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娟
(新疆醫(yī)科大學體育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體育舞蹈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①
劉敏娟
(新疆醫(yī)科大學體育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該文從體育舞蹈的教學方法入手,探討教師如何合理運用已有教學方法,結合教師自身的肢體語言和語言表達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
體育舞蹈 教學方法 運用
作為一個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體育舞蹈是集音樂、舞蹈、體育于一體的新型體育課程。對全面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個性,提高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它不僅為高校體育課程開辟了新的舞臺,也對素質教育的內容進行了豐富和充實。
體育舞蹈是融服裝美、音樂美、形體美、動作美為一體,能夠健身,進行競技表演,以及培養(yǎng)氣質和提高文化修養(yǎng)的一項運動,既有參與的可能又有觀賞的價值,被認為是一種“真正的藝術”。體育舞蹈發(fā)展經歷了原始舞、公眾舞、民間舞、宮廷舞、社交舞、國際標準舞等階段?,F階段體育舞蹈包括兩種含義:一是通常所指的交誼舞,主要以大眾娛樂健身為主;二是國際標準舞,有嚴格的規(guī)則和舞蹈動作要求。它分為拉丁舞和摩登舞兩類共10個舞種,表現風格各異,技術要求也不同。其中,拉丁舞包括:恰恰、倫巴、桑巴、牛仔、斗牛;摩登舞包括: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快步、狐步。
教學法是整個教學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它的范圍很廣,是由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組成的一個整體系統。體育舞蹈教學不僅是教學中“教”和“學”的統一,還是其自身特點的一種體現。不是簡單的把體育舞蹈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將學生思想品德、氣質、禮儀的培養(yǎng),和基本知識、技能技術相結合,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和為社會服務。作為一種技能教學,體育舞蹈教學方法要符合運動技能的形成規(guī)律,另外還涉及到運動生理學、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基本原理,及對音樂和美學的需求和理解。由此看來,體育舞蹈教學其實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體系。
體育舞蹈常用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領帶教學法。老師在講授新內容或者是復習課前,通過背面示范,把正確的動作概念在較短的時間里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技巧,并形成肌肉的正確感。邊講邊示范是常見的講法,教師要準確示范,且語言要易懂、簡練。
(2)示范與講解法。糾正學生錯誤動作或講授一個新動作時一般會采用這種方式,將每一個細節(jié)動作展示給學生。教師在示范時,應按照舞步所規(guī)定的方向,把運步的方法給學生交代清楚,還要慢速示范較為復雜的舞步或者是動作。
(3)對比示范法。主要在糾正學生錯誤動作時采用,指出出現錯誤的部位及原因,與正確動作進行對比,比較直觀,學生容易理解。
(4)意念教學法。人腦中的一種思維現象就是人的意念,是人體神經傳導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作為一門藝術性教學,體育舞蹈教學要求教師具有啟發(fā)性地把自身經歷或體驗過的知識,例如對音樂的意境表達的情感以及舞蹈本身的理解等,分享給學生,調動學生對美的向往,提升體育舞蹈藝術表現的感染力。
(5)電化教學法。多媒體電化教學在體育舞蹈中運用是非常多的,通過觀看國際、國內比賽的錄像材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也可通過在教學訓練中分階段攝錄,以便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查,使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并糾正。電化教學可以不受時空因素的限制,具有慢放、停放、重播的特點,能在空間上定位短暫的動作過程,在時間上展開,優(yōu)化了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總體上提高效果。
所謂“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要遵循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結合體育舞蹈教學方法與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經過組織加工,將不同的方法合理有效的實施于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要素。
3.1 依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由于國標舞不同舞種的技術風格各異,相比交誼舞來講技術難度相對較高,學生初次接觸不同風格的國標舞,無法把握該舞的特點,會出現不協調,跟不上節(jié)奏等問題,更談不上身體的舞蹈感覺。這時,教師就不能只按照常規(guī)教學方法來按部就班實施教學。應先簡化動作要求,再按照動作細節(jié)進行分解教學,講解要簡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華爾茲教學中,先給學生教授一個簡單的方步組合練習套路,只需掌握出腳順序、方向、轉度。再在以后的課程中逐漸將音樂、運步、升降、擺蕩、反身、傾斜、移動等技術,單獨進行講解,融入這個簡單的組合練習套路中進行練習。
3.2 自主創(chuàng)編和分組練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體育舞蹈教師在綜合運用以上各種方法的基礎上,應該運用自主創(chuàng)編和分組練習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已經學過的內容,讓學生自主進行創(chuàng)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這一方法,適合分組進行,如每組6~8人,可以發(fā)揮該組每個成員的作用。如果每組人員過多,則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滋生個別學生的“拿來即用”的懶惰心理。通過此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3.3 教師充分運用肢體語言和語言表達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陶冶情操、豐富感情、愉悅心靈是體育舞蹈具有的功能。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運動形式,體育舞蹈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從現代美學角度出發(fā),其能夠美化人的形體以及內
心,還能升華人的身心健康。有助于高尚人格的培養(yǎng)。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寓教于樂”,在舞蹈的過程中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韻律感、美感和節(jié)奏感,使人內在的情感和表現欲得到激發(fā),通過感受、認識和理解舞蹈所帶來的美感,能夠愉悅身心,并得到教化。因此,體育舞蹈教學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技術動作教學,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追求。端正優(yōu)美的身體姿態(tài)是美感訓練的基礎,學生要正直、自然站立、抬頭、挺胸、沉肩、夾腿、提臀,遵循芭蕾的“開”“繃”“直”“立”四大原則。教師要通過語言藝術對動作進行生動的解釋,利用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來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要領,如在解釋身體站立形態(tài)時,可將其比喻為正在生長綻放的小樹,根部不斷向下生長,而樹的枝干不斷向上向外擴展,體現一種正在“生長”的過程。此外,體育舞蹈是美育和體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結合體,它涵蓋了多種學科知識:生理學、運動醫(yī)學、解剖學、服飾、營養(yǎng)學、美學、音樂、心理學等,挖掘體育舞蹈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通過舞蹈藝術的鑒賞等實現舞蹈美感的提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舞者優(yōu)美動人的體態(tài)舞姿的感知,加上音樂節(jié)奏的輕快熱烈,喚起人對美感的向往,從而引發(fā)動作知覺,從而使學生不由自主地伴隨音樂一起有節(jié)奏的律動。
體育舞蹈教學不只是將正確的技術動作和科學的訓練方法教授給學生,還要對學生對美的認識、熱愛及追求美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因此,教師們應該在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之上,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藝術、道德品行、肢體語言、舞蹈中蘊藏的文化內涵等,讓學生在學習了技術動作的同時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1]段丹偉,邢中有,江大偉,等.體育舞蹈的歷史沿革及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12(11):136-138.
[2]宓鐘琪.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美感方法研究[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3(2):39-41.
[3]單亞萍.關于體育舞蹈美學價值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4(1):144-145.
[4]習壽華.體育舞蹈肢體語言特征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7(5):70-71.
G807.04
:A
:2095-2813(2015)09(a)-01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21
劉敏娟,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與人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