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學程單預設、問題情境構建、合作探究安排、根據學情導學等四個方面談如何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平臺,結合教學實例,展現(xiàn)學生活躍思維和互動表達。
【關鍵詞】自主學習;平臺創(chuàng)設;課堂活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在語文課堂上,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學習的收獲更大,課堂活力無限。
自主學習的平臺創(chuàng)設要自然恰當,融合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從學程單預設、問題情境構建、合作安排、根據學情導學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學程單預設讓學習自主先行
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讀通文本一般需要8分鐘,逐步引導由淺入深的閱讀更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如果學生在課前已經進行過閱讀思考,課堂上的閱讀會更高效。所以,課前的初讀情況良好對課堂閱讀成效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學程單明確課前閱讀任務,學生的閱讀自主行為前置了,課堂閱讀交流更有效。
例如:教學《散文家談散文》,學程單預習要求如下:1.讀郭沫若的散文詩《白鷺》,至少兩遍,試著讀出白鷺之美,可以邊讀邊在文中圈畫;2.用一句話概括白鷺的總特點,可以選用課文中的原句,并列好課文提綱;3.再讀課文,讀出《白鷺》之美,簡述作者是怎樣刻畫白鷺形象的。
這三點,從文本的內容形象認識到文章思路的建構,再到寫作手法的思考,引領學生閱讀從最初的認知開始,步步展開。課文提綱的骨架搭建,也給了學生提示??梢栽O想,無論學生能夠閱讀到哪一層次,都有助于課堂閱讀的推進與交流。
二、問題情境構建自主學習氛圍
“學則須疑”,閱讀學習對文本的理解,要有個人的體悟,自然離不開設疑。巧妙的問題,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學生清楚地把握文本脈絡,理解語意,探討文字的美。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由問啟思,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例如:陸蠡的作品《囚綠記》,借物抒情,于平淡的生活細節(jié)中包含深邃的意蘊和豐富的情感哲理。文章思路清晰,語言優(yōu)美清麗,是典范之作。可以通過問題情境設置,促使學生逐步深入閱讀文章,琢磨出文本之美。
課堂學習中,整合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幾類問題,從“囚綠記”三字入手,組織學生自主探究三大問題:這是怎樣的常春藤?囚綠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記?一次次地帶領學生走入文本,自讀分析,揣摩思考。第一,這是怎樣的常春藤?學生在整體感知文本時,即找到了描寫的語句和概括的詞語,有外形的美也有精神品質的美。第二,囚綠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品讀關鍵的詞句,體味作者心境后,慢慢感受。第三,作者為什么記?更是讓學生走近了作者的內心世界,讀出高尚。
三、合作探究激活自主閱讀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學生的合作學習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體現(xiàn),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通過互動交流和完善補充,來促進個人的自主閱讀思維。
仍以《囚綠記》為例,筆者教學時,組織學習小組三次合作,其中探究“為什么囚綠”有兩次合作:第一次是在預習批注的基礎上,抓住5—11節(jié)有關內容,小組內補充完善,并有感情朗讀。第二次是借助教師補充的材料,再深入思考作者對綠的特殊情感,思維碰撞,挖掘到同行和朋友的深意。第三次合作是體悟主旨,對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小組成員相互啟發(fā),寫發(fā)言提綱,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我的看法。
從課堂學習效果看,小組合作學習成效明顯,展示的內容豐富多樣并有自我的體悟。為避免用時過多,并防止集體思考代替?zhèn)€人閱讀。教師要求學生先完成個人的表達,然后組內進行評點。三次合作中解決了兩大問題,即“囚綠的原因是什么”和“作者為什么而記”,時間分配并不相同,第一次和第三次合作時間在5分鐘左右,第二次合作因為是對第一次合作理解的深化,并有教師補充材料的提示,所以時間約2分鐘,學生的理解思考有精彩點。這樣有序的合作探究,更能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
四、因“情”導學深化自主閱讀
教學需要教師的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學生的自主學習應是教師引領組織下的。立足于學情的導學是貼近實際,是有效的。因“學情”而導,體現(xiàn)在學程單的預設時對學生已有學習素養(yǎng)的了解上,也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當下學習情況的觀察中。做到因“情”導學,讓學生的自主閱讀深化,例如:誦讀欣賞詩歌時,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安排:1.師生共讀《錢塘湖春行》;2.合作品讀《望岳》;3.自讀欣賞《登飛來峰》。三首詩的學習方式各有側重,并且教師根據學生對寫景詩歌的情感認識較零散,確定了詩歌的課堂閱讀主線就是學會抓住直抒胸臆的詩句、景物的描寫、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三個層面去把握詩歌情感?!跺X塘湖春行》的師生共讀學習,是自主學習的示范。做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說說讀到的情感,學生很快找出了“愛”一詞;接著,品味早春美景,從而體會到詩人的喜愛之情;再補充《導讀材料》介紹了白居易在職期間修筑白堤的背景,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詩人的“最愛”之意,體悟詩人的情懷。
《望岳》和《登飛來峰》兩首詩由學生自主閱讀,能夠抓住閱讀主線,深入體悟。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應從課前鋪墊課內,延伸課外,從學生互動到教師導學,讓語文課堂學習綻放應有的活力。
作者簡介:張海英,女,1974年生,江蘇省海門市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務主任。研究方向:課堂教學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