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艷文
輕舞花棍健康來
文/徐艷文
打花棍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健身運動,把花棍“打”起來,讓它在空中左右擺動、變化多端,大有益處。每天清晨,遍布于城市公園、體育場、社區(qū)廣場的花棍愛好者,合著輕快的音樂,手上的花棍在空中上下飛舞,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古時候,打花棍稱為打紂棍。山區(qū)的驢子運肥上坡,驢子屁股后面要有一根棍子橫著,使它感到在敲打催促,只能前行,不敢后退,這根棍子被叫做“紂棍”。商朝的“紂王”,才能過人,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但拒諫是非、沉于酒色、暴斂重刑,民怨四起,后被周武王消滅。據(jù)說“紂王”和“妲己”都和筷子的發(fā)明有關(guān),人們就用和筷子相似的兩根木棍與一根類似“紂棍”的東西相互擊打,派生出一種游戲,來排解心中的憤怒,舒緩抑郁之情。沒想到這一無奈之舉,卻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也造就了一項民族傳統(tǒng)健身運動。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打花棍幾度沉浮。輝煌時,曾是京城皇家貴族們娛樂消遣的項目。蕭條時,成為雜耍藝人養(yǎng)家糊口的工具。過去,在老北京燈市口、廠甸、天橋等廟會上,都可以看到打花棍的身影。那些雜耍藝人、撂地攤的,開始打場子時,先用打花棍方式招攬觀眾、控制場地大小,然后再演出其他節(jié)目。
打花棍的器械非常簡單,它由三根60cm長的直棍組成。其中左右手各握一根稱為手桿,木制、竹制、硬塑均可。剩下的一根稱為花棍,花棍上等距離纏繞三道彩環(huán)。花棍分硬棍和軟棍兩種,雜技演員使用的花棍轉(zhuǎn)速要求高,大多為木制硬棍。而普通健身者使用外層包裹自行車內(nèi)胎的彈簧軟棍。軟棍的旋轉(zhuǎn)速度較慢,質(zhì)地柔軟不易傷人。運動時,用手里的兩根手桿分別擊打花棍的不同部位,使花棍的運動軌跡發(fā)生改變,高拋低挑,上下翻飛,或左右旋轉(zhuǎn),做出各種花樣動作。
打花棍運動不受場地限制、室內(nèi)室外均可練習;不受人數(shù)限制,一人單練、雙人對練、多人同樣練得精彩;更不受年齡限制,從7歲左右開始,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練習;一套花棍,全家老少皆可練習。打花棍運動配上音樂,也是一項很好的表演項目。而且,促使人際關(guān)系更加和諧。無論是情侶、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兩人可肩并肩、摟著腰、并排站立,各出一只手臂進行練習。這樣不僅提高技巧,而且能提高兩人的默契度。家人團聚,親朋好友聚會也可拿出花棍練習切磋,即活躍氣氛,又鍛煉身體。
打花輥是一項健身又健腦的體育運動。打花棍的花樣很多,需要大腦發(fā)出復雜的動作指令,指揮身體各個部位,相互配合來完成。這樣大腦得到了鍛煉,思維更加敏捷。運動要求做從身前到身后接打花棍及頭頸轉(zhuǎn)向動作,可提高頸項、肩、手、眼、腿及大腦的協(xié)調(diào)性,鍛煉神經(jīng)傳導功能和對力量的掌控力,也提高了頸肩部肌肉、腿部肌肉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在做挺直腰背、舒展前胸的動作時,不僅鍛煉胸、背部肌肉,還使肺臟得到鍛煉,增加肺臟對空氣的吸入量。對改善“心腦血管疾病”也有積極作用。尤其是針對長期面對電腦工作的人,可緩解全身的僵硬感和不適感。改善亞健康狀況。而對于老年人,通過左右手的運動,能使左右腦得到鍛煉,可預防小腦萎縮,防止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生。
從頭起,一拃內(nèi);雙手桿,與肩寬;挾棍頭,靠一邊;左右挑,稍用力;離開地,仍牢記;力向上,別著急。一拃內(nèi)是指受力范圍,無論是花棍、還是手桿,從頭起用手量出一拃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受力范圍。與肩寬是指左手桿與右手桿之間的距離,要與肩同寬或大于肩寬。靠一邊是指花棍要向一邊傾斜,靠在左手桿上,花棍與地面夾角成45度左右。力向上是說每一次挑花棍時,手桿的用力方向和運動方向一定要垂直向上,或手臂內(nèi)側(cè)斜上方。而不是左右方向。別著急是指左右手擊打花棍的速度不要快。不怕慢、就怕快,慢一點更穩(wěn)。
“落地鐘擺”的動作要領(lǐng):用雙手桿挾住花棍頭起,垂直立于地面。然后將花棍向左側(cè)頃斜與地面夾角成45度左右。左手桿不動將右手桿向右平移至與肩同寬或稍大于肩寬,并使左右兩只手桿相互平行。左手桿發(fā)力將花棍向右挑出,花棍就會向右側(cè)擺動;當花棍觸碰到右手桿時,右手桿再將花棍向左挑出,此時花棍又會向左側(cè)擺動;隨即左手桿接住花棍重復前面的動作。練習“落地鐘擺”動作,可初步了解花棍的運動軌跡,為練習“鯉魚擺尾”打好基礎。能促進手、眼、腦的協(xié)調(diào)性;使頸椎、肩部、腰椎的關(guān)節(jié)和肌肉以及神經(jīng)傳導功能得到鍛煉。
“捍地拔蔥”的動作要領(lǐng):接“落地鐘擺”式,在右手桿發(fā)力時,有意識將右手桿垂直向上抬起向上發(fā)力,將花棍向上方挑出。此時,花棍會自然離開地面,并向左側(cè)手桿擺動過去。當左手桿被花棍觸及時,隨即有意識向上垂直抬起左手桿向上發(fā)力,將花棍向上方挑出。此時,花棍會自然在空中向右側(cè)手桿擺動過去。當花棍觸及到右手桿時,重復前面的動作。練習“旱地拔蔥”動作,可促進手、眼、腦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對力量的掌控能力,使神經(jīng)傳導功能更加靈敏和完善。
“鯉魚擺尾”的動作要領(lǐng):接“捍地拔蔥”式,即花棍離開地面后,緩慢直起腰身。反復做左、右手桿垂直向上挑花棍的動作,使花棍在雙手桿之間左右來回擺動。練習“鯉魚擺尾”動作,可促進手、眼、腦的協(xié)調(diào)性。使神經(jīng)傳導功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加強了對力量的掌控能力。也為練習以后的花樣做好了準備、打好基礎。
打花棍的花樣有很多,但基本為:入門式,鯉魚擺尾,出水芙蓉,蜻蜓點水,舉火沖天,撥打雕翎,風擺荷葉,翻江倒海,左右逢源,槍挑風車,張飛翩馬,蘇秦背劍,落地生花,雙連冠,潛龍升天,白鶴晾翅,神龍擺尾,馬踏青山,三連冠,海底撈針,斗轉(zhuǎn)星移,瞞天過海,空中攬月,力挽狂瀾,反彈琵琶,猛龍過江,并蒂蓮花,好運連連,扭轉(zhuǎn)乾坤,獅滾繡球,波浪滔天,哪吒探海,定海神針,二龍戲珠,剪刀手,龍騰虎躍,搖櫓過河,鷂子翻身,蹬里藏花,擎天一柱,倒踢紫金冠,肩扛玉帶,氣貫長虹,膝上開花,背挑風車,背后盤龍,直升機,車輪滾滾等。
溫馨提示:
對于掌握打花棍技巧的人而言,打花棍是一項非常安全的運動項目。但對于初學者來說,一定要牢記:讓花棍聽話,人永遠指揮花棍。當人控制不了花棍時,就讓它落到地上,重新拾起再打。當花棍離人體較遠時,不要勉強去接,以免崴腳或拉傷四肢。另外,冬季在戶外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