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趙彩虹
摘 要:AutoCAD在工程圖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如何將兩者結合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提出一種工程圖學課程和AutoCAD融合式與分塊式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兩者相輔相成,通過教學反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關鍵詞:工程圖學;AutoCAD;教學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254
0 引言
在工程設計中,工程圖樣作為設計與制造、工程與產品信息的定義、表達和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機械、建筑、電子等行業(yè)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工程圖樣被稱為“工程技術界的共同語言”。[1]工程圖學課程作為工科院校重要的技術必修基礎課之一,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及社會需求,對學生的要求不僅限于手工繪圖,還需掌握計算機繪圖的方法。因此近幾年來,各高校一直對AutoCAD與工程圖學課程結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金城學院機電工程系也對AutoCAD與工程圖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融合式與分塊式結合的教學模式。
1 融合式教學模式
近年來,多媒體課件的興起已將工程圖學課程從傳統(tǒng)的板書繪圖授課和掛圖、模型演示中逐漸脫離[2],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課件與AutoCAD軟件配合使用。教師在課前制作課件時,將每次課要講授的題目用AutoCAD畫好,并插入課件中。上課講到相關題目時,調用相關文件,進行作圖演示。例如,在講授平面圖形繪制時,先介紹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以及組成線的三種類別,從而讓給學生對繪制平面圖形的步驟有大致的了解。接著課件給出圖1的例題,先分析圖中尺寸的類型,進而分析組成線的類別,確定先畫基準線,然后已知線、中間線、連接線的畫圖步驟。 在AutoCAD中演示講解畫圖的過程,同時可以介紹圖層、以及一些相關的平面繪圖工具與編輯工具,如圖1所示。
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在講授工程圖學課程相關知識的同時,利用AutoCAD軟件進行畫圖演示,不僅可以解決板書繪圖耗時麻煩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形象得讓學生理解,同時對相關AutoCAD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為后面的分塊式教學奠定基礎。特別是在課程后期,從立體的投影開始,學生在二維投影與三維立體的相互轉化以及想象空間形狀時感覺困難,在教學中可以利用AutoCAD或者其他軟件的三維功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降低難度,有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二、三維空間轉換能力。例如,在裝配圖章節(jié),可以以減速器為例,構建其三維模型,如圖2所示,并用動畫演示裝配、拆卸,使學生對安裝、拆卸順序和各零件間的裝配關系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
2 分塊式教學模式
在融合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學生通過教師在工程圖學課程上的演示與講解,已經對AutoCAD的操作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此外,將AutoCAD的課程分為繪圖環(huán)境設置與繪制平面圖形、編輯平面圖形與圖案填充、標注文字與尺寸標注、塊與設計中心、三維建模5個部分[3],安排在工程圖學課程學習的不同階段。
工程圖學的教學分為兩個學期,第一學期包含:制圖的基本規(guī)定、投影基礎、基本立體的投影、軸測圖以及組合體與尺寸標注。第二學期包含: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和裝配圖。在第一學期中主要是采用融合式教學模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演示操作,以學生對AutoCAD有初步了解為主。在第二學期中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模式,在講授機件的常用表達方式時同時開始AutoCAD的第一部分學習,到標準件和常用件章節(jié)結束時,AutoCAD第二部分也講授完成。零件圖裝配圖與AutoCAD的第三、四、五部分交替講授。
3 結語
工程圖學課程與AutoCAD融合式與分塊式的教學模式,兩者相輔相成,一方面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AutoCAD演示更形象得理解課本知識,初步了解AutoCAD,另一方面,在學生學習計算機繪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AutoCAD的繪圖方法,也可以加深對工程圖學相關知識的印象,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劉蘇.現(xiàn)代工程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毛欣等.基于CAD 技術的工程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2(02).
[3]董祥國.AutoCAD2014應用教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工程圖學”精品課程
作者簡介:劉洋(1989-),男,江蘇連云港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工程力學、CAD技術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