、人類學、外語教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于一體,需要學習者用心長期地區(qū)摸索和體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局面已經形成,熟練掌握跨文化英語交際,對于高校畢業(yè)生來說,無疑是走向世界,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史興松,徐珺. 跨文化商務交際學對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啟示[J]. 中國外語. 2012(04).
[2]王冬梅. 關聯(lián)理論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宜賓學院學報. 2010(11).
[3]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
[4]王振亞,著.以跨文化交往為目的的外語教學[M].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