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暉
【摘要】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眾多的識字教學方法之中,字理識字教學法從漢字的性質出發(fā),建立字形與字義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形成對漢字的正確認識,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如何把字理運用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是一個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字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字理識字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整個語文學習生涯。當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提出了“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的情感目標。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極度發(fā)達的階段,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就要把抽象的漢字符號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畫,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教學,以迎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讓識字成為學生主動的行為。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xù)產生了許多識字教學法。其中,湖南省岳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賈國均老師首創(chuàng)的字理識字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識字教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字理識字教學法概述
(一)字理
所謂字理,即漢字的構形理據,是指漢字構造時每一個部件,乃至每一個點畫被采用,被按某種程式拼裝的理由和依據。
(二)字理識字教學法
字理識字教學法,是指“依據漢字的組構規(guī)律,從漢字形與義、音的關系著手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它注重通過對漢字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構形理據的分析來突破字形這個難關,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目的?!?/p>
二、字理識字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圖示法
圖示法即先出示漢字的原始圖形,讓學生觀察圖形與字形之間的聯(lián)系,再講解由圖到字的演變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圖形與字義之間的關系,最后綜合分析字形與字義。
如“日”字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態(tài)“⊙”,這個圖形像太陽的形狀,“○”像圓形的太陽,里面的一點像太陽里的光;再講解由“⊙”到“日”的演變過程,即“○”演變?yōu)椤翱凇?,“·”拉長為“一”;最后綜合分析圖形與字形、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理解“日”字的構形原理。
圖示法直觀形象不僅有利于學生將字形與字義緊密聯(lián)系起來,加深對漢字本義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聯(lián)想法
聯(lián)想法從漢字的結構出發(fā),在解析字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合理聯(lián)想,以加深對字形和字義的理解。
如教“沙”字,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氵”和“少”這兩個部件,從河水的減少聯(lián)想到沙子的出現(xiàn),河水和沙子都是常見的事物,學生是不難聯(lián)想到的。同樣,“尖”字上面是“小”下面是“大”,物體上小下大,小的那頭就是“尖”。
聯(lián)想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字形、了解字義,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樣的識字教學生動活潑、富有趣味,能夠取得識記漢字和娛樂益智的雙重功效。
(三)演示法
演示法指通過動作來展示字形與字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字形做示范性動作,讓學生從中領會字義。
如“看”字的教學,它由一只斜著的“手”和一個“目”字構成,其本義是“舉手遮光,遠眺觀察”。因此,教師可以拿手遮住一只眼睛,露出另外一只眼睛眺望遠方,然后告訴學生這樣可以看得更遠。學生在模仿的同時,也對“看”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演示法可以讓學生手腦并用,不但滿足了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四)歌訣法
歌訣法是指運用歌訣幫助學生識記漢字的方法。教師可以運用別人的歌訣,也可師生自編自用。歌訣要朗朗上口,既表示字形,又指明字義,其反映出來的內容要形象生動,才能讓學生易于接受。
在這里,我們舉一些具體例子:如“功”字的教學,有人編了這樣一條歌訣:“出工又出力,工作有成績”;還有“古”字可編為:“一字十口傳,歷史永不斷”;“狂”字的偏旁是“犭”,所以可以編出這樣的歌訣:“小狗也想稱大王,你說狂妄不狂妄”。
三、字理識字教學的運用
筆者現(xiàn)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驚弓之鳥》一課中“射”字的教學為例,談談字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射”字雖然是課文中的生字,但其字形和字義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應該并不陌生??墒菍W生往往會把身字旁的那一撇寫出頭。因此,我們借助該字的字理,針對身字旁的書寫問題,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模式。
(一)聯(lián)系生活,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有沒有在電視上或者日常生活中見過射箭的場景?(生答略)那么老師問問大家,射箭之前,我們要準備什么?(生答略)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射”字在古代的形狀和結構,看同學們能從中找出什么。
(二)觀察字形,理解字義
1.教師出示“射”的甲骨文,讓學生觀察這個圖形包含哪些部分,找到射箭的弓和箭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引導點撥:甲骨文的“射”字就像一把弓,上面搭著一支箭,箭矢正要從弓上發(fā)出。
(三)追溯字源,對比觀察
1.出示“射”字的漢字演變圖,讓學生進行對比觀察。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體
2.教師進行指導:“射”字的金文在箭尾加了一只“手”,表示有人持箭拉弓。后來,小篆變成左右結構,左邊表示人的形狀,右邊則在“手”的下面加一指事符號,強調持箭拉弓這一動作。所以“射”的本義是“用弓弦將箭矢彈出,攻擊遠處目標”。
(四)歌訣識記,規(guī)范書寫
教師進行指導:“身”字作為偏旁,書寫產生變化,撇不能出頭。在這里,我們以“躲”字為例,大家一起看看如何正確書寫身字旁的字。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躲”這個字,細心的同學應該發(fā)現(xiàn),身字旁的撇為什么不出頭呢?這里老師用一句歌訣來幫助同學們進行理解:“身子不出頭,躲在花朵中”。同學們以后看到身字旁的字,想起這句歌訣,就不會寫錯了。
四、結語
實際上,無論是哪種識字教學方法,只要能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漢字的習慣,其教學效果就是好的。字理識字教學切合漢字的性質,建立了漢字字形和字義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形成對漢字的正確認識,減少錯別字的產生。此外,漢字承載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化,學生通過對漢字字理的學習,才能使這份寶貴的文化財富得到傳承和延續(xù)。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賈國均.字理識字教學法[J].中國教育學刊,1996(3).
[3]楊健.淺談字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學理論,2012(23).
[4]賈國均.字理識字教學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8.
[5]黃花.運用字理教學提高教學效率[J].小學教學參考,2015(6).
[6]覃鮮.淺談字理教學的運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2).
[7]李志蕾.淺談中年級的字理識字與字理析詞[J].小學教學參考,2014(13).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