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祖楊
(廣西荔浦縣農業(yè)局,桂林,546600)
荔浦芋是荔浦縣名特優(yōu)傳統(tǒng)產品,種植已有340多a的歷史,它主要依賴于荔浦縣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和土壤條件,產出的荔浦芋肉質細膩,香甜,松軟,粉糯,具有特殊的風味。荔浦芋已成為荔浦縣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支柱產業(yè),年種植面積已發(fā)展到3 333.33 hm2,2014年全縣種植面積 3 533.33 hm2,總產量10.6萬t,2000年荔浦芋獲得了國家工商總局批準《荔浦芋產品證明商標》注冊,2015年獲得國家農業(yè)部地理標志產品注冊。由于種植歷史悠久,傳統(tǒng)的栽培方法,如長期采用仔芋作種,受長期的氣候環(huán)境及人為的因素影響,種間變種較多,導致品質下降,面臨著產量下降、病蟲為害逐年加重等問題。1998年以來,荔浦縣精心挑選品質、形狀等各項指標最符合荔浦芋特征的種芋進行莖尖組織培養(yǎng),保持了荔浦芋原有的品味,品種優(yōu)勢保持3~4 a。
荔浦縣自1998年開始由廣西師范大學生物系試驗生產荔浦芋組培苗,并在荔浦縣荔城鎮(zhèn)金雷村進行荔浦芋組培苗種植試驗,當年試驗面積300 m2,1999年后,逐漸擴大試驗面積,到2002年,由荔浦縣農業(yè)局組織廣西師范大學生物系、廣西農科院生物所共同生產,當年繁育荔浦芋組培苗達10多萬株,面積6.67 hm2,提供生產用種苗60 000 kg,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目前,荔浦縣在荔浦芋主產區(qū)荔城鎮(zhèn)、青山鎮(zhèn)、新坪鎮(zhèn)、馬嶺鎮(zhèn)、雙江鎮(zhèn)分別建立了荔浦芋良種繁育基地,對荔浦芋組培苗進行良種繁育,每年良種繁育基地15~30 hm2,生產荔浦芋組培種子150~250 t,供全縣大田種植。
多年來,荔浦縣逐年對荔浦芋脫毒組培苗產量、品質、抗病性等進行了試驗跟蹤觀察,其增產效果顯著,優(yōu)良性狀得以保持,組培苗植株生長勢強,植株高大、分株數(shù)多、葉面積大、葉色濃綠、光合作用速率顯著提高、制造養(yǎng)分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抗病性強、發(fā)病晚、病株率少、產量明顯提高。
根據(jù)荔浦芋的特點,宜建立兩級繁育體系,即荔浦芋原種用種及生產用種,分別采取不同的繁育措施,以保證原種及生產用種有較高的質量。
一代脫毒組培苗種為原原種,即用試管苗生產的荔浦芋種稱H1代;二代脫毒組培苗種為原種,即用原原種生產出來的荔浦芋種稱H2代;三代脫毒組培苗種為生產種,即用脫毒原種生產的荔浦種稱H3代,三代脫毒種可在生產上推廣,有效期為3~5 a。
組培苗需經大田擴繁栽培后才能用于生產,一般是生根的組培苗在自然光照和溫度條件下煉苗15 d,取出洗掉根部培養(yǎng)基,移栽到含有3∶1土壤加有機質的營養(yǎng)杯中,置入蓋有薄膜和遮陽網的大棚中管理。棚內保持溫度25℃左右,相對濕度70%~80%,成活率可達90%以上。當幼苗長至7~10 cm,有3~4片葉的粗壯植株即可移栽大田。
選擇前3a種植水稻、馬蹄等作物的田塊作為原原種繁殖田。一般3~4月定植于大田,每667m2栽1800~2000株。由于組培苗比較細弱且生長緩慢,因此整地、作畦、肥水管理措施都要比常規(guī)大田生產精細。
①田塊選擇 荔浦芋易感軟腐病、芋疫病,忌連作,實行水旱輪作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宜選擇前3 a種植水稻、馬蹄等作物的田塊作為原種繁殖田。
②種芋消毒 播種前曬1~2 d,以促進種芋發(fā)芽,并清除在貯藏期間變質、霉爛的種芋,然后選取健壯的芋種進行消毒處理,用72%鏈霉素15 g加10%蚍蟲啉10 g對水8 kg浸種30 min殺菌防蟲。以后的催芽、播種、田間管理等措施,同常規(guī)大田生產。
表2 組培荔浦芋品質分析
表3 不同種苗性狀觀察
經種植不同種苗類型試驗,荔浦芋組培苗與常規(guī)種苗(對照)的產量相比,產量最高的是組培苗H2代(組培苗當年大田種植為H1代,以下類推),每667m2產量為3 315.7kg,比常規(guī)種苗(對照)增產31.4%,分別比H3代、H4代和常規(guī)種苗(對照)增產28.6%和16.4%(表1)。H1代因種苗較小,前期長勢較慢,產量稍低于對照,但其子芋發(fā)生數(shù)量多,適宜作繁育種苗用。
表4 不同類型種苗發(fā)病情況
據(jù)廣西農科院中心實驗室化驗分析,組培苗H1、H2代干基粗淀粉含量均高于對照,水分含量均低于對照(表2)。
對H1和H2及普通荔浦芋種(CK)進行水分、干基粗淀粉含量測定,結果H1代和H2代的水分含量分別為77.94%和79.54%,比常規(guī)荔浦芋種CK(81.8%)低3.87、2.27個百分點。干基粗淀粉含量H1代和H2代分別為65.99%和71.35%,比CK(58.67%)提高7.32、12.68個百分點。對組培苗H代及對照的荔浦芋球莖剖面進行觀察,組培苗H代檳榔花紋著生較密,呈深紫紅色。煮熟后進行品嘗鑒定,組培苗H代荔浦芋香、松、酥、軟,保持了荔浦芋的傳統(tǒng)風味。分析化驗結果及品嘗鑒定表明,組培苗H代荔浦芋品質均比對照品質好。
據(jù)對荔浦芋組培苗H2代與常規(guī)荔浦芋生長發(fā)育性狀觀察,不同時期的荔浦芋組培苗,其生長勢均優(yōu)于常規(guī)荔浦芋種,觀察數(shù)據(jù)見表3。
表3結果表明,荔浦芋組培苗H代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除葉齡增長速度及總葉齡比常規(guī)荔浦芋稍少外,其他如株高、葉長、葉寬、綠葉數(shù)、分株數(shù)均比對照高(多)。6月13日達到最大值時,荔浦芋組培苗H2代株高、葉長、葉寬、綠葉數(shù)、分株數(shù)分別為 76 cm、46 cm、40.8 cm、5.2 葉、3.4 個,比常規(guī)荔浦芋(株高68 cm、葉長39.6 cm、葉寬37 cm、綠葉數(shù)5葉、分株數(shù)1.8個)分別高8cm、6.4cm、3.8cm、0.2葉和1.6個。
對不同類型種苗發(fā)病情況進行觀察,芋疫病發(fā)病最早的是對照,7月20日始見病斑,而H1代、H2代在8月初只發(fā)現(xiàn)少量病斑。軟腐病的發(fā)生,發(fā)病率最高的是對照共有5株發(fā)病,發(fā)病率8.3%。H1代、H2代、H3代各有1株發(fā)病,發(fā)病率1.7%。結果顯示,不論是芋疫病還是軟腐病,組培苗H代都比對照的抗病性強。具體比較見表4。
經多年試驗示范觀察,荔浦芋組培苗H代種苗,不管是地上部生長還是地下部球莖大小以及產量、品質、抗性都優(yōu)于對照(常規(guī)種),說明荔浦芋可以通過組織培養(yǎng)、脫毒進行提純復壯,以達到荔浦芋優(yōu)質高產的目的。
[1]杭玲,羅瑞鴻,蘇國秀,等.荔浦芋組培后代性狀觀察[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2(5):235-236.
[2]徐炯志,龍明華,于文進,等.荔浦芋組培苗大田種植試驗研究初報[J].種子,2002(2):18-19.
[3]蒙平.荔浦芋脫毒組培苗及其后代生長發(fā)育特性與相關生理的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3.
[4]唐學軍.荔浦芋組培苗推廣應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124-128.
[5]蔣業(yè)洋.荔浦芋無公害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4(4):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