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馮
模因論視閾下網絡流行語的語義傳播探析
——以解讀“你懂的”為例
魏 馮
“你懂的”,最初由2008年天涯、貓撲網友求“艷照門”組圖在網絡傳播,歷經體育、教育、財經各領域泛化使用后,又在2014、2015年“兩會”期間,被政府多次提出,由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它的生存周期長達8年。本文從模因論出發(fā),以“你懂的”作為切口,剖析該詞在界內擴散、跨界擴散、格式框填等模因周期的演變過程,探討“你懂的”成為強勢模因的傳播動因,進一步揭示國內網絡流行語發(fā)展進化的規(guī)律。
模因論;網絡流行語;“你懂的”
[作 者]魏馮,重慶大學。
模因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其理論最核心的術語即模因。模因首次出現于1976年,由新達爾文主義者Richard Dawkins創(chuàng)造,他在The Selfish Gene一書中構想了人類社會文化傳遞的復制因子,即模因。在前期,模因被人們認為是“文化遺傳單位”,在生活中有想法思潮、流行用語、曲調音律等模式;后期則被看作是大腦里的信息單位,在現實世界里表現為詞語、音樂、圖像、衣飾風格,乃至手勢或臉部表情,是存在于大腦中的復制因子。模因一般分為強勢和弱勢模因。強勢模因復制能力強、出現頻率高、傳播范圍廣;而弱勢模因只能在小范圍內存在,常被忽視而得不到傳播。但在社會環(huán)境變化和公眾關注焦點轉移情況下,兩者會相互轉化?,F代社會中,由于語言不斷被使用者復制和傳播,因此語言也是模因現象之一。
網絡流行語是用戶基于傳統語言,利用諧音、象形等方法用于處理加工、重新創(chuàng)建、舊詞賦新義,從而形成的風趣、調侃、嘲諷等語言形式,具有社會方言的性質。目前,越來越多的新聞事件,成為諸如“你懂的”這類網絡流行語產生的藍本?!澳愣摹币殉蔀椤靶恼詹恍钡木W絡標準表達。在社會環(huán)境變化和網絡傳播推動等因素影響下,“你懂的”的傳播領域和傳播介質不斷擴大,其內在含義逐漸趨于泛化,形成這樣三個階段:
(一)直接使用:界內擴散
2008年,“你懂的”源于國內天涯和貓撲論壇上,關于求索“艷照門”事件組圖的隱語,而2009年“閆德利艾滋門”、2010年“閆鳳嬌廁所門”、2010年“我爸是李剛”等新聞事件后大規(guī)模流行。而此時的“你懂的”處于傳播初始的自我傳播階段,特征是直接使用,即語言在特定場景中的指定對象,原本就在該語言的語義范圍之內?!熬汀褂玫脑龆唷?,這也是一種擴散,但是它沒有超越原有的語義界限,所以是界內擴散?!?/p>
1.原始語義。
(1)我們兩個人,我們來統治這個世界!你懂的,對吧?你接受嗎?(北大CCL語料庫)
(2)跟小顧上次遇到的一樣,你懂的。(新浪博客)
原始語義,是詞或語的本來意義。例(1)和例(2)中,“你懂的”從字面上理解其含義簡單,即“你知道的,不用多說”。
1.3.2 診斷價值評估 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觀察影像學檢查結果與手術結果吻合情況。對彩色多普勒超聲與數字X線引導下下肢靜脈造影的臨床診斷價值進行評價,評價指標包括靈敏度、特異度和診斷符合率。
2.引申語義。
(3)求小說網站,你懂的,無毒的,在線等。(新浪論壇,2009-12-16)
(4)我爸是李剛,你懂的。(百度貼吧,2010-10-23)
(5)誰給個能下片的網站,什么片你懂的。(搜狗問問,2010-11-28)
引申語義,是在本義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意義。例(3)、例(4)和例(5)中的語義由本義引申出“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帶有“心照不宣”的隱喻語義。此時的“你懂的”逐漸開始包括羞于表達的色情內容,難以明言的敏感詞,還帶有網民對特權階級的戲謔。
(二)語義泛化:跨界擴散
所謂的語義泛化,指詞的原始語義特征越來較少的情況下,不斷產生新的使用方法,用以將越來越多的對象納入他們的指謂范圍。語義泛化的典型特點即運用隱喻和類推,通過事物間的相似性建立聯系,實現語義跨界映射形成的語義泛化。2011年開始,“你懂的”的使用領域從一首《老男孩》,引發(fā)了“80后,你懂的”的懷舊潮,擴展到2013年涉及音樂、金融、廣告、教育等各個領域。表1結果顯示,隨著“你懂的”高頻率、范圍廣的模仿和傳播,其含義開始延伸,逐步實現了語義泛化過程。
表1:2011至2013年社會各領域涉及“你懂的”的部分文章
(三)格式框填:泛化下的形式變化
“你懂的”從追憶青春的老男孩擴散,有了“80后你懂的”;擴散到體育領域,有了“杯涼,你懂的”,這便是當前流行語擴散最火爆的形式——格式的框填,其中不變部分組成“框”,變的部分則是在“框”中充填的結果。2014年3月2日,全國政協新聞發(fā)言人呂新華答復《南華早報》對于周永康傳聞的發(fā)問時說:“無論什么人,無論職位有多高,只要觸犯黨紀國法,就要嚴厲懲處。我只能回答成這樣了,你懂的?!眳涡氯A的一句“你懂的”拉近了政治話語與公眾的距離,原本嚴肅的政治語境里有了接地氣的話語表達。自2014年3月以來,國內政府對于各類“打虎拍蠅”反腐信息的披露,讓民眾從“不懂”和“難懂”到“愈來愈懂”。2015年“兩會”上,國內各大媒體對“反腐”問題不再避諱,政府官員以“你懂的”回應反腐問題。
截止到2015年4月18日,經由“百度指數”統計,觀察從2011至2015年的百度數據,“你懂的”的用戶搜索指數和媒體指數在2014年3月達到最高峰,2015年3月達到次高峰。表2顯示,2014、2015年“兩會”期間,新華社、《新京報》《環(huán)球時報》等媒體再次將“你懂的”推至大眾視野,“你懂的”已成為反腐新常態(tài)的詮釋和國內政治話語的新表達。
表2:2014、2015全國“兩會”期間涉及“你懂的”的部分新聞
信息爆炸時代,人們無暇顧及冗長、多余的信息,只有短小、精悍的濃縮模因方能吸引住轉瞬即逝的注意力,并得以保留?!澳愣摹?個字表達委婉,內容豐富,簡潔生動,把話題和想象空間交給對方。“你懂的”成為強勢模因,主要有如下3個動因:
(一)社會文化心理的犬儒主義
犬儒主義的特征之一是“看穿”但“不說穿”,而“你懂的”產生于一種犬儒化的公共信息環(huán)境。不難發(fā)現部分網民對“你懂的”的使用,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談間盡顯對社會的冷漠與無奈。而在互聯網時代,犬儒主義一方面可能造成社會民眾理性批判的缺失,也可能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權威造成一定沖擊。
(二)順應網民的社會心態(tài)
1.網民追求“流行性”的心理需求。詞語使用的流行性,是在詞語的使用頻率上從時間和空間做出的判定標準之一?!澳愣摹痹跁r空上都具備“流行”的條件:時間上,它從2008年伴隨各類“門”事件出現在各大論壇,在8年間擴散至社會各大領域,位居“2014年十大流行語”之列,2015年“兩會”再次被提出;空間上,“你懂的”被應用教育、廣告、音樂等社會領域,具備使用上的復制性,達到了足夠的“流行”。人們在語言使用過程中總會出于求新求異的心理,想方設法追求新奇和獨特的表達方式,這是人們在語言使用過程中的潛在心理之一。
2.網民語言使用的“經濟性”需求。在平常的言語交際中,“讓一個詞兼表幾個意義而不必另造新詞,符合經濟的原則”,這即是語言使用下“經濟原則”的一個要求。用“你懂的”去回答“不便言說、心照不宣”的問題,更符合經濟簡約的原則,更適應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也符合記憶力有限的人類認知特點。在言語交際中,人們往往追求語言的經濟性,總是想方設法縮短語言單位的長度,增加語言單位的信息含量,以最為簡潔的語言形式表達最為豐富的交際內容,“你懂的”結構簡潔,便于記憶,滿足了廣大網民對于語言使用的經濟性需求。
(三)符合人類的隱喻認知機制
“你懂的”的隱喻性語義泛化,是一個歷時性的漸變過程,在被人們大范圍、高頻率地長期使用之后,它的隱喻性語義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同。無論是同一模因域或跨模因域的語義泛化,任何語境的“你懂的”,始終含有“不便言說”的共性,這一特征成為人們認知和運用“你懂的”的基礎。此外,大眾媒體、論壇及BBS對“你懂的”一詞的泛化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2014、2015年“兩會”期間“你懂的”引發(fā)輿論狂潮,在官媒互動、官民互動的語境下,傳統話語體系已不合時宜?!澳愣摹弊鳛轱L趣幽默的回應,其隱喻性語義對創(chuàng)新官方話語體系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
[1]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2]劉大為.流行語的語義泛化及其社會功能[G]//語言文字學刊(第一輯).北京:漢語大字典出版社,1988.
[3]Dawkins.R.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