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雙全
(安徽工業(yè)大學 學報編輯部,安徽 馬鞍山 243002)
?
提高高校學報編輯加工質量的思考
文雙全
(安徽工業(yè)大學 學報編輯部,安徽 馬鞍山 243002)
學報的編輯加工工作有助于提高學報的質量和影響力。編輯加工應在通讀、精讀的基礎上對稿件的內容進行除錯、調整、提高、規(guī)范以保證質量,從提高論文的被引用率著手提高影響力。
高校;學報;編輯加工;質量;提高
高校學報稿件經過初審、復審和終審并決定采用后,交由責任編輯進行加工整理。責任編輯按照審稿意見對作者修改后的稿件分別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加工,使其符合出版標準。這種編輯加工工作是學報出版過程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既是對前期審稿意見的具體落實、審稿工作的延續(xù),又是對提高后續(xù)工作質量的保障。編輯加工是審稿后編輯部對稿件履行把關職能的又一道防線,編輯對稿件的匡正、潤飾,有助于提高學報的質量。
高校學報作為出版物,承載著精神文化內容,學報質量的好壞、價值的高低都是由其所刊載的精神文化內容所決定的。出版活動必須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只有高質量的出版物才能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編輯加工使稿件得以完善,避免有問題的論文傳播出去。進行出版活動必須遵守國家的憲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必須使學報在內容質量上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在形式體例上符合相應的規(guī)范。人無完人,稿件作者在材料的考證上或文字的選擇上難免出現疏忽,即使是學術界的權威人士撰寫的論文也有可能出現規(guī)范上不合要求的地方。編輯加工工作就可以消除稿件上的錯誤,補齊稿件上的疏漏之處,使文字、體例符合規(guī)范,進而從整體上提高稿件編輯加工質量,使其達到“齊、清、定”的標準,以便稿件能夠高質量地進入后面的出版環(huán)節(jié),提高整個出版過程的質量和效率。
在當前學術期刊激烈競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高校學報的發(fā)展呈現出失衡的態(tài)勢。科研水平高、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學報質量高、影響力大;重點高校(指“985工程”、“211工程”學校)學報明顯優(yōu)于一般高校的學報。[1]在對學術期刊進行評價中,論文的被引用情況是重要指標之一,這為責任編輯的編輯加工工作指明了一條方向。通過對稿件的編輯加工,在關鍵的細節(jié)上做文章,從提高期刊論文在網絡條件下的可見度入手,讓所編論文易被相關學術領域的研究者關注到、搜索到。如果學報所載論文湮沒在茫茫的學術期刊網絡海洋之中無人問津,那么學報的影響因子則無從算起,在評價中必然落后。因此,從更高層次來看,編輯加工就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以編輯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提高學報的影響力。
對于責任編輯來說,對稿件的編輯加工是最基本的工作。通讀稿件,宏觀上把握作者的觀點、篇章結構,微觀上逐句分析把關。在這樣的過程中,編輯能夠從作者的作品中汲取學術營養(yǎng)、了解最新學術動態(tài),有利于編輯更新專業(yè)知識結構,拓寬學術視野。從編輯個人成長的層面看,編輯加工工作可以使編輯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在總結中不斷提升。編輯在對每一期、每一篇稿件的編輯加工的實踐中探索總結編輯工作的規(guī)律,經過不斷的往復循環(huán)、螺旋上升,形成編輯自身的技能。
編輯加工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稿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必須把重點放在查找問題上。要結合稿件對各級審稿意見及作者的修改認真審讀,確定編輯加工的主要問題和細節(jié)問題,形成對整篇稿件的編輯加工方案。
(一)編輯加工的內容
1.除錯。編輯加工中要仔細推敲作者的觀點,一般來說,審稿階段就已經發(fā)現觀點存在偏頗、謬誤之處,并退給作者修改。對修改回來的稿件既要看作者有無修正錯誤,又要把握新的觀點是否正確。必須對政治性問題時刻保持警惕,堅決消滅政治性差錯。同時還要就稿件的科學性、知識性、思想性等方面逐一把關,剔除訛誤。對稿件字、詞、句等方面的錯誤及語法、邏輯上的誤用一一糾正。
2.調整。對于結構混亂,頭緒不清,甚至前后矛盾的稿件,必須在不改變作者主要意圖的前提下適當重新組織,調整內容,使其結構合理、前后連貫,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篇幅冗長的稿件,往往由于材料堆砌過多而淹沒了觀點。應該在保留主要觀點的前提下,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及說服力不強的論據刪除,以突出主旨,保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并給人以明確清晰的好印象。
3.提高。對稿件進行潤飾提高,主要包括強化主題、梳理文字、彌補缺漏等。[2]編輯加工中為了使主題更突出,有時需要在稿件上新增或改寫部分文字,這就應該聯系作者并取得作者的同意,且須與原作在風格和思想上保持一致。對存在缺漏的,應從邏輯上、文理上對稿件疏漏之處加以分析,依據權威性的工具書等進行核對,補闕拾遺,使稿件在義理、考據和辭章上達到統(tǒng)一。使稿件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有力。
4.規(guī)范。對稿件上標點符號、數字、漢語拼音、外文字母、計量單位等對照相應的國家標準,認真掃除不合規(guī)范之處。統(tǒng)一參考文獻的格式,對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次序、各著錄項目的前置標志符號等進行加工整理,使其符合著錄規(guī)則。對參考文獻應逐一核對,檢查引文與文獻是否一致。統(tǒng)一稿件的體例,使項目標注齊全、正確、一致。對稿件中用到的各種資料,一一查對其在數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公式、圖片等方面是否準確,是否符合學報編排規(guī)范。
(二)編輯加工的原則
1.和?!昂汀笔侵负椭C,編輯加工過程中遵循“和”的原則首先就是達成編輯和作者的意見一致、和諧。我國《著作權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報社、期刊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jié)。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可?!本庉嬋绻J為稿件在論證或論據上存在問題,應與作者商榷,在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征得作者的同意后再進行加工修改,而不能擅作主張。雖然大多數期刊都在顯眼位置登載了相關說明,作者投稿即為默認了授予編輯部修改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編輯還是應該勤于與作者聯系,充分尊重作者,實現編作關系的“和諧”。
其次,“和諧”還指編輯取得作者授權的加工修改,能夠使稿件的風格前后和諧一致。編輯在熟悉作者的行文風格的基礎上,出主意、提意見幫助作者完善稿件,避免自行其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去修改而使文章出現風格上的不和諧。
2.理。遵循“理”的原則就是指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對稿件的修改必須有充分的依據和理由。凡是作出改動之處,應該有絕對的把握,并且能給作者作出合理的交代。稿件中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如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并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的,改動時往往難以拿出十足的理由說服作者,這樣的情況就不去改動。稿件中屬于非改不可的地方如明顯的常識性、文字性錯誤,不合國家標準或規(guī)范之處等,必須一一給予改正。編輯在向作者闡述編輯加工之“理”時,以執(zhí)著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感染作者,使其能夠更加理性地投入稿件的完善提高工作,更加理性地看待編輯的加工修改。
3.實。編輯加工工作就是對稿件不斷完善、充實的過程。遵循“實”的原則就是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幫助作者以簡約的內容和形式將觀點落在實處,將論據多角度、多層次對主題的論證落到實處。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用中心突出、邏輯嚴密、表達清晰的文章充實有限的學報版面。凡是改動之處,必須能夠實實在在提高稿件文字質量和學術水平,甚至做到對稿件的每一處雕琢都能成為點睛之筆。
(一)基礎層面
基礎層面的編輯加工就是為了使稿件達到最基本的出版物質量要求。
1.宏觀分析。運用通讀的策略對稿件進行宏觀把握,通過“縱覽全局”的審讀,提取作者的論點,體會作者圍繞論點展開的論證方法,分析作者在篇章結構上的安排。[3]在這種全局性的審讀中,編輯應以對文義的體會和感知為中心,迅速在頭腦中形成稿件的篇章結構“樹形圖”,從宏觀方面了解稿件全貌和基本狀況。有了這樣宏觀上的把握,能夠摸清作者的思路,明了作者的意圖,找準問題,有利于“對癥下藥”就稿件進行調整、提高。有時這樣的審讀并不一定能夠一次成功,往往需要編輯反復地去通讀、感知。
2.微觀雕琢。微觀雕琢就是要采用精讀的策略將稿件分解為若干個小塊,對每一小塊逐段、逐句、逐字進行深入分析,既注重理解句子的意義,又注重辨別句子的形式,以獵取錯漏為目標。編輯要在實踐中自覺學習并運用漢語的語法知識來提高編輯加工過程中的語言文字能力。通過朗讀、簡縮、類比等手法進行檢查,以消除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多余、語序不當、句式的雜糅等句法失誤。把字、詞、公式、數字、標點符號等作為基本閱讀單元,消除在音、形、義上產生的錯字,消滅每一細分閱讀單元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3.把握邊界。編輯加工要把握好“度”,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對于應該改動的如觀點、方法等方面的內容,編輯就必須提出詳細的修改意見糾正作者失誤、失察之處,并請作者自己修改,編輯決不可越俎代庖。著作權法允許范圍內的文字性修改也應該請作者親自校對一遍,形成有效的作者反饋機制,幫助提高編輯加工的質量。[4]對稿件中的引文,經核對若為直接引用他人原文的,引用部分絕不可改,以免侵權之虞。
(二)提高層面
更高層面的編輯加工就是為了提高學報的影響力。學報的影響力體現在所刊載論文學術的同行認可度上,同行認可度越高則被引用頻次越高。提高論文的被引用率,就是要讓論文使同行能夠用得上,而前提是論文能夠讓同行見得著。論文的“能見度”除了取決于作者稿件的學術水平外,也取決于論文傳播過程中的吸附力。充分發(fā)揮編輯加工的技巧,往往也有助于論文的傳播,讓讀者搜得到,讓同行看得上進而能夠用得上。
編輯要做一個耐心的觀察者、細致的分析者。在對稿件進行編輯加工時,分別通過主題、關鍵詞進行檢索,甄別搜索到的同類型論文的相關性,仔細觀察被引頻次較高的論文標題,對這些標題按被引頻次從高到低排列,從用詞、句式等方面分析高被引頻次論文在標題上的特征,總結出高被引頻次論文標題的規(guī)律。根據總結出的規(guī)律幫助稿件作者探尋完善標題的思路。一個有新意的標題能夠吸引讀者,并激發(fā)其繼續(xù)讀下去的欲望,這樣就可以提高論文的“能見度”。另外,網絡搜索引擎對搜索的內容有著字符數量的限制,并且相關度越高的搜索結果越靠前,因此將標題關鍵要素詞前置,盡量去除廢詞,也可以提高論文的“能見度”。
對被引頻次高的同類型論文還要分析引用行為的特征,在某一領域,究竟是結論、方法還是問題易于被他人引用,幫助并引導稿件作者去認真揣摩,提高稿件在相應領域的學術價值,讓同行成員能夠用得上,從而提高學術影響力。
做好編輯加工工作是一個不斷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提高編輯加工質量,要在做中學,勤于記錄,勤于反思。將編輯加工工作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通過日志記錄下來,隨時翻看,有助于編輯將實踐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對每一篇稿件的編輯加工要及時反思,加強研究,對做得好的地方要總結經驗,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汲取教訓。通過創(chuàng)造性運用編輯技能進行編輯加工,能夠實現編輯工作不斷從熟練到精確進而到創(chuàng)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最終確保學報質量提高和編輯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機結合。
[1]高自龍.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學報的不均衡發(fā)展——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08-2011年轉載論文數據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73-78.
[2]全國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yè)實務·中級[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48.
[3]劉嶺.試論編輯加工和校對中的思維差異及轉換[J].編輯之友,2013(10):87-89.
[4]金平.編輯改稿中的邊界問題[J].出版科學,2011(4):35-37.
(責任編輯 汪繼友)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diting Work for University Journal
WEN Shuang-quan
(Editorial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Editing work can help journal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nd influence. Based on scanning and intensive reading,editing work can help ensur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journal by correcting mistakes, adjusting the paper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expressions and making the paper accord with the specif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 can be improved by raising the quoted rate of paper.
university; journal; editing work; quality; improvement
2014-09-10
文雙全(1973-),男,安徽舒城人,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碩士。
G232.2
A
1671-9247(2015)02-0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