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梅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天津 300193)
目標設置理論在足球傳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崔永梅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193)
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緊緊圍繞著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增加教學多樣性進行。在這個全民健身的時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視。足球是體育運動中獨具魅力的一種運動,也是體育教學課程的重點內容之一。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足球運動的教學質量是長期以來體育教育關注的話題。足球教學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對教學方法及時進行改進,以滿足現(xiàn)代教育中足球傳球技術的教學需求。目標設置理論在這一方面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足球傳球技術的教學質量。
目標設置理論 足球傳球技術 教學應用
足球運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體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代足球運動經(jīng)過發(fā)展與完善,已經(jīng)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而足球教學對于體育教育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如何提高足球傳球技術的教學效果一直是足球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目標設置理論正適用于傳球技術的教學活動,對激發(fā)學生運動潛力、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該文以目標設置理論為導向,分析了目標設置對足球傳球技術教學的重要促進作用。
1.1目標設置理論概況
目標設置理論起源于西方,近年來在我國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目標設置理論是一種心理學范圍內的理論,設置合適的目標對于提高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目標的設置會形成一種壓力感,從而促使人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將目標設置理論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來,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生活中,目標設置理論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中。在心理學研究、行為學研究領域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因為設置目標給人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強化信心,發(fā)揮最大的潛能,促進事情更加高效地進行。目標設置作為一種心理激勵機制,通過設立具體目標的方式,極大地強化了個人行為的動機和意念,能夠有效地提高活動效果。正確設立目標,對于提高足球傳球技術的水平、提高練習的準確性具有明顯的作用[1]。
1.2目標設置理論對足球教學的意義
目標設置理論對于足球教學意義重大,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活動的實施和開展、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目標設置理論下,足球傳球技術的教學有了強有力的動力,即完成規(guī)定的目標和任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立合理的目標,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為了完成目標、實現(xiàn)能力突破,會將精力都集中到學習技術中去。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實現(xiàn)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綜合能力的量變和質變。
目標教學理論對足球傳球技術教學來說,是一種正面的、積極的教學方法。能夠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得到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目標設置理論有著其他教學方法所不能比擬的教學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既然目標設置理論是一種心理激勵機制,那么其對于學生的鼓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設置目標讓那些平日里沒有計劃習慣的學生產(chǎn)生了一種任務的壓迫感。正是這種緊張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足球的傳球技術,按照既定目標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壓力帶來的動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因素。
(2)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突破。體育鍛煉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如果缺乏一定的目標和動力,學生難以在訓練中找到自己的突破點。而設立目標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目的,合理進行時間安排,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階段性的目標可以讓學生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能完成目標。不至于因為沒有目標而導致訓練沒有方向、沒有成效。長期的堅持也會帶來技術上、體能上的增長。當訓練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時,學生的成績就會發(fā)生驚人的變化,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突破。
(3)塑造學生的學習信心。當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而實現(xiàn)自我突破時,會感受到來自努力的喜悅和成功的信心。體育鍛煉很難在短期內產(chǎn)生明顯的效果,如果不能長期堅持,就會半途而廢。設置目標及實現(xiàn)目標給學生帶來的鼓勵和信心正是學生堅持訓練的精神食糧。
(4)提高教學效果。目標設置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分辨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從而及時進行調整。針對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教學弊端和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教師也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糾正,使教學活動回到正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進一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2]。
2.1足球傳球技術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
足球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技術、速度、力量、反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足球運動十分考驗隊員之間的合作和默契,傳球是足球場上最為常見的動作。即使是這一項基礎的技術,也需要運動員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加強訓練,才不會在賽場上被人搶斷,失去比賽優(yōu)勢。同時,正是因為傳球技術的基礎性作用,才顯示出其在足球運動中的重要性。在足球教學課程中,傳球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內容。當前足球傳球技術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師缺乏清晰的教學計劃、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效率低下、教學方法落后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足球教學的質量,也制約了足球技術在學生之間的學習和推廣。
2.2目標設置如何影響足球傳球技術教學
目標設置對足球傳球技術教學的重要意義可以通過教學質量的改善、學生成績的提高得到充分體現(xiàn)。根據(jù)目標理論的心理學特點,設置目標主要是從老師和學生的主觀態(tài)度上對教學活動產(chǎn)生影響。目標設置在對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方面的影響已經(jīng)在文中得到論述。設置目標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集中學習時的注意力并促使學生做出能力范圍內最大的努力。另外,目標設置對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也有很大地推動作用。正是因為目標的設置,教師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幫助學生完成目標中去。由于教師在目標設置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角色,教師需要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在此基礎上,教師自覺地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彌補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從而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眾所周知,足球運動員的專業(yè)能力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還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個人的生理水平、心理狀態(tài)、技術水平都會直接決定其是否有成為足球運動員的潛質。教師在目標設置的過程中會更加懂得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從而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yǎng)方案。最后,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必須養(yǎng)成勤于測試學生進步的好習慣,客觀地分析學生學習的長處和缺點,給予關鍵性的建議。目標設置理論正是通過教師和學生這些細微的心理變化,對足球傳球技術教學活動產(chǎn)生實際的影響。
2.3目標設置理論的應用
在足球傳球技術的實際教學活動中,目標設置理論已經(jīng)得到了認真的落實?;谀繕嗽O置理論的足球教學,有一些常見的流程和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突破自我。為了保證設置的目標科學合理,在設置目標之前,老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進行大致的了解,并進行準確的分析;選用一些項目對學生的特長、缺點進行了解,方便因材施教等等。目標的合理性是目標設置理論是否有效的關鍵。如果目標過高,則顯得不切實際,學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完成目標,產(chǎn)生挫敗感而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如果目標過低,則顯得沒有挑戰(zhàn)性,無法充分激發(fā)學生完成目標的積極性,學習變得索然無味,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合理的目標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也能在訓練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價值。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挑戰(zhàn)的積極心態(tài),促進學生的足球技術不斷地提高。
同時,采取目標設置理論要注意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學生將在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的心態(tài)、困難、想法、感悟都與老師進行及時的交流,老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給予必要的建議。對成功完成目標的同學,老師要加以鼓勵和褒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沒有完成目標的同學,老師要加以安慰,給出指導性的意見,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學生及時將學習情況反饋給老師,以便教師能夠按照教學計劃穩(wěn)定地朝著教學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老師要對目標設置理論下的足球傳球技術教學進行定期檢測,看實際教學效果是否與計劃一致。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要結合實際進行目標調整,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實施[3]。
綜上所述,目標設置理論對足球傳球技術教學活動有重要意義。目標設置理論在體育運動中的廣泛應用,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新思路。設置目標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突破、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提高足球技術教學效果。足球傳球技術教學應充分發(fā)揮目標設置理論的優(yōu)勢,給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創(chuàng)造新的動力。
[1]王堃.目標設置理論在體育院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3.
[2]高曉雯.目標設置理論在排球墊傳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張劍杰,宋永范.目標設置理論在足球傳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4(2):233-235.
G843
A
2095-2813(2015)12(c)-01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