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盈盈
【摘 ?要】《紅字》被譽為美國浪漫主義時期偉大的文學作品,不僅是源于其深邃的主題,更是其象征手法的運用。本文就針對紅字“A”所代表的善與惡的象征意義,從社會倫理道德層面和人性自我層面對其象征含義進行了分析解讀,從而對社會對于人性的壓抑進行了批判。
【關(guān)鍵詞】紅字“A”; 象征;善與惡;社會倫理道德;人性自我
中圖分類號:I106
納撒尼爾·霍桑(1804—1864)作為美國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影響最大的小說家,其代表作《紅字》一經(jīng)問世就震撼了當時的文壇,雖然時隔了一個多世紀,今日這部小說仍然是不朽的經(jīng)典。小說以深沉的主題,運用象征隱喻等藝術(shù)手法,形成了獨具匠心的風格特色。這部文學名著以十七世紀的新英格蘭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由于受到北美清教徒的殖民統(tǒng)治,人們無論是行為上還是思想上都受到清教思想的禁錮和迫害,小說通過講述女主人公海斯特·普林的戀愛悲劇,揭示了清教統(tǒng)治的黑暗和丑惡?;羯T谛≌f中嫻熟地運用大量的象征主義表現(xiàn)手法,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shù)效果,尤其是紅字“A”的象征意義。本文主要從紅字“A”所代表的善與惡的象征意義出發(fā),進行了對比研究。從社會倫理道德層面和人性自我層面進行了探討,表達了對社會狀況以及人類命運的擔憂。
一、社會倫理道德下的“善”與“惡”
十六世紀的新英格蘭備受清教徒的殖民統(tǒng)治,他們制定清教法律戒條,在思想上以及人性上對被統(tǒng)治者進行束縛。他們要時刻保持嚴謹以及克制,抵制任何道德墮落的行為。正是在這樣壓抑人性的背景籠罩下,女主人公海斯特嫁給了年長她許多的老醫(yī)生,后二人在移居波士頓的途中丈夫被印第安人擄走,剩下海斯特·普林只身來到美國,后被牧師丁梅斯代爾誘騙懷孕。而此事被清教徒們視為罪惡,當局把海斯特投進了監(jiān)獄,游街示眾,而且還要終身佩戴象征恥辱和懲罰的紅色“A”字(Adultery: 通奸)。
“依據(jù)舊的殖民法,婦女如果犯了通奸罪,要被判處終身佩戴繡在長袍上的字母A……”霍桑在1845年的筆記本上記載。所以,對崇尚倫理道德的當時社會而言,A是一種“惡”,代表著懲罰和恥辱。海斯特因為和別人私通并誕下孩子,受到了當時社會輿論的譴責,并以入獄、游街等一系列方式羞辱她,而且這種羞辱和罪惡感在海斯特的心中烙下了烙印,數(shù)十年以后對這個“A”字心懷余悸。而且這個“A”字在海斯特看來“以一種夸張的巨人的比例放大成她全身最觸目的部分”。由此可見,在當時清教倫理道德下,這種罪惡被無限地在人身上放大,以至于淹沒了個人的靈魂和人性。另外,“A”字也代表了海斯特的情人丁梅斯代爾(Arthur Dimmesdale),他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在教區(qū)有著極高聲譽的牧師,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一名圣人,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重。在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下,梅斯代爾自然代表的是“善”,他對宗教的熱情以及虔誠,由此顯示出他作為牧師的素養(yǎng)。這一切外在的光環(huán)都在說明著丁梅斯代爾是教眾心中上帝派來的虔誠的傳教士(Aopstle),雖然小說中種種跡象表明他就是海斯特的同犯,但是人們依舊把他當做一個善良高尚的傳教士。
二、人性自我下的“善”與“惡”
同強大的社會外在力量相比,人的自然力量,也就是人性是無法與之抗衡的,但是作品卻是在人性本質(zhì)下傳達的“A”字所代表另一種象征意義,以此說明人性的勇敢和善良是可以戰(zhàn)勝社會倫理道德的枷鎖的。
愛情是人類所固有的天性,面對年輕,博學,充滿魅力的丁梅斯代爾的時候,獨居兩年的海斯特對他一見傾心,接受了這段被社會所不容的愛戀,所以“A”也象征情感(Affection)和愛情(Amour),代表了海斯特對丁梅斯代爾的愛情,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當海斯特被押往示眾臺羞辱并且質(zhì)問其愛人是誰時,她為了保護愛人,甘愿自己受罰,獨自承受世人的唾棄,而在愛人過世后,她又重新戴上紅字,回到故地,陪伴在愛人身邊,這一切都表明了海斯特對愛情的執(zhí)著以及追求愛情的可貴勇氣。除此之外,“A”字還可以被解讀成作者霍桑對海斯特贊美。海斯特為了養(yǎng)活孩子,而以給人刺繡作為謀生手段,她善良,樂于助人,勤勞,盡管自己生活貧困,但還是竭盡所能無私地幫助窮人,守護生病的人,照看孩子。漸漸地,她被人們所接受,她的行為在人們眼中正是天使的作為。在人們的心中,“A”字的含義在無聲地發(fā)生著變化,它變成了象征著天使(Angle),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海斯特胸前的紅色A字之精美仿佛不是屈辱的標志,而是藝術(shù)飾品。”紅字“A”之于海斯特,也是勇敢、堅韌的代名詞,由此, “A”也可以解讀為勇敢的反抗(Against)。面對清教的迫害和羞辱, 海斯特承受住了各種壓力和屈辱,他的心靈也得到了完善和升華,從一名普通的婦女成長為一位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善于抗爭的新女性。
因此,紅字“A”從人性的層面解讀的話,代表了海斯特對于愛情的忠貞,心地善良和勇敢堅韌,這一切都表明紅字“A”是對海斯特的贊美,是其“善”的體現(xiàn)。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這里的紅字“A”同樣代指丁梅斯代爾(Arthur Dimmesdale),但是其罪惡的標志,他在教徒的眼中是圣人,其實卻是真正的罪人。他是海斯特的愛人,卻又因為害怕名譽受損而將所有的罪惡和懲罰留給海斯特,自己袖手旁觀,他披著宗教圣人的外衣,內(nèi)心卻無比虛偽;他有狂熱的宗教信仰卻舍不得世俗的歡愉;他想向世人坦白,卻由于懦弱的本性而走向了虛偽。作品牧師以丁梅斯代爾為代表,揭露了清教的惡以及偽善。
三、結(jié)論
《紅字》中霍桑獨特而豐富的象征手法在作品里得到充分展現(xiàn),對于紅字A的豐富內(nèi)涵,在分析解讀中被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從世俗倫理制度范疇來說,海斯特·普林是惡的,因為她在面臨的是恪守婦道,埋沒真情和人性與追求本該擁有的幸福之間,選擇了后者,從而違背了婚姻里的從一而終,犯了通奸罪,而海斯特·普林的情人丁梅斯代爾作為受人尊重的牧師而言是善的。但是從人性出發(fā),海斯特追求愛情,勇敢善良,把胸前罪惡的標志變成了德行的標志,成為圣者、天使。她的行為是對當時倫理戒條的反叛和決裂,從實質(zhì)上來說是粉碎了清教思想對于人性的桎梏,同時揭露了清教統(tǒng)治對于人性的迫害和壓制。
參考文獻:
[1]納撒尼爾·霍桑.王惠君,王惠玲(譯).紅字[M].北京: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2]Hawthorne,Nathaniel.The Scarlet Letter[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3]陳冠商.餐桑短篇小說集[C].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
[4]田俊武.霍?!都t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外國文學研究,1999,(3):99一103.
[5]任曉晉,魏玲.《紅字》中象征與原型的模糊性、多義性和矛盾性[J].外國文學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