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東
摘要: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不斷發(fā)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學習方式。 高中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是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因此,我們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上讓學生收獲最大是我們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探究
一、精心安排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從我這幾年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們對信息技術感興趣,但對信息技術課不感興趣;他們認為讓他們到機房就是去放松,女生對用QQ聊天和瀏覽明星新聞感興趣,但對信息技術課不感興趣;男生對打游戲感興趣,但對信息技術課不感興趣。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問題式。帶著問題去學習,能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問題式導入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惑學習新課內容,在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中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二)演示式的導入也就是能過課件的演示進行導入課堂內容,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學WORD賀卡制作這一課時,先通過電腦演示幾幅精美的電腦賀卡,當學生邊欣賞邊贊嘆時,我趁機插入:“同學們,這些賀卡美不美???它們都是通過WORD制作出來的。其實很容易,你們只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也能設計出一幅幅美麗的賀卡?!睂W生的學習激情與興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
(三)對比式。將以前學過的知識同即將要學習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突出新授內容的優(yōu)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大膽放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我們這一科與其他科不一樣 ,實踐性強,大部分時間要在機房里上,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教師應大膽放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word教學中,設置文本框和自選圖形的格式是一樣的,我只講了文本框的設置,而自選圖形,在課堂教學中只提了一句,方法與文本框一樣。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學掌握,達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三、運用科學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就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憧刹扇〉慕虒W方法有“吸引教學”法、“實例操作”法和“任務驅動”等,堅持“以用為主,培養(yǎng)能力”的原則,使學生在應用計算機完成操作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親身體驗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到了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與成功的喜悅,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這對于培養(yǎng)有較強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教師把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四、培養(yǎng)信息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所不可忽視的內容。信息技術教育要著眼于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是信息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在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中,教育相當大程度上是讓學生記憶各種知識(信息)。這種低效率的教育已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知識爆炸式的增長,并且迅速更新?lián)Q代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需求。可以說,在信息時代,信息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體系。除了吸收傳統(tǒng)技能的精華外,應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養(yǎng)具有高度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各種教學手段,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與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向學生提供“資料庫”,讓學生到“資料庫”中去獲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學生利用“資料庫”中的各種各樣的圖片、表格,經過處理,完成一份圖文并茂、精致華麗的電子賀卡送給老師,有的學生制作課程表、值日表、通訊錄來管理班級。也許有的學生運用筆和紙進行學習的能力不如別的同學強,但他們分析、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卻高于其它同學,這正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在。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質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識,學習計算機的動力也就提高了。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別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是日新月異。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多渠道、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需要,否則必將為社會所淘汰。課堂教學是學好每一門課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主體參與,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適當?shù)倪\用到每一節(jié)課中,并不斷總結好的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