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河南 鄭州 450000)
人性的孤獨
劉春梅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河南 鄭州 450000)
面對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少的人能夠忍受獨自一人,而是隨手去撿那些容易得到的樂趣。為了不孤獨,寧愿接受他們并不享受的生活方式、朋友和社會觀念。其實細細品味孤獨也不失為一種享受,我們要用最客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
人性;孤獨;心境
今天越來越少的人能夠忍受獨自一人,只是隨手去撿比較容易得到的樂趣。面對外界強加的排斥缺乏該有的承受力,為了不孤獨,寧愿不自由,包括接受他們并不享受的生活方式、朋友和社會觀念。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心境,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追求。我們不愿將水清云淡的心境歸結(jié)為孤獨寂寞,雖說以我的年齡多少有些無病呻吟的嫌隙,但總還有一些高層次的精神追求,現(xiàn)代人的通病發(fā)人深思。
“過度依賴網(wǎng)絡”,在如今虛擬身份比真實身份更具有符號性和標識性。
“誰都比我過得好”,如今網(wǎng)絡上充斥著大量的焦慮,每個人只把精彩的、美好的一面曬出來,尤其以女性為代表,展示著她們所看重的,包括令人羨慕的細節(jié)、閱歷和知識。我們花在觀看別人幸福上的時間越多,你就越沮喪,這是人性的通病。
“老無所依”,撒切爾夫人生前,兒子一個月去探望一次,女兒更忙,英國保守黨成員斯派塞在《斯派塞日記》中曾透漏撒切爾夫人也后悔過,如果時間能夠倒流的話,她將會為家庭放棄事業(yè)。如今的社會現(xiàn)實更是如此,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正在一點點的淡化,子女為了生計奔波,老人則將重心放在照顧孫兒身上,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失去了社會認同,開始縮減社交。
“獨生子女”,在以前中國人的情感聯(lián)系中,要面對的是父母長輩、兄弟姐妹等等,大家庭十分熱鬧。而如今大都是“4-2-1”模式中成長的一代,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孩子們成為家庭的寶貝,被細心呵護著。最常見的嬉戲會被第一時間制止,誰都害怕自家孩子吃虧,只有減少接觸的頻率才會更加安全。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很多孩子連自己選擇朋友的自由都被扼殺了,許多家長為孩子挑選玩伴,要經(jīng)過自己的認可。以前很多的人情世故被忽略,只有自我被無限夸大。
“離開故鄉(xiāng)”,為了生計,出入城市的農(nóng)民工做著高強度、低收入的工作,可憐離開故鄉(xiāng)時,很多還只是孩子。
“因為愛情”,如今女性越來越認識到不只是婚姻才能給自己保障,平均婚齡在持續(xù)推后,人們常說的36個月的愛情退潮期一直存在,在相處中少了激情,女人責備男人不守誓言,男人責怪女人不似當初,有伴侶常常比沒有伴侶更加孤獨。
“不相信”,我們不可否認中國人的智商,但是用在歪門邪道上危害不淺,你有地溝油,我有毒奶粉,為了逐利,出賣良心。食品不安全、學術造假等等,在經(jīng)歷了之后,我們都會對這些事情持懷疑的態(tài)度。
“水泥叢林”,城市高樓林立,家在半空中演變成一個門牌號碼,人與人的交流點在一點點消失殆盡,人們關心的只是防盜門的堅硬度。人們彼此保留著所謂的安全距離,回到家中就是一個密閉的小空間,就像自己在月球一樣孤獨。
“變成名人”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如此強大,名聲越大心理承受能力就要越大,否則就會被長期積壓的負面能量給擊垮,明星不堪重負自殺事件層出不窮。當紅女星范冰冰曾說過 “我能承受的了多大的詆毀,就禁得住多少的贊美?!?/p>
“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沒有辦法和別人分享的,只有熬過了那些充斥著孤獨的日子才能真正的強大。
“孤獨癥、抑郁癥”,據(jù)調(diào)查報告,全世界有六千七百萬孤獨癥患者,發(fā)達國家的病例呈現(xiàn)爆發(fā)性上漲,他們一方面渴望與別人交流,另一方面又渴望一個人獨處。
“獨善其身”,為追問生存的意義而進行孤獨的努力仍然是值得的,面對生活的真相,在長的寂寞都會獲得補償。崔永元說“我覺得孤獨很快樂,比如12點你翻開一本新書,聞到墨香的感覺,這是他人無法給的。”
究起原因,大概許多寂寞孤獨的人之所以會變?yōu)槿绱?,是因為他們并不了解愛和友誼不是從天而降的禮物。其實真正的孤獨并不在于一個人的獨處,而是從心底感到孤單寂寞。它可以說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封閉。在加州奧克蘭的密爾斯大學,校長林·懷特博士在一次女青年會的晚餐聚會里,發(fā)表了一段極為引人注意的演講,內(nèi)容提到的便是這種現(xiàn)代人的孤寂感:“20世紀最流行的疾病是孤獨?!庇捎谌丝谟鷣碛黾?,人性已匯集成一片汪洋大海,根本分不清誰是誰了……居住在這樣一個‘不拘一格’的世界里,再加上政府和各種企業(yè)經(jīng)營的模式,人們必須經(jīng)常由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工作--于是,人們的友誼無法持久,時代就像進入另一個冰河時期一樣,使人的內(nèi)心覺得冰冷不已?!?/p>
好多人之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為他們的心靈與外界是隔絕的,他們專注于自己。久而久之,便使自己陷于孤獨的境地。有一個叫比爾的人,幾乎人人都不歡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比爾參加一個公眾集會,人人見了他都退避三舍。他之所以不受歡迎,在他自己看來是一個迷,他具有很高的才學和能力,又是個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畢以后,也喜歡混在同伴中尋快樂。但比爾絕未想到,他不受歡迎的關鍵原因在于自我封閉心理,自我封閉乃是他不能贏得人心的主要障礙。
與之相反,有一個叫皮特的農(nóng)場主很了不起,他生活在冰島北方的冰天雪地中。他的伴侶很少,但他活得非常愉快。那里沒有監(jiān)獄,而他卻要監(jiān)管犯了侵犯社會之罪的孩子;這僅僅是監(jiān)督,因為他把他們安置在距他一百五十哩之外的農(nóng)場工作,他以溫和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使他們獲得手工勞動的莊嚴之感。這些孩子多半改變了基本態(tài)度而成為社會上的優(yōu)秀分子。皮特因為服務人群而感到開心,并跟他人建立了一種值得驕傲的關系,因此沒有孤獨感。
孤獨的樂趣,也并非是人人都能享受,人人都會懂得享受;這能力是受于先天,或是靠后天慢慢習得的;孤獨能讓一個人脆弱,也能讓人更加的堅強,它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有的人盡管天賦極高,才華橫溢,卻不能面對孤獨,面對孤獨的生活。因此,只能在空虛中逐漸消沉,在寂寞中走向死亡。耐得住寂寞的人,他們把孤獨當作一種挑戰(zhàn)。于是,在人海沉浮之際,我要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風清的孤獨。如果,有一天,有人問起我,孤獨是什么?我會很認真地告訴她:孤獨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絕美的心境。
B-4
:A
:1671-864X(2015)10-0022-01
劉春梅(女),河南省虞城縣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學生;專業(y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