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霞
【摘要】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授課目標,在吃透教材、正確解讀文本的前提下,“找準”教學閱讀的切入點,有利于一堂課的知識建構(gòu),達到課堂教學輻射效果,有效實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摘要】閱讀教學;切入點;關(guān)鍵;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翻閱初中語文教材,每一篇課文內(nèi)容都相當豐富,富有情感,面對情況各異的學生以及有限的45分鐘課堂,教學過程不可能面面俱到。傳統(tǒng)的依賴教學參考書,了解參考書中關(guān)于文章主題、段落層次分析,了解相關(guān)資料介紹等備課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基礎教育”理念對教師提出的教師必須具備獨立、創(chuàng)造性研讀精神的要求?!墩Z文標準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教師在研究教材時,必須把文本、教師、學生有機結(jié)合,明確一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什么”的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形成明確的授課思路,所以在深入、透徹分析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必須找準課堂閱讀的切入點。一個到位的教學閱讀的切入點,有利于一堂課的知識建構(gòu),使得本節(jié)課目標清晰,效果顯著,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課堂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就是師生實踐課堂閱讀教學的一個突破口、開講點、爆炸點。只有在文本中精準找到爆炸的位置,課堂上師生才能共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課文閱讀教學時,如何找到最到位的切入點,使一堂課達到教師易教、學生易學雙線并進的效果,這是對教師課前備課智慧與責任的考驗?!敖虩o定法”,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授課目標,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尋找每篇課文的最佳授課切入點。根據(jù)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每篇文章的特點,尋找課堂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我嘗試了下面幾種方法。
一、扣住標題關(guān)鍵字詞
每篇文章的標題一般都濃縮了本篇文章的精要內(nèi)容,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傾向。初中教材,為了適應初中生閱讀特點,所選篇章都較為淺顯易懂,很多文章的標題就可以作為我們閱讀教學的突破口。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可以從“落”字切入,引導學生討論,“落”在文中如何理解: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指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在此基礎上對文章再深入地討論: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這樣慢慢把課文引向深入;《智取生辰綱》很明顯可以從“智”字切入,引導學生討論七個梁山義士如何智取生辰綱的,晁蓋吳勇諸雄的“智”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這樣就能達到課堂輻射效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寫的一首古詩,全詩先敘事后議論抒情,既寫了詩人的貧窮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達詩人博大胸懷。分析這首詩,可以從題目中“破”字入手,先寫風破茅屋,再寫秋風破屋的結(jié)果,即屋破后雨來,遭受衾冷似鐵、床無干處的悲慘境況,全詩達到高潮。到此,作者的悲苦境況已經(jīng)跌入最深谷,但詩人最后豁然推開,從破屋想到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廣廈,這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突然飛躍,最后以“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寫出詩人忘我精神。抓住“破”字作為分析本首詩的切入點,我認為恰到好處。
二、捕捉文中關(guān)鍵語句
教師備課時,在解讀文本過程中,要善于抓準文中的關(guān)鍵句。關(guān)鍵句不一定是文中的中心句,它可以是文章總起句、總結(jié)句、過渡句、中心句,或者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等。備課過程中,要反復推敲,在準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能夠作為閱讀教學切入點的關(guān)鍵語句,然后順藤摸瓜,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中心,理清文章思路,養(yǎng)成學生閱讀時搭建思維構(gòu)架的習慣。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因為寫作的背景與現(xiàn)在孩子的生活相差甚遠,現(xiàn)在孩子幾乎都是獨身子女,對于文中提到的“生死謎,手足情”難以體會。所以抓住“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边@句作為文章閱讀的切入點分析:“文章中哪里寫出了紫藤蘿花的不幸?哪里又能體現(xiàn)人的不幸?花的生命長河無止境在文章哪些段落體現(xiàn)出來?人的生命長河無止境又在文中哪里體現(xiàn)?”這幾個問題,課堂上學生都能夠通過文本找出的,接著帶領學生理清本文作者的寫作思路與領悟作者寫作意圖:從對紫藤蘿花細膩的描寫上溯到十多年來藤蘿的變遷史,再引向?qū)ι乃伎迹L河雖曲折,但卻永遠向前,從而順利完成整個課堂的教學。說明文《中國石拱橋》抓住“這種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jié)構(gòu)堅固,能幾十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边@句過渡句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從“形式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堅固、歷史悠久”三個方面向?qū)W生介紹、分析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而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
三、抓住文中關(guān)鍵人物
初中教材中文學作品,像小說、敘事、寫人散文文章較多,而且這些文章篇幅較長,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實施教學,做好整堂課的整體規(guī)劃,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就顯得尤為重要。小說、敘事散文人物繁多,有主要人物,也有次要人物,這些人物都很立體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貫穿一節(jié)課教學,我們必須找準能夠起著穿針引線作用的關(guān)鍵人物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曹文軒《孤獨之旅》是一篇自讀課,我們可以抓住主人公杜小康作為這篇自讀課教學的切入點。杜小康年齡與學生年齡相仿,當杜小康失去原本富裕、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被迫游弋在浩蕩無邊的蘆葦蕩中時,他如何面對?學生就可以順著這個問題,走進文本,去尋找杜小康的孤獨,去交流體驗杜小康的成長。以杜小康這個關(guān)鍵人物為本篇自讀教學的切入點,起到課堂牽引的效果,既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交流體驗的能力,同時也完成了課堂“成長”的體驗。《我的叔叔于勒》可以把“我”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我”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但“小說家莫泊桑精心選擇了‘我——若瑟夫,于勒的侄子,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講‘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錢理群)。所以小說中的“我”,作為敘事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tài)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里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與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斑@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边@是“我”對于勒的深切同情,對親情的強烈呼喚。所以“我”是資本主義社會下赤裸裸金錢關(guān)系中的另類,“我”有同情心,“我”有愛心,“我”能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所以本文以純真的“我”作為課文閱讀的切入點,目的就是起到課堂先揚后抑的效果,學生通過“我”視角透視,聚焦對菲利普夫婦的神態(tài)變化、言行變化、內(nèi)心變化的描寫,掀開“我”這一層美麗的面紗,看到資本主義社會丑陋的靈魂,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四、利用課后關(guān)鍵習題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千萬不要忽略課后“研討與練習”?!把杏懪c練習”每道題都是根據(jù)本文所要學的重難點精心設置的,既是為了師生鞏固教學成果,也是為教師備課提供思路,為教學過程提供突破點。其中“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屬于“研討”范疇,研討內(nèi)容包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語言形式、中心思想等方面的整體感知,所以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利用“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道習題內(nèi)容作為文章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沈從文散文《云南的歌會》“研討與練習”一:“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內(nèi)容都不相同。想一想,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云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作者為什么會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依據(jù)這道題,我們就很容易找到學習文章的切入點: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課堂感知比較音樂會、演唱會與云南歌會在歌唱的人、地點、內(nèi)容、環(huán)境氣氛等方面地不同,繼而引導學生體會云南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的特點。汪曾祺《端午的鴨蛋》“研討與練習”一:“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因此閱讀教學時把自己家鄉(xiāng)熟悉的端午風俗作為切入點,導向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最后拉開本節(jié)課的序幕——家鄉(xiāng)的咸鴨蛋,達到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茨威格《偉大的悲劇》“研討與練習”一:“閱讀課文,向同學復述這個故事,并說說其中哪些細節(jié)最讓你激動難忘。”一目了然,我們就以復述課文內(nèi)容作為課文閱讀的切入點。
當然,在實踐課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把課文朗讀、文章結(jié)構(gòu)線索分析、主要情節(jié)梳理、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寫作手法的運用等等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但是,切入點的選擇不是隨意的,必須是在深入、透徹、準確地解讀文本、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得出的。它是能夠統(tǒng)領整堂課教學的關(guān)鍵點,是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guān)鍵點,是師生課堂生成的關(guān)鍵點。所以備課時要求教師找準教學閱讀切入點,不能過大,大則溢,漫無邊際,課堂教學就很渙散;不能過深,離開了文本內(nèi)容或?qū)W生的生活體驗,課堂上教與學就脫節(jié)了;太小、太淺又不能吊起學生課堂閱讀的胃口,失去了課堂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和操練。所以在認真解讀文本的前提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我們力求“找準”教學閱讀的切入點,達到課堂教學輻射效果,有效實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夏廣波. 找準文本切入點,有效提高課堂效率[J]. 新課程(小學),2012(8).
[2]謝梅紅.選好閱讀教學切入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17).
[3]張漢云.找準課文切入點,提高閱讀教學效率[J].小學教學參考,2014(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