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朱翠英
摘 ? ?要:文章采用《主觀幸福感問卷》和《研究生心理壓力源問卷》,探討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壓力的關系問題。結果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壓力對其主觀幸福具有較好的影響。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心理壓力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12-0058-03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作為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是個體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肯定性的評價,由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三個維度構成。主觀幸福感具有三個特點:(1)主觀性,以評定者內(nèi)定的評價標準而非他人或外界世界建立的評價標準為準則;(2)相對穩(wěn)定性,主要測量個體長期的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而非其短期的表現(xiàn),這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值;(3)整體性,個體對其生活質量整體性的評估,是個體衡量生活質量的一種綜合性心理指標[1]。
隨著研究生招生比例的擴大,研究生的數(shù)量成幾何數(shù)據(jù)的增長,大量海外留學生的回國,社會的競爭越發(fā)激烈,研究生面臨的來自就業(yè)與前途、學業(yè)、經(jīng)濟等各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心理壓力過大極易造成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生活不適應,這些年高校發(fā)生的眾多突發(fā)性個體負面事件,心理問題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對當代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壓力的關系展開深入研究,通過分析了解研究生主觀幸福感及心理壓力的總體狀況,找出減輕心理壓力,提高主觀幸福感的對策,從而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在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南華大學、湘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五所湖南高校中抽取了540名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91份,回收率為90.9%,其中女生267名,男生224名;一年級274名,二年級118名,三年級99名;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好63名,一般370名,較差58名。
(二)研究工具
1.主觀幸福感問卷(SWB)。該問卷采用苗元江自編《綜合幸福感問卷》(MHQ)中的主觀幸福感模塊,包括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三個經(jīng)典指標,三個量表采用七級計分。問卷的Cronbach a 系數(shù)在0.6742—0.91056之間,分半信度系數(shù)在0.6603—0.8835之間,說明各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84。
2.研究生心理壓力源問卷。該問卷是劉穎自編的問卷,該問卷包括32個項目,7個因子,即:就業(yè)與前途、學業(yè)、經(jīng)濟、婚姻愛情、家庭關系、人際交往、其他,每個項目采用五級計分。驗證性因素分析證明該量表的理論結構模型擬合良好,該量表的a系數(shù)和分半信度分別為0.9148、0.9496,說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84。
二、研究結果
(一)研究生主觀幸福感水平的總體狀況
研究生主觀幸福感得分(85.09±13.71)分,生活滿意度得分為(22.13±5.78)分,正性情感得分為(28.11±6.78)分,負性情感得分為(34.85±5.18)分。主觀幸福感問卷采用的是七級計分,生活滿意度維度的中間值為20分,正性情感及負性情感維度的中間值均為24分,主觀幸福感中間值為68分。從得分來看,研究生的生活滿意度得分稍高于均值,正性情感、負性情感兩個維度的得分均比較高,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個體之間的主觀幸福感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不同研究生群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比較
表1 ?不同研究生群體的主觀幸福感差異分析( ?±s)
注:*表示P<0.05,**表示P<0.01,***p<0.001。(下同)
對不同研究生群體的主觀幸福感差異分析,結果表明(見表1),不同性別研究生在主觀幸福感總分及負性情感上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在正性情感維度上的平均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女研究生得分高于男性;不同年級研究生在負性情感上得分存在顯著差異,且研二得分最低;不同家庭經(jīng)濟狀況研究生在主觀幸福感總分上存在極顯著的差異(P<0.01),在生活滿意度及正性情感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按照均值大小排列順序為:一般>較好>較差。
(三)研究生心理壓力的總體現(xiàn)狀
研究生心理壓力源7個因子按因子均分排序,前三位是:學業(yè)(2.67±0.64)分,就業(yè)與前途(2.67±0.64)分,經(jīng)濟(2.27±0.65)分,其次是家庭關系(2.05±0.51)分,其他(1.91±0.73)分,婚姻愛情(1.54±0.71)分,排在最后的人際交往壓力(1.52±0.58)分。
(四)不同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壓力水平比較
表2 ?不同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壓力差異分析( ?±s)
對不同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壓力差異分析,結果表明(見表2),男研究生在婚戀愛情方面得分顯著高于女性(p<0.001);不同年級研究生在就業(yè)與前途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按均值大小排列:研三>研二>研一;不同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研究在人際交往壓力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總壓力、學業(yè)壓力、其他壓力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在經(jīng)濟壓力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
(五)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壓力的相關分析
表3 ?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壓力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表3的結果顯示,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壓力的7個因子及總壓力量表評分存在極其顯著的負相關(P<0.001),即研究生心理壓力得分越高,主觀幸福感水平越低。
三、分析與結論
(一)研究生主觀幸福感水平總體現(xiàn)狀分析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比較高,生活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體驗到較多的正性情感,較少的負性情感,這與侯瑞鶴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4]。這主要是因為研究生屬于高學歷、高層次的教育,自身具有一定優(yōu)越感和成就感,而且他們的年齡偏大,也累積豐富的知識和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能夠很好地應對壓力和挫折,有一定的自我調控能力。
(二)不同研究生群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比較分析
女研究生在主觀幸福感總分及正性情感、負性情感兩個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男研究生,這與張明明的研究基本一致[5]。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社會對男性的期望要高于女性,男性對自己期望也比較高,抱負比較遠大,比女性承受的壓力大。其次,女性情感比較豐富,比男性善于表達和宣泄自己的情緒,女性情感體驗要多于男性。不同年級研究生在負性情感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按其均值大小排列為:研一>研三>研二,此結論與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結果不一致[6]。得出此結果的原因在于:研二研究生有許多科研任務以及確定論文的研究方向,學習科研任務最重,壓力比較大,而研一研究生剛剛入學,對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積極性,研三研究生主要是完成大論文及解決工作問題,相比之下,研二研究生體驗的負性情感也最多。不同家庭經(jīng)濟狀況研究生在主觀幸福感總分及生活滿意、正性情感上的差異非常顯著,且較好得分最高,其次是較好、較差,這與王淑燕的研究不一致[7]。家庭條件一般的研究生在學習生活上不會限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他們與家庭較好、較差的研究生不會有很大的差距,而不會產(chǎn)生落差感,他們的整體幸福感水平也比較高。
(三)研究生心理壓力的總體現(xiàn)狀分析
研究表明,學業(yè)壓力是研究生面臨的最大的壓力,這主要是目前高校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提高,對其學習、科研及論文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導致研究生學業(yè)壓力比較大。就業(yè)與前途是研究生第二大壓力。近幾年,隨著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就業(yè)形勢非常嚴峻,研究生為謀求一份好的職業(yè)面臨著激烈競爭,承受的壓力自然增加。經(jīng)濟壓力是研究生的第三大壓力。大部分研究生沒有經(jīng)濟來源,主要依靠家庭支持,除了高額的學費,現(xiàn)今在校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研究生是成年群體也不愿接受家庭的經(jīng)濟支持,經(jīng)濟壓力也比較大。而人際壓力在研究生群體比較輕,主要由于當今社會科技技術發(fā)展之快,QQ、微信、微博、網(wǎng)絡多種交流渠道,研究生可以時常和好朋友保持聯(lián)系,也可以通過聊天軟件結識新朋友,在學校也可以結交新的朋友。
(四)不同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壓力水平比較分析
在性別上,男研究生的婚姻愛情壓力顯著高于女研究生,由于研究生群體年齡跨度比較大,有已婚也有未婚的,已婚男研究生既要讀書還要賺錢養(yǎng)家,正在戀愛的消費也比較大,而且當今社會,大部分女性認為成熟的結婚條件是男性必須要有房子,未畢業(yè)的男性要考慮到畢業(yè)之后買房子結婚,這給男性帶來了很大壓力。不同年級的研究生在就業(yè)與前途壓力上存在顯著差異,其研三得分最高。主要是因為研三臨近畢業(yè),研究生最關心的就是就業(yè)問題。隨著研究生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研究生的就業(yè)市場出現(xiàn)供過于求的現(xiàn)象,再加上用人單位的一些限制條件,導致研究生的就業(yè)壓力比較大。不同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研究生在學業(yè)、經(jīng)濟、人際交往、其他、總壓力上存在顯著的差異,且家庭經(jīng)濟差的得分最低。雖然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給研究生打下了一定的物質基礎,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而對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差的研究生,身處“物質主義”氣息彌漫的社會環(huán)境中,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使他們承受更多壓力。
(五)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壓力的相關分析
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壓力存在極其顯著的負相關,研究生心理壓力越大,體驗到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就越低;反之,研究生心理壓力越小,體驗到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就越高。研究生屬于高學歷、高層次的教育,他們自身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優(yōu)越感,對未來的期望值也比較高,隨著我國研究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也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就業(yè)形勢比較嚴峻,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對他們有很大的打擊,這使得研究生群體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意,容易產(chǎn)生緊張、失望、焦慮、沮喪等消極情緒,導致他們體驗到的主觀幸福感水平不高。
參考文獻: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2).
[2]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腋8欣碚撆c測評研
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3]劉穎.碩士研究生心理壓力、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
及相互關系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9.
[4][6]侯瑞鶴等.研究生的主觀幸福感與抑郁、焦慮情緒調
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6).
[5][7]王淑燕.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的特點及其與自尊
的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