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杰
(重慶財經職業(yè)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重慶 402160)
芻議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當代中國影響
劉加杰
(重慶財經職業(yè)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重慶 402160)
準確和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實踐觀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實踐觀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一條紅線。
實踐觀;當代中國;影響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的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薄吧鐣畹谋举|上是實踐的”馬克思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將思維的客觀性和能動性統(tǒng)一起來,闡明了人類意識和生活的本質:人類意識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人類思維的真理性應該由實踐來證明。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發(fā)揮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指出:“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5](p284)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立的認識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黨的十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蔽幕蟾锩Y束后,在中國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力提倡實事求是,使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得以重新確立和發(fā)展。鄧小平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的指導下在1980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對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作了概括:“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①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歸根到底就是恢復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jù)這條路線來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進入21世紀,江澤民同志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堅持和繼承基礎上對新形式下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提出了新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中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導下形成的中國具有特色的理論成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事業(yè)提供了強大的生命力。
1.毛澤東正是根據(jù)大革命失敗后的狀況和土地革命的具體實踐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也是這種實際出發(fā)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正確道路,取得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2.鄧小平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推動“兩個凡是”的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黨的思想路線,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論斷。針對少數(shù)人思想僵化,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黨的思想路線。根據(jù)中國的世情、國情、社情,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鄧小平根據(jù)當時國際形勢高瞻遠矚地提出了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和發(fā)展國際戰(zhàn)略思想,為我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內經濟建設的重心轉移具有深遠意義。通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鄧小平恢復實踐的標準,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為社會主義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鄧小平一貫注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因此鄧小平具有真正的實踐品質。鄧小平通過大量國內外實踐考察和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這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課題。正如鄧小平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接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雹谥袊厣鐣髁x道路是在形成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精神實質的集中反映。因此,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是鄧小平理論的產生和發(fā)展的哲學基礎,更是當代中國改革和建設實踐取得重大勝利的哲學基礎。
3.牢牢抓住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從中國的社會主義新形勢,從變化著的世情、國情、黨情出發(fā),提出了在新時期“應該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課題,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理論成果。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緊密結合當前中國實際去分析研究當代中國的出現(xiàn)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從生動的實踐中汲取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科學品質進行理論建設和創(chuàng)新,始終保持與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命力和昂揚的銳氣,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極大豐富和發(fā)展著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注入強大生機活力。
黨的十八大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fā)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抓住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新時期貫徹落實“四個全面”重要戰(zhàn)略的重大主題正是馬克思主義實踐宗旨在當代中國的生動展示。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過程,本質上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為指導,推進科學發(fā)展的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當代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深化過程。即“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不僅是在以往發(fā)展的實踐的基礎上的科學提煉和總結,而且還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現(xiàn)實發(fā)展的實踐需求,具有科學的實踐品質。歸根結底,“四個全面”戰(zhàn)略思想的本質特征,是強調發(fā)展的科學性、實踐性。
[1]中共中央馬克思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列部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
[2]李殿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選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列寧.列寧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4]列寧.列寧選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8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67、126.
A811
A
1671-864X(2015)11-0070-01
劉加杰(1984-),男,漢族,重慶市永川區(qū)人,講師,法學碩士,單位:重慶財經職業(yè)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