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芳
蘇教版語文五上第六單元共4篇課文,分別是《天火之謎》《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諾貝爾》《滴水穿石的啟示》?!兜嗡┦膯⑹尽芬晃暮蟮木毩暿恰皩懸黄x后感”。但是寫這種感悟性的文章,很多學生都常常寫成“改版后的原文內(nèi)容,加上一兩句話的感想”。而這幾篇文章人物形象鮮明,說理性強,是寫讀后感很好的憑借。為降低難度,使學生領(lǐng)悟?qū)懽x后感的方法,學以致用,我鋪設(shè)了幾級臺階,在第六單元的教學中進行了統(tǒng)籌安排,整合處理,采用“扶——放”的形式來指導學生寫讀后感。
一、 亦步亦趨,全程陪伴
學習《天火之謎》這一篇課文時 ,我采用“扶”的方式,補充了大量寫讀后感的資料:《為科學而獻身》《試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閱讀哥白尼、布魯諾、利赫曼、諾貝爾、馮如等科學家的故事,同時,請學生閱讀課文《諾貝爾》,知道諾貝爾的故事也可運用進來作為寫讀后感的素材。然后請學生談《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中,可以抓住人物的什么品質(zhì)來談感受——歸結(jié)為兩大方面:追求真理和獻身科學。于是請同學根據(jù)觀點選擇材料:“追求真理”該選擇哪些人的事例,“獻身科學”又該選擇哪些人的事例呢?這樣,學生寫讀后感時就會生發(fā)開去,由此及彼,對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的事跡進行評論。
此時,我考慮到學生寫這樣夾敘夾議的文章,往往不會起承轉(zhuǎn)接,便提供了一些范例:“某人 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正是由于他們,才讓人類從無知走向文明。此時,一個個偉大的身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那些獻身科學的科學家們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愛戴。”又如:“追求真理的路程是充滿艱險的,也是讓人肅然起敬的!”“追求真理該要多大的勇氣??!
它有時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可能沒有人來支持你,處于孤獨無助的處境之中;還可能遭受冷言冷語,承受沉重的打擊;有的甚至為真理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边@樣的語句既起到了承接作用,又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在下文中結(jié)合事例進一步展開闡述,就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在學生大致明白該怎樣謀篇布局的基礎(chǔ)上,和學生一起梳理讀后感的提綱:簡單敘述《天火之謎》的主要內(nèi)容——→抓住文章中的關(guān)鍵點進行連接,同時表達自己的感受、觀點。(如:讀到這兒,我深深地為富蘭克林 的精神所折服。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是那么高大,閃耀著熠熠光芒。我又想:________ 。此時,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個個光輝的形象。)——→列舉科學家及其事例,再次表明觀點?!偨Y(jié)語,進行高度贊揚。(如:是的,我們應(yīng)該向他們致敬?。?/p>
這樣,學生頭腦中綱舉目張,似乎是在完成一道容量較大的填空題,畏難情緒一掃而光。通過這樣全面細致的導讀、導寫,許多學生寫讀后感時便會一氣呵成。
二、 扶放結(jié)合,定位導航
在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時,我同樣引導學生來寫讀后感,采用的是半扶半放的形式。很顯然,讀后感的主旨應(yīng)與文章的最后一段緊密聯(lián)系。寫這樣的讀后感,也可以想到其他具有鋼鐵般頑強意志的人的故事,你找到了哪些佐證的材料?大家發(fā)現(xiàn)本單元課文《諾貝爾》的材料,又一次可以為我所用,而且他在實驗室化為灰燼、父傷弟亡的情況下,堅持研究炸藥,需要多么頑強的意志,多么堅定的信念!聯(lián)系他的事例寫《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讀后感,又是多么恰當。學生還交流了很多素材,這些材料的搜集、整理都是由學生來完成。讀后感中加入他們的事例,在述說感動的同時,加深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給予我們的啟示。
“這些人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你在困難面前是如何表現(xiàn)的?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來談?wù)劇!倍@樣寫的目的無非是找差距、明目標或再次證明 “面對人生中的困境,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這一觀點,文章的說服力就更強了。
接著,我出示了三篇讀后感例文,讓學生說說自己從中學到了哪些寫讀后感的方法。學生此時已基本了解了寫此類感悟文章的方法,如簡要概括文章內(nèi)容,抓住自己深有感觸的一兩點來寫;或是抓住文章的中心觀點來寫,聯(lián)系其他人的事例,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又有說服力;還可聯(lián)系自己來寫,這樣更貼近實際等等。有了這樣的框架,學生寫讀后感就像擁有了定位導航系統(tǒng)一般,只需在其中組織語言,充實內(nèi)容了。
三、 策馬揚鞭,駕輕就熟
寫《讀〈滴水穿石的啟示〉有感》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寫。先讓學生構(gòu)思,說說自己寫讀后感的思路,列一個簡單的提綱。學生發(fā)現(xiàn)寫這篇文章的思路,與寫《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的讀后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其中許多人物的事例可以套用。老師再稍加指點,寫此文要抓住“滴水穿石”最關(guān)鍵的兩點來寫: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也可以學習文章中正面論證與反面論證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寫。學生想到自身實際,覺得把自己作為反面例子來寫,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老師順勢引導:把文章結(jié)束在反思、積極尋求進步中,可以呼喚滴水穿石的精神,傳達一種正能量。當然文無定法,只要能結(jié)合事例,擺事實,談感受,言之有理就行。此時學生下筆成文,真有一種策馬揚鞭、駕輕就熟之感。
上述單元練筆指導,正是順應(yīng)了學情,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可能遇到的困難,充分考慮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線,教師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fā)者。在此單元練筆中,打破了“單篇主義”,以單元為單位,分析學生的已有水平和相關(guān)經(jīng)驗,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有所悟,有所得,掌握方法,學會說理。此過程中,應(yīng)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明法、成文,鋪設(shè)幾個臺階:1. 在寫《〈天火之謎〉讀后感》時,步步經(jīng)營,全程攙扶,指導的過程就是和學生一起打腹稿的過程,完全掃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2. 在寫《〈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后感》時,指導學生選擇素材,建構(gòu)文章的框架,學生有更多的悟與思,對素材進行整合,對主題進行提煉,學生明確寫法,能夠“得意建言”,自然生成一種成就感;3. 寫《〈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時,就是針對前文不足之處進行修正,鞏固寫法,取長補短,自由發(fā)揮的過程。這種階層式推進的方式,讓寫讀后感的學習過程成了一個可控、高效、有序的系統(tǒng),學生也在其中掌握了寫讀后感的方法,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作者單位:無錫市新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