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標點語言學》以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為支持,從句法角度對標點展開研究。該書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是標點研究領域內(nèi)的極為重要的文獻。
【關鍵詞】書面語;標點;語篇語法
標點形態(tài)多樣,種類豐富,在書面語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關于標點的出版物也屢見不鮮,但大多數(shù)書籍也只側重于講授標點的用法及其在使用中的規(guī)范性問題,如Jane Straus主編的The Blue Book of Grammar and Punctuation,林穗芳所著的《標點符號學習與應用》等??墒菑?980年代起,對標點的研究有了質的飛躍, 研究者開始從語言學角度研究標點,一些著作紛紛問世,如Meyer Charles F. 于1987年出版了A Linguistic Study of American Punctuation,但這些著作大部分缺乏明確的語言學理論支撐,或者缺少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
在此背景下,Geoffery Nunberg于1990年出版了《標點語言學》(The Linguistics of Punctuation)。該書第一次系統(tǒng)地使用了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從句法的角度研究標點,成功填補了前人研究的不足。該書由CSLI出版,共157頁,分為7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描述了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第三章是文章的重點章節(jié),Nunberg提出了語篇語法(text grammar)這個核心概念,并以此展開論述。第四章和第五章結合實例,勾勒出語篇語法的句法規(guī)則和呈現(xiàn)規(guī)則。第六章以實例為載體,介紹了語篇語法的功能。第七章總結全書?,F(xiàn)分述如下:
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Nunberg從口語和書面語的比較研究入手,發(fā)現(xiàn)很多語言學家認為書面語是口語的記錄,而標點只是書面語的附屬物,并不重要,因此標點并未引起語言學界的關注。但Nunberg認為標點是伴隨書面語的標準化過程而形成的,書面語的文本實現(xiàn)是由標點實現(xiàn)的,標點是語言的子系統(tǒng)。Nunberg通過實例,證明了標點系統(tǒng)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因此,標點研究應該納入語言學研究體系,從而揭示其隱藏的結構原則。
在第三章中,Nunberg提出在書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語法。換言之,有兩個不同級別的語法,即詞匯語法(lexical grammar)和語篇語法(text grammar)。 詞匯語法負責描述文中單詞的相互依存關系,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法。與之相對應,語篇語法指的是描述特定指明的分類,如段落、句子、插入語。在這里,語篇指的是書面語中的語篇(text),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篇(discourse),語法則應被理解為一系列決定句子中各個顯性組成的句法規(guī)則。詞匯語法的基本單位是單詞,而語篇語法的基本單位是語篇句(text-sentence),即以大寫字母開頭,以句號為結尾的句子。語篇句既可以由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句子組成,也可以由擔任不同語篇語法角色的若干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句子組成。他舉例闡釋了詞匯語法和語篇語法的關系,指出兩種語法有著不同的語言學研究對象,是屬于不同的語法系統(tǒng)。
簡單說,詞匯語法是為了解決詞匯之間關系而建立的,語篇語法則是為解決語篇句關系而建立的,而語篇句之間關系的確立正是由標點完成的。這樣,標點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就顯而易見了??梢姡Z篇語法的提出為研究標點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現(xiàn)途徑。
在第四章,Nunberg使用大量例證去勾勒標點的句法規(guī)則。首先,Nunberg通過大量關于冒號、括號和破折號的例證,論述了作為從句助手(clausal adjuncts)的標點在語篇從句(text clause)中的實現(xiàn)途徑,得出了相應規(guī)則,從而說明標點在語篇語法中的工作機制。其次,Nunberg通過大量例證,證明逗號有兩個不同的功能,即分隔功能和分離功能。他將這兩類逗號分別命名為分隔逗號(delimiter comma)和分離逗號(separator comma)。通過實例,Nunberg證明這兩者分屬不同的層級,前者是語篇語法,而后者是詞匯語法,兩者有自己獨立的規(guī)則。緊接著在參照分號的基礎上,Nunberg對比分析了分隔逗號和分離逗號,得出結論,即促進規(guī)則(PROMOTION RULES)是區(qū)分標點是否屬于語篇語法和詞匯語法的正式規(guī)則。
在第五章中,Nunberg主要介紹了標點的基本呈現(xiàn)規(guī)則,即線性規(guī)則(Linearization rules)。線性規(guī)則就是以按照一定的線性順序將句法結構呈現(xiàn)出來。線性規(guī)則可以進一步被分為幾個子規(guī)則,即實現(xiàn)規(guī)則(Realization)、吸收規(guī)則(absorption)、換置規(guī)則(transposition)。其中,吸收規(guī)則又包括標點吸收(Point absorption)、括號吸收(Bracket absorption)和圖形吸收(Graphic absorption)。通過例證分析,Nunberg發(fā)現(xiàn),這些子規(guī)則有一定的層級,要服從一定的線性呈現(xiàn)原則,有先后區(qū)別。
在第六章中,Nunberg討論了標點的語用和交際功能。在書面語中,標點起著兩個相互關聯(lián)的作用。首先,根據(jù)不同各種參數(shù)對書面語的描述,標點將語言表達進行分類。其次,標點描述和指明了這些語言表達間的層次關系,可以使語篇層次明晰化。
在第七章中,Nunberg再次強調了標點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標點,那么將缺乏一套明確標示各個成分的系統(tǒng),這將導致書面語結構混亂,無法理解。Nunberg指出,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問題不能進一步展開。當前研究仍有許多難點,但前景光明,有待進一步展開相關研究。
本書最大的貢獻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理解和闡釋標點。Nunberg從句法角度入手,用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標點展開研究,提出了語篇語法這個核心概念,為標點的研究打開了一扇大門,展示出標點的魅力。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從語言學角度研究標點的時代正式到來。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該書已出版二十余年,但語言學視角下的標點研究尚未全面展開,理論體系還沒有建立,系統(tǒng)的研究依然稀少,很多核心問題還有待解決。但不可否認,語言學視野下的標點研究已展示出其生命力,對標點的研究必然引發(fā)更多語言學界的注意和興趣。
參考文獻:
[1]Jane Straus.2008.The Blue Book of Grammar and Punctu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林穗芳.標點符號學習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Meyer Charles F. 1987. A Linguistic Study of American Punctuation. New York: Peter Lang.Nunberg G. 1990. The Linguistics of Punctuation. Stanford: CS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