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麗(文登區(qū)競技體育運動學?!∩綎|威?!?64400)
舉重訓練教學實踐研究
姜麗麗
(文登區(qū)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山東威海264400)
摘 要:舉重作為一項競技項目來說,各體育運動學校都很重視,舉重的學習與訓練是艱苦的,需要有緊張的毅力,也需要教練員有好的訓練方法。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闡述了舉重教學目的和要求,介紹了教學順序及箭步上挺的教學步驟。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找到訓練的規(guī)律,并在訓練中不斷完善,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舉重訓練方法。
關鍵詞:舉重訓練教學方法箭步上挺
舉重是一項重要的競技項目,已經受到各地的重視,對舉重的訓練工作也日益加強。舉重是一種典型的力量項目,還需要一定的技巧與心理素質。那么如何提高舉重訓練的效果呢。下面就多年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舉重教學的目的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掌握舉重的技術,提高技能,并加強對運動員進行知識的傳授,以正確的方法提高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提高運動員訓練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在舉重的訓練中,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要求:第一,從思想上對舉重的重視。舉重訓練起來較為枯燥,要求運動員要有吃苦精神,所以,首先要教育運動員做好心理上的安慰,讓他們對舉重有充分的認識,從而為以后的訓練打好思想基礎;第二,教學過程是民主的過程,無論是教練員還是運動員,都是在一起進步,在訓練中,運動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練員給學生以人文關懷,多了解運動員的情況,多解決其問題,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第三,在訓練的同時,多向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第四,訓練時要嚴格要求學生,不僅有做到按時訓練,還要刻苦訓練,又要對每個動作細節(jié)做好處理。
舉重訓練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而不是只重視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的系統(tǒng)性。從整體上教學,又要在不同的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運動員進行系統(tǒng)性的練習多采用完整、分解、完整等方法進行有步驟的教學,以此幫助學生掌握完整的技術動作,形成連貫而協(xié)調的運用,以提高運動成績。
2.1運用分解教學法掌握動作技術
每個動作都有一定的動作結構,同時構成一個完整的動作。特別是在初學舉重動作時,我們宜采用分解教學法,在初學階段,我們把動作進行示范講解,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加強練習。從整體對運用一個了解,建立基本概念。這一階段也是一個泛化階段,在練習時有多余的動作,而且動作連接之處不協(xié)調,出現(xiàn)不連貫的現(xiàn)象。
2.2負重改進動作
當舉重進入第二個階段以后,學生的動作已經逐步變得熟練起來,有些動作是還需要加以改進,這時,就需要負重練習,可以采用輕杠鈴輔助進行反復練習,對某個動作進行有側重點、有針對性訓練,以提高動作質量,一點一點地消除錯誤的多余動作,而且利用輕杠鈴練習時,運動員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一點上,對某個動作進重點改進。
2.3提高所舉重量
經過開始階段與分化階段以后,就要進行動作的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舉重成績。便是,即使是提高了重量,還要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動作,不能因為重量增加而影響了動作正確性。所以,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既要加重重量,還要通過教練有針對性和有重點的示范講解,幫助學生反復練習,最終形成動作定型。教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錯誤,哪里不正確就改正哪里,更為關注動作的細節(jié),從而熟練的掌握動作要領,為提高運動成績打好堅實的基礎,通過些階段的訓練后,達到動作能夠熟練、準確、輕松地完成舉重任務。
3.1了解動作的基礎要求
箭步上挺動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即,挺胸、直體、直頸、膝屈適中、猛蹬,挺胸就是用力吸氣,挺胸而出,用丹田的提出重物;直體,要求上體挺直,使杠鈴與身體最近,最省力,上體和下肢不能彎屈;直頸,脖頸要挺直,使杠壓三點;膝屈適中,有序下降。猛蹬,就是利用蹬地反作用力,依靠大腿用力,使身體站穩(wěn),同時兩腿迅速分開,身體正直,手臂不可打彎,要直。接著前后腳蹬地,前腿的姿勢是屈膝,角度要大于90度,接著收前腿再收后腿,完成動作。
3.2箭步上挺動作教學的具體步驟
3.2.1預備姿勢
無論什么動作,預備姿勢的好壞會影響到接下來的動作質量,關系到成功與否。在上挺動作的舉重中預備姿勢技術非常重要,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挺舉動作的基礎技術要領。這一姿勢的教學時,要重點講解,特別是關注動作的細節(jié)。預備姿勢技要領如下:杠壓三點,所謂的三點是指鎖骨和兩肩,拾起后,身體直立穩(wěn)定,挺胸,能支撐與杠鈴的壓力,為了讓運動員充分體會這一動作,可以反復練習,比如把杠鈴從架子上抬下來,體會多次,進行感覺,也可以在同伴的幫助下完成這個體會動作。
3.2.2上挺技術
這一技術是舉重的核心,也是關系到成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挺技術有三個要素:蹬地、屈髖和屈膝技術。在練習時可以兩人一組,一人當代杠鈴雙手壓另一人肩部,用助力方法不斷的體會練習,主要體會伸臂、蹬地等動作,體會屈膝的角度問題,是大了好還是小了好,體驗角度在100度到120度之間是不是最為省力。屈髖動作與屈膝動作幾乎是同時的,不可割裂開來,只有這樣,才能使身體處于平衡,重心不致于前移。兩眼不可看杠鈴,而是看前方,注意力在杠鈴上,脖勁挺直,屈膝、屈髖動作練習時要用力均勻加速,提高股四頭肌的力量。
3.2.3分腿和兩臂支撐技術
這一動作做成功了,舉重就成功了,這一技術是最為不穩(wěn)定的一步,在練習時,要反復體會,找到正確的支撐點。練習時,在原地畫“十”,先是徒手練習,熟練后用木棍代替杠鈴練習,這一動作練習的重點在于幫助運動員在學習分腿時,體會到后腿距離、位置要準確、到位,加強動作的過程的動作是否準確、正確,只有這樣,才
能為接下來的增加重量做好準備。這一動作是要求分腿與支撐是同時進行的,箭步中兩腳的距離在要大,身體重心下降,使杠鈴沒有大的上下波動,前腿滑步后成弓步,角度約在90度以上,而后腳掌蹬地,前腳內扣。形成一個“分”與“支”的整個動作,使杠鈴、身體重心與地面垂直,且在同一平面上,不要偏離。
3.2.4多功能練習
經過上述幾個動作的練習,基本了解了舉重的基礎組成動作,還要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動作連串起來,形成一個有序、連續(xù)的動作,達到動作的流暢,這還需要多項練習,進行綜合練習,并在練習中在一定的范圍內逐步增加重量。
3.3箭步上挺動作練習中的注意點
3.3.1預蹲節(jié)奏要穩(wěn)定。預蹲是舉重動作的開始,此時,是用手托鈴,杠鈴還沒有提起壓三點,而是弓腰含胸,此時重心處于不穩(wěn)狀態(tài),如果再加上屈膝角度不合理,而且屈髖、屈膝速度快而突然,就會使動作變形,再加上心理不過硬很容易在未開始就敗下來。
3.3.2手的支撐與腿應該協(xié)調進行。在開始時的預蹲時杠鈴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有上滑的現(xiàn)象,如果發(fā)力小,再加上腿時箭步小,使身體的重點沒有落下來,身體上下肢不能協(xié)同配合,又兩臂上舉不夠,就會造成失敗,可以反復練習原地十字滑步以體會身體的協(xié)調用力。
3.3.3舉重動作完成后應該加強重心的穩(wěn)定性。正確的上舉之后,杠鈴與身體的重心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如果不是這親,則可能是由于兩臂支撐還不穩(wěn)收腿過急造成的,背部肌肉沒有收緊,為了防止此動作出現(xiàn),就要多做架上支撐練習,以提高身體的重心的穩(wěn)定性。
4.1示范講解法
這種教學法主要是讓運動員從教練那里獲得整體上的感知,有一種直觀的認識,為學習建立概念。老師在示范時要有目的性,突出重點和難點,為了加強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可以把同一個動作反復示范幾次,在每次示范時都讓學生有重點的觀察,從而加深學運動員的直觀印象。
4.2練習法
在舉重教學中,學生獲得技術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身體的參與,進行不斷的練習,才能體會動作要領。練習時,為了提高密度,可以分組練習,練習時要循序漸進,先徒手模仿,再運用木棍,再加重量,在這個過程中,是逐步讓運動員體會動作的,加強運動員的控制杠鈴能力。
4.3比賽法
比賽法是激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比賽也是我們檢驗運動員進步的程度好方法,舉重本身就是一項競技項目,在教學中也離不開比賽。舉重比賽法,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通過比賽來提高運動員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運動員的專項成績。
舉重教學是經過長時間的刻苦訓練才能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一朝一夕是不能出成績的。在訓練時,要做到,長期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舉重運動員更不容易,需要一系列的啟蒙、基礎發(fā)展、提高創(chuàng)造和保持等訓練階段,每個階段不可偏廢,相互促進、想到制約。
參考文獻
[1]彭可洮.對我院體育系舉重必修課教學進度安排的初探[J].河南體育學院學報,2009(1).
[2]段平順,楊海生.淺析舉重教學[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1(2).
[3]劉明才.淺談舉重的上挺技術[J].貴州體育科技,2009(4).
[4]丁勇.對上挺技術訓練方法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0(6).
[5]徐革.對舉重選材、訓練和管理三者關系的探討[J].訓練研究,2008(11).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4(b)-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