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賓
(天津工業(yè)大學體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導向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改革①
吳賓
(天津工業(yè)大學體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7)
該文針對高校現(xiàn)行體育課程體系與教育部新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相關要求的矛盾,提出幫助學生明確體質測試的重要性、增加體育課程中體能訓練的內容、提升體質測試成績在體育教學評價中的比例以及為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提供設施保證與科學指導的改革方向,以建立起科學、有效、可行的面向新《標準》要求的新式體育教學課程體系。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體育課程 改革 高校
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僅與學生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和價值實現(xiàn)密切相關,更關系到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因此,為了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我國教育部制訂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以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進行測量和評價,并要求全國學校據此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
多年以來,高校體育工作部門按照國家和學校的要求,對在校學生進行每年一次、系統(tǒng)全面的體質測量,并將測量數據及時上報,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學生體質測試”制度。但是,新《標準》與以往相比,測試內容、達標難度、操作程序等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使得高校單一的體質測試工作難以適應新《標準》的要求。因此,在新《標準》的導向下,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改革,以建立起科學、有效、可行的面向新《標準》要求的新式體育教學課程體系。
1.1 明確規(guī)范了各類測量指標
在以往的《標準》中,大學組測試項目為五項,其中,身高體重比、肺活量為必測項目,其他三項為選擇測試項目,每年由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在測試前兩個月從眾多備選項目中確定并公布。而新《標準》則規(guī)定了統(tǒng)一的測試項目,即每個學校都要測量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50 m跑、坐位體前驅、立定跳遠,以及男生的1000 m跑、引體向上和女生的800 m跑、1分鐘仰臥起坐這些體質健康指標。這樣的變化使學生體質測試的內容與形式更為固定,所測得數據的可靠性也相對更強。當然,對于體質測試的操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提高了等級評定的要求
舊《標準》中規(guī)定,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滿分為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為優(yōu)秀,75~89分為良好,60~74分為及格,5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新《標準》則規(guī)定,滿分由標準分100分與附加分20分之和構成,90.0分及以上為優(yōu)秀,80.0~89.9分為良好,60.0~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其中,男生引體向上和1000 m跑,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和800 m跑均設附加分值,加分幅度為10分。這樣的變化把測試分數精確到了十分位,并且提高了良好的評級分數,擴大了及格等級的范圍,還打破了100分的分數上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達標的難度。
1.3 將學生體質測試成績與年度評優(yōu)、畢業(yè)考核相關聯(lián)
新《標準》中規(guī)定,學生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yōu)與評獎;成績達到優(yōu)秀者,方可獲體育獎學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畢業(yè)時,《標準》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yè)或肄業(yè)處理。這個新的規(guī)定提升了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重要性與權威性,成了學生能否評優(yōu)和順利畢業(yè)的具體指標,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因此,單純的“以測代練”的測試工作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標準》的要求,體育課程體系也應當與這項具體要求相適應。
新《標準》在上述三個方面的重大變化,不僅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升了學校體質測試工作的有效性與權威性。更為重要的,第三點變化是一個明確的政策導向,“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與評優(yōu)和畢業(yè)相關聯(lián)”,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甚至還會引發(fā)學校體育教學的重大變革,是學校體育工作者必須關注的重中之重。
2.1 體育教學內容與體質測試工作要求相關度不足
新《標準》中規(guī)定的測試指標大多屬于相對基礎的“田徑”運動內容,是中小學階段的主要體育教材。然而,為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鍛煉身體的方法與技術,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則以球類、武術、健美操等新式運動項目為主,基本沒有太多田徑內容,更沒有專門的50 m跑、1000 m跑、立定跳遠等教學內容。雖然各項體育運動對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有著共同的促進作用,但缺乏專項練習,使得學生在進行體質測試時基本是在無準備狀態(tài)下完成的,也就難以獲得較好的成績。
2.2 體育教學評價與體質測試工作要求相關度不足
與教學內容相對應,高校體育課程對學生的成績評定是以學生在諸如球類、武術、健美操等運動技術上的運動表現(xiàn)為基礎進行的,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沒有在其每學期的體育課程成績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這就使體質測試成績在教學過程中失去了對學生的約束和激勵,進而難以讓學生對體質測試真正重視起來,并由此導致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整體偏低。
2.3 未能形成適應體質測試工作要求的教學輔助形式
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相對緩慢的積累過程,單靠有限的體育教學時間難以實現(xiàn)有效突破。只有輔以有效的課外練習,形成有組織的針對體質測試工作的學習小組,才能切實提高體質健康水平較低學生的成績。而高校目前的課外體育小組多以發(fā)展運動興趣與技能為主,還沒有組織起針對體質健康水平較低學生的課外練習小組,因此,也就難以達到新《標準》下體質測試工作的要求。
3.1 幫助學生明確體質測試的重要性
新《標準》不僅要求高校把體質測試成績與學生評優(yōu)相聯(lián)系,更要求將其作為學生能否順利畢業(yè)的參考因素,體質測試成績對于學生個體來講就成了至關重要的達標要求。因此,無論是校方還是教師,都要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體質測試成績對于自身的重要程度。同時,學校和教師還應結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關注健康,積極鍛煉的好習慣。只有學生從思想上明確了體質測試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促進健康。
3.2 增加體育課程中體能訓練的內容
無論是“50 m跑”與“立定跳遠”,還是“肺活量”與“1000 m跑”等等體質測試項目,其本質都是人體運動能力的表現(xiàn),而運動能力的提升與改善則是以科學的體能訓練為基礎的。因此,在現(xiàn)行體育課程中增加體能訓練的內容,是提高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重要途徑。并且,內容的增加要以恰當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且能夠形成完整的體能訓練體系。例如:在一學期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固定若干學時的專門體能訓練,以傳授給學生科學的鍛煉方法和正確的健身知識。又如將學生的體能訓練與專項運動技術相結合,以專項運動技術的練習推動學生體能提升等等。
3.3 提升體質測試成績在體育教學評價中的比例
教學評價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指針。提高體質測試成績在體育教學評價中所占的比例,是激勵學生努力練習的重要方式?,F(xiàn)行的體育教學評價中,大多是以學生在專項運動技術中的表現(xiàn)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體質測試成績所占比例并不高。如果能夠在每個學期中都對學生進行一次體質測試,并把測試成績按照與體能訓練所占教學時數相對應的比例計入學生的總成績,就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鼓勵效果,督促學生更多地投入到體能訓練當中去,進而提高體質測試成績。
3.4 為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提供設施保證與科學指導
學生體質的提升離不開持續(xù)的練習和科學的指導,如果僅憑體育課程內有限的教學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效果是緩慢且低效的。因此,必須對學生的課外練習進行一定程度的規(guī)范與要求,并且提供科學的指導。例如:可以在學校的運動場所劃出一定范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專門用于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并且在這個時間與地點指定體育教師進行指導與監(jiān)督,以保證學生參與鍛煉的安全與效率。
綜上所述,高?,F(xiàn)行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與教育部新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相關要求產生了較大程度的矛盾,難以適應新變化與新要求。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改革,以建立起科學、有效、可行的面向新《標準》要求的新式體育教學課程體系,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實現(xiàn)切身利益,提高高校體育工作水平,更好地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學生體質測試工作。這不僅具有現(xiàn)實的實踐意義,更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的重要方向。
[1]陳萬征.教育類五年制高職生體質健康測試與分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5(15):41-4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Z].2014.
[3]王軍利.關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體育學刊,2015(1):70-74.
G812.0
A
2095-2813(2015)09(c)-02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246
天津工業(yè)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導向下我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