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忠東
世界七大自行車橋梁
文/李忠東
在世界各地,專供自行車騎行和人們步行的橋梁橫跨河流,越過公園,飛過公路,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通道。它們讓人們遠離汽車,以自己滿意的速度舒適地享受出行的自由和快樂。鼓勵各個年齡段的人騎上自行車鍛煉身體,呼吸戶外的新鮮空氣。下面介紹的7座橋梁有的是橫跨江河的現(xiàn)代高架橋,有的在騎車者和行人經過時會發(fā)出動聽的音樂旋律,有的似乎是漂浮于繁忙公路上方的神奇通道……為騎車者和行人帶來了美的享受,令人嘆為觀止。
卡爾加里又稱“卡城”,是一座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脈的城市,面積789.9平方公里,海拔約1048米。這里最早是一個牧場,20世紀發(fā)現(xiàn)了石油和天然氣,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成為艾伯塔省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卡爾加里分為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4個區(qū),主要以弓河作為南北的分界線。
為了便于連接北岸市區(qū),給人們越過弓河步行或騎自行車出城創(chuàng)造條件,卡爾加里市投資2450萬美元(大約合1.5億人民幣元)修建一種新的天橋。由西班牙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公司設計的卡爾加里圓筒形紅色“和平大橋”優(yōu)雅迷人,橋體由紅色和白色的網狀管狀結構組成,十分槍眼。
“和平大橋”在建造過程中歷經許多批評和挫折,曾經因為造價及橋梁質量引起納稅人及當?shù)鼐用竦臓幾h。另外,“和平大橋”無論在設計還是建造技術上都頗具挑戰(zhàn)性。按照加拿大卡爾加里市政當局的要求,不能在弓河里打樁,不允許用高桅桿擋住附近的奧克萊爾停機坪。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公司曾先后設計過14座橋,但從未遇到過難度如此之大的橋。
與其他橋梁不同,“和平大橋”的鋼螺旋結構支撐了其本身,不需要鋼梁和拱架,線纜隱藏在河堤里。130米長的單跨橋分別設有單獨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傾斜度只有1%。橋上覆蓋有玻璃,以便全年任何時間都可以使用?!昂推酱髽颉痹跉v經風雨之后建成,人們希望橋如其名,為當?shù)鼐用駧砗推桨捕ǖ纳睢?/p>
木琴是打擊樂器的一種,將木制琴鍵置于共鳴管之上,演員以琴棒敲打以產生旋律。不少人也許欣賞過木琴清脆的音色,但從來沒有聽說過可以用自行車演奏木琴。設想一下,當自行車駛過“木琴橋”時,就可以發(fā)出如木琴一樣悅耳的音樂,這樣的情景該有多么地讓人心曠神怡。
在韓國,自行車如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成為了健身工具。如果設置“木琴橋”,那么自行車經過被設計成木琴一樣的“鍵盤”時就可以彈奏出美妙的音樂,這樣的感覺一定很特別。在韓國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和首爾設計基金會合作舉辦的“首爾自行車設計比賽”上,設計師Yeon Jae Won 和Soo Jeong Heo提出的木琴橋設計被選為入圍項目?!笆谞栕孕熊囋O計比賽”旨在激勵設計師用環(huán)保理念打造促進健康的循環(huán)型城市。
“木琴橋”由一系列的板條“鍵盤”組成,當自行車在上面壓過時便會“演奏”出一首曲子。其原理如下:板條懸浮于彈簧之上,人們騎車過橋會壓縮彈簧,帶動木制板條降下,然后向下推動橫桿,使與其連接的錘子擊中一個木棒。經過設計每個木棒能發(fā)出不同的音符,它會與周圍的木棒配合默契,“演奏”出甜美的“自行車進行曲”。而且,木棒被錘子敲擊時還會發(fā)出彩色的光亮。設計師們設想在首爾建造一系列的木琴橋,每座橋“演奏”的樂曲不盡相同。
Yeon Jae Won 和Soo Jeong Heo認為,鼓勵騎自行車綠色出行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增加趣味性和快樂感?!澳厩贅颉笔棺孕熊嚥辉偈呛唵蔚慕煌üぞ撸€變成了演奏工具。他們希望如此特別的設計可以在世界各地普及,讓環(huán)保之聲更加動聽。
作為荷蘭歷史古城皮爾默倫德市總體規(guī)劃的一部分,阿姆斯特丹建筑事務所NEXT architects設計的“運河大橋”把老城區(qū)與市中心緊緊地連接了起來,建立起一個能夠有效工作、聯(lián)系新舊區(qū)域的特別標示物。這個跨度66米的巨大拱橋重85噸,把河岸兩側的道路聯(lián)系起來,引人注目的聳立在水上。設計師創(chuàng)建了一個較短的路線,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壯麗城市景觀,讓人們充分體驗皮爾默倫德市中心的現(xiàn)在和歷史之間的關系。
這座橋不僅是連接兩個區(qū)域的最快途徑,它還成為連結新舊城區(qū)的終點和樞紐。橋體必須滿足無障礙通道要求,同時也為自行車服務,但是如果想滿足這兩種的坡度要求,橋長要達到100米,因此建筑師把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分開。人們步行時可以通過130個臺階,爬上12米高的拱橋快速到達對岸。而全長48米的自行車道仿佛是浮在水面上的甲板,遇到河上的船只通過,兩側的自行車道會從中間結合處分開,旋轉到一旁,讓它們通行。燈光的設計也將兩種類型的通道放在一起考慮,LED燈線沿著橋的邊緣勾勒出橋梁輪廓,在夜晚形成美麗的風景。
站在赫爾河的移動大橋上,游人可以看到電機開動時大橋在河面上緩慢旋轉的壯觀。這座黑鐵大橋以獨特的曲線和個性成為赫爾河上的地標和里程碑。它將赫爾舊城保護區(qū)和東岸的無工業(yè)景觀區(qū)連接起來,為騎車者和行人提供了一條參觀將西岸博物館區(qū)和赫爾深海水族館等的路線。
赫爾河移動大橋由倫敦MC道威爾建筑設計工作室和貝內代蒂工作室設計,橋上有寬廣的自行車道、人行道和一條微斜有臺階的步道,游人可登上橋頂?shù)挠^景臺上觀賞河畔風景。藝術家在橋上創(chuàng)建了一座公共藝術作品,進一步表現(xiàn)了大橋“橫跨”的概念。
在西班牙馬德里,由巴黎建筑事務所多米尼克·佩羅設計的一座橫跨曼薩納雷斯河的自行車橋引人注目,抵達河對面的公園。它由一對圓錐結構組成,長度為250米的整座橋全靠位于兩端的結構柱支撐,看上去好像漂浮在水面上。外部包裹著互相交織的金屬絲帶,能夠有效的抵御極端天氣對內部的侵襲。
這座橋為曼薩納雷斯河兩岸開辟了一個直接的通道,同時也為逛公園的行人和自行車提供了前往下游區(qū)域的路徑。透氣的設計讓自然光可以穿透樹葉直達公園內部,并沿著橋梁跨距建立了視線連接。當騎車者經過橋面時,能夠從律動的空間和透明感享受到不同凡響的體驗。
荷蘭埃因霍溫市A2公路是該市交通最繁忙的地段之一,懸浮在它的主要入口環(huán)島上空的自行車道被譽為荷蘭近代最偉大的建筑成就之一。荷蘭是一個自行車王國,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有別于普通交通空間的新的綠色通道,來分流和減緩車輛擁堵。這條懸浮自行車道依照周圍環(huán)境進行了周密的設計,直徑約72米,能最大限度的保護騎車人的安全。
懸浮自行車道不但緩解決了當?shù)氐慕煌〒矶拢铱胺Q建筑奇跡。1000噸重的鋼橋用24條鋼索固定,防止震動扭轉。鋼索連接到中央支柱,提供最佳穩(wěn)定性。橋的入口處為M型支撐結構,欄桿上采用LED照明,增加夜間能見度。無論安全性,還是便捷性,或者光照性,該建筑在都為自行車用戶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使用體驗。懸浮自行車道自竣工通車后備受推崇,獲得2013年荷蘭設計獎入圍名單。
哥本哈根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利用自行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成為遠近聞名的“自行車城市”。每日有接近4 成哥本哈根居民騎自行車上下班,最繁忙的自行車道每天的流量高達40000人次。正因為如此,自行車規(guī)劃是城市道路規(guī)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哥本哈根騎自行車之所以安全,很大程度歸功于有良好的自行車基礎設施。那些感到騎車不安全的市民,有58%是覺得汽車對騎車安全構成威脅。而有37%的人認為哥本哈根要有更多的自行車專用軌道,還有36%的人認為自行車道需要加寬(防止在騎車者之間引發(fā)事故)。
2014年6月,一條專門為騎自行車和行人設計的單層橋沿著海邊建成,如同一條彎曲的大蛇臥榻在港口之中,連接著公路與海港。這個亮橙色的大橋離地面約一層樓高。寬4米,長219米,有兩個車道,兩邊有護欄保證安全。在橋上騎車,可以遠眺美麗的海上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