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
高脂血癥是由于體內(nèi)的脂肪代謝紊亂以及脂質轉運出現(xiàn)異常,使血漿中的脂質成分高于正常現(xiàn)象的一組臨床疾?。?]。其病理機制是動脈內(nèi)膜深層的脂肪變性和膽固醇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及各種繼發(fā)病變,從而使血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成為冠心病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腦梗死、腎損害等動脈栓塞性疾病的獨立危害因素[2],因此如何有效降低TC、TG、LDL-C,升高HDL-C,治療高脂血癥成為熱點話題。本研究收集2013 年5 月~2014 年1 月高脂血癥患者78 例,采用SUT-DJ680 超聲掃描治療儀,聯(lián)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將報道如下。
1.1 材料 2013 年5 月~2014 年1 月于我科住院并確診為高脂血癥[3]的患者78 例,其中男性62 例,女性16 例,年齡23~65 歲;體重48~105kg,平均體重72.45kg,體質指數(shù)(BMI):<18.5 為消瘦,有4 例;18.5~24 為正常,有15 例;24~28 為超重,有21 例;>28 為肥胖,有38 例。學歷:初中6例,高中15 例,大專14 例,本科及以上學歷43 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時行血脂檢查,血清總膽固醇(TG)>1.70mmol/L,甘油三酯(TC)>5.7mmol/L,所有患者均排除遺傳性血脂升高、嚴重肝腎功能異常,以及由其他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高脂血癥患者。
1.2 方法
1.2.1 給予超聲治療儀聯(lián)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措施治療高脂血癥;體外超聲治療,使用SUT-DJ680 超聲掃描治療儀,輸出平均功率3.4~7.0W,超聲頻率0.8MHz,30 分鐘/次,1 次/天,每療程4 周;共治療6 個月。
1.2.2 護理方法
1.2.2.1 信息記錄:護士為每位患者建立檔案并做好信息記錄,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地址、郵編、聯(lián)系電話、飲食習慣、吸煙、飲酒、運動、疾病認知情況及BMI、TC、TG、HDL、LDL 指標。同時發(fā)放健康隨訪卡,由患者做好院外記錄。
1.2.2.2 飲食護理:陶壽淇認為在高脂血癥的治療中,首先要調(diào)整飲食結構,并且要積極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4],在飲食因素中,首先要限制富含脂肪、膽固醇等食物的攝入量,選擇植物油、酸牛奶等低脂肪食物;平時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食物的攝入量;在烹飪食物時,要盡量選擇植物油。多食用海魚,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在海魚中含量較高,能夠促進膽固醇氧化,最終降低血清中膽固醇水平,同時還可以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時間,抑制機體產(chǎn)生血栓;同時不飽和脂肪酸中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可增加微血管的彈性。
1.2.2.3 健康宣教:向患者詳細講解高脂血癥的發(fā)病因素及預防措施,言語簡明扼要。介紹高脂血癥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及家屬與護士充分溝通,在此過程中,護士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根據(jù)患者的狀態(tài)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定期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以及相關知識講座。講座時由有經(jīng)驗及資質的專業(yè)護理人員進行講授,講授內(nèi)容包含專業(yè)知識和基礎知識兩方面,同時要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更充分認知疾病,提高其依從性。
1.2.2.4 運動指導:護理人員可為患者制定作息表,提倡并鼓勵患者進行適量運動。適當?shù)剡\動能夠改善骨骼、肌肉及關節(jié)的僵硬狀態(tài),并且能夠增強心肺功能,減輕體質量,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 水平。適當運動還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增進患者的食欲,能夠預防便秘,并最終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可以選擇適當?shù)挠醒踹\動,例如打太極拳、慢跑、散步、騎自行車等方式。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fā)生低血糖,應在飯后2 小時,運動強度控制在運動時心率+年齡≤170,體重指數(shù)≥25者,適當增加運動量。
1.2.2.5 中醫(yī)護理:近年來國內(nèi)聯(lián)合針灸等中醫(yī)治療護理日趨興盛,并取得顯著效果。痰濕壅盛型針刺豐隆、公孫;肝陽上亢型針刺太溪、太沖;氣虛血痕型針刺關元、血海;肝腎陰虛型針刺肝俞、太溪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異常[5]。此外可自擬中藥湯劑,處方:海藻、半夏、八月札、川楝子、茯苓、赤芍、澤瀉各15g,生山楂、丹參、決明子各30g,具有明顯降脂作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在干預治療前、后的TG、TC、HDL-C、LDL-C 的變化情況,患者入院時的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并且評價患者在實施護理干預前后的不良生活方式改變情況。
1.4 療效標準[6]臨床控制: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消失,血漿血脂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血漿血脂指標可以達到以下任意一項:①TC 下降超過20%;②TG 下降超過40%;③HDL-C 升高超過0.26mmol/L;④TC-HDL-C/HDL-C 下降在20%以上。有效:血漿血脂指標可以達到以下任意指標:TG 下降超過20% 但是不足40%,TC 下降超過10%但是不足20%,HDL-C 上升超過0.104mmol/L 但是不足0.26mmol/L,TC-HDL-C/HDL-C下降超過10% 但是不足20%。無效:血漿血脂均未達到以上標準,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上無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給予超聲治療儀聯(lián)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后,26例得到臨床控制,顯效34 例,有效12 例,6 例無效??傆行蕿?2.3%。
2.2 干預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及遵義行為改變的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及遵義行為的比較[n(%)]
2.3 干預前后患者血脂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表2 干預前后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注:與干預前比較,* P <0.05。
高脂血癥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又可引起膽石癥[7],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因此對血脂的嚴格控制將有效地預防和延緩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與發(fā)展。中醫(yī)學對高脂血癥的認識起源于《內(nèi)經(jīng)》中“膏脂學說”,本病的原因在于脾的“運”和“化”的功能不足,從而造成患者機體的精微不能夠正?;?、變化,并最終轉化、排泄出體外,從而造成機體新陳代謝紊亂,最終造成患者血脂過多,出現(xiàn)脂質代謝及分布異常,最終出現(xiàn)血脂失調(diào)癥,即發(fā)病模式為“社會生活方式變化-機體功能情志變化-肝失疏泄-高脂血癥”[8,9]?,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影響機體血脂代謝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是飲食與營養(yǎng)失調(diào),患者由于長期食用高飽和脂肪食物,致使血漿膽固醇水平及含量升高;其次與患者體質有關,肥胖患者體內(nèi)的血脂水平容易升高;再次與患者的身體活動量及體力勞動時間少有直接關系[10]。就目前國內(nèi)研究而言,尋找行之有效的中醫(yī)療法防治高脂血癥具有重大的理論和臨床使用價值[11]。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超聲治療儀聯(lián)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總有效率為92.3%。二者相得益彰,療效顯著。超聲治療儀降脂功能的獨特療效是其增強血脂的氧化和排泄,及其反射波抑制腸道吸收和肝臟合成膽固醇的結果,超聲波機械振動作用引起的細胞原漿微流、對細胞膜滲透能力增強,以及組織細胞中粒子的高頻振蕩,皆可促進細胞內(nèi)容物轉移,高分子化合物分離和生物學活性物質釋放;同時還可以運用“拉摩爾方程”,使超聲波高頻振蕩頻率與脂質分子自旋頻率相等,使脂質分子獲得最大能量,脂質分子內(nèi)部產(chǎn)生高頻共振,溫度瞬間升高,從而乳化分解大分子脂質成分,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同時由于血漿脂質成分的內(nèi)部溫度急劇升高,抑制了患者羥甲基戊二酸輔酶A(HMG-LOA)轉化成甲羥基戊酸。同時超聲降脂儀能夠利用超聲波的振蕩作用,增加細胞的通透性,促進脂質物質從細胞內(nèi)排出至細胞外,達到降解脂質成分的目的。
總之,本研究表明超聲治療儀聯(lián)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在改善脂質代謝紊亂方面具有確切療效和實用價值,是一種較理想的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有效措施,值得臨床推廣。
1 葉任高,陸再英.血脂異常和脂蛋白異常血癥/內(nèi)科學[M].6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21-828.
2 李蓉瓊,方榮華,任皓.高脂血癥的非藥物治療[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5,32(4):324.
3 趙水平,王仲林,陸家良.臨床血脂學[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92-315.
4 陶壽淇,武陽豐.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心血管防治知識[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3-4.
5 趙惠.針刺辨證選穴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2,16(10):54-55.
6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85-89.
7 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治療原發(fā)性高脂血癥的臨床藥理療效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2,18(21):131-132.
8 郭姣,樸勝華,貝偉劍.再論肝在高脂血癥發(fā)病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中醫(yī),2011,43(2):1-3.
9 樸勝華,郭姣,胡竹平.高脂血癥住院患者中醫(yī)證候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10):1322-1325.
10 馬曉霞.高脂血癥的中醫(yī)治療進展[J].光明中醫(yī),2010,25(10):1945-1946.
11 陳普艷,劉芬,楊強.降脂合劑對高脂血癥大鼠氧自由基代謝及LDL 氧化易感性的影響[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4,16(2):3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