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影響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學生閱讀量不夠仍然是困擾語文教學乃至整個學校教育的一個“瓶頸”。究其原因:一是學校存書量少且陳舊;二是很多家庭雖然支持孩子買書、讀書,但是不懂如何選書;三是語文課堂高耗低效,每學期學習內容僅限教材,導致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不高,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切實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學校決定實施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主題閱讀采用一主兩翼的教材:即為一本語文書(主),一本《主題閱讀》和一本《經典誦讀》(兩翼)。一個學期要上完三本教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內容編排上采用了主題統(tǒng)領、文體雜陳的形式。在此基礎上,兩翼教材是圍繞教材單元主題選擇內容或寫法相關、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連續(xù)的課外文章,納入我們的課內閱讀學習,實現課內大量閱讀。通過構建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增強了閱讀的有效性,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豐富了學生的積累,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精選內容,增強主題閱讀的針對性
在學習每冊教材之前,發(fā)揮教研組集體智慧,精選主題閱讀材料,增強閱讀針對性。細化單元解讀?,F行教材已明確指出了每單元的主題內容、訓練重點、精讀與略讀篇目,我們在集體研討時側重于對單元內容具體解讀,對每篇課文的內容、寫法等做到心中有數。在依照課程標準、參考相關資料、結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設計較具體的可操作的單元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訓練目標,以此增強針對性。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大單元的構成為:人教版4篇+新語文主題閱讀8篇+經典誦讀10篇=22篇;一個單元由一個主題統(tǒng)帥。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22篇課文是藤上的瓜。
二、取舍整合,增強主題閱讀的實效性
教材內容、拓展材料如何取舍整合,在主題閱讀試驗初期,是困擾我們的一大難題。如果對課文精讀細品,就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大量閱讀;如果在一節(jié)課內閱讀幾篇文章,就會出現蜻蜓點水式的泛泛而讀、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的現象。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嘗試,我們逐漸形成了清晰的認識:主題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靈活多樣,教材內容、拓展材料可以大膽取舍,靈活整合。
1.精讀一篇。語言精美情感動人的文章、內容上有代表性的文章、寫法方面有示范性的文章尤其是教材每單元的重點篇目,都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細到字詞句篇、修辭寫法,引導學生品味感悟、積累運用,并注重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2.內外結合。以課內一篇課文為立足點帶動幾篇課外主題材料的閱讀,是主題閱讀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模式。例如:學習三年級下冊《夸父追日》一文時,補充了《精衛(wèi)填?!泛臀难晕陌娴摹犊涓缸啡铡穬善恼逻M行拓展閱讀。通過品味生動傳神的詞語和含義深刻的語句,激發(fā)了學生愛讀神話故事,學會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情感,并學會展開想象,自己編寫神話故事。
3.“以讀代講”與“以讀帶講”。改變原文對比讀,品其意味,得其精華。提示關鍵承接讀,抓住線索,理清脈絡。邏輯提問引導讀,啟迪思維,深入理解。以講引渡啟發(fā)讀,提示規(guī)律,弄清關系。根據結構分合讀,層次清楚,結構分明。讀后點評深入讀,畫龍點睛。
三、指導方法,增強主題閱讀的有效性
借助下發(fā)的預習學案或通過教師的精講點撥等形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閱讀不同文體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增強閱讀的有效性。
1.“三步讀書法”。學生自學一篇新文章,可在此方法的引領下閱讀。
第一步:初讀感知
(1)利用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自學生字詞,理解詞義。把生字的注音、生詞的解釋補充在課文中。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課文的主題,體會思想感情,并把內容要點、主旨情感寫在文題旁。
第二步:研讀感悟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的結構層次。如記敘文的敘述順序:順敘、倒敘、插敘等。
(2)領悟課文的表達技巧和寫作手法。①分析作者運用的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②分析作者運用的表現手法,如象征、對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聯想、想象等。
第三步:品讀賞析。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默讀,并按照對課文的理解,在課文上圈點勾畫做批注,體現對文本的獨特感悟。圈點批注的內容主要有:
(1)賞析語言。如:分析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分析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語句的句式特點和語法特點及其表達作用;賞析課文的語言特色和語言風格等。
(2)抒發(fā)感想。對文章中心句的理解,對文章主旨的感悟,對文中人物的評價等,都可以通過圈點批注的方式展現出來。如在學習《翠鳥》一課時,學生針對本文中心句的理解做出了以下批注:“尊重和愛,能使人或動物產生信賴,而信賴又會使人和人、人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將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三步讀書法”適合于各種文體的閱讀。其中,賞析品讀語言、揣摩借鑒寫法是一個重點,對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比較異同法”。在預習兩篇以上的文章時,除用“三步讀書法”進行針對性的預習外,我還指導學生側重思考比較幾篇文章在內容、寫法等方面的異同,增強閱讀的能動性。
四、以讀促寫,增強主題閱讀的示范性
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蓖ㄟ^主題閱讀,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讀中積累,讀中學寫。為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我注重了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1.針對某篇文章的內容或寫法進行片段訓練。(1)續(xù)寫結尾。如學習《燕子專列》時,讓學生以瑞士政府的口氣寫寫如何號召人們尋找燕子。(2)仿寫練習。學習《她是我的好朋友》時,讓學生勾畫出描寫神態(tài)表情和動作的詞句,然后讓他們自己寫一個片段,也加上動作神態(tài)。(3)改寫??梢宰儞Q人稱,可以改寫開頭或結尾。(4)擴寫。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不脫離原文實際的情況下,用生動鮮明的語言,對那些粗略的內容、籠統(tǒng)的情節(jié)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力求使文章變得豐富而富有感染力。(5)縮寫。抓住原文的主要內容,保持原文的人稱或語言風格,進行概括性縮寫,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的能力。
2.針對某個單元的主題進行大作文訓練。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以童年生活為話題。這個單元的文章以及補充的閱讀材料或記錄作者童年的足跡,或展示他人成長的歷程,有幸福美好的回憶,有困擾一時的煩惱。在閱讀時,我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情感。并給孩子分享我自己在童年時寫的文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作文訓練,就顯得水到渠成。結合本單元,我們布置學生以《夸夸我自己》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個性。絕大多數作品感情真摯,意蘊深刻,選材角度多樣,讓我驚喜,給我震撼。
從主題入手改革閱讀教學。精選內容,深化了閱讀主題,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自主閱讀,方法引領,增強了閱讀教學的能動性;取舍整合,課內外結合,拓展了閱讀空間,增強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讀寫雙收,增強了閱讀教學的示范性。主題閱讀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三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