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東
1. 采訪聲的內(nèi)容必須緊貼主題
采訪聲是為黨員教育電視片的主題思想服務(wù)的。處理和運用采訪聲要從整部片子的內(nèi)容需要出發(fā),符合主題需要,把真實性與藝術(shù)性結(jié)合起來考慮,仔細選擇,切忌雜亂。對采錄的人物采訪聲要去粗取精,合理安排。一是保留有效采訪聲,刪掉無效采訪聲。如,在攝制連續(xù)兩屆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的人物片——《愛心媽媽》中,去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部采訪班主任艾巧珍詢問田秀英兒子——蔡振國的情況時,有一段采訪:“第一次的班會活動,扛著瓜子水果,大概也有二三十斤吧,一路扛進教室,還是在八層,所以都挺意外的。”這段采訪是介紹田秀英的兒子蔡振國重度殘疾、身殘志堅的情況。因這部片子主要是反映愛心媽媽——田秀英的事跡,所以這段采訪與主題關(guān)系不大,是“贅肉”,就刪掉了。二是對較好的采訪聲素材要去粗取精,把那些最富個性、最能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話語留下來。如,《愛心媽媽》中,田秀英在電話里得知湖南殘疾女孩譚一芳有輕生念頭時,她力邀女孩前來山東和自己一起生活。采訪田秀英時,她敘述了當時的想法,談了很多情況,為了突出主題,制片時不可能把她的采訪聲全用在片子中,而是精選了這樣一段簡短而又“抓耳朵”的采訪聲:“我就是再苦,我先把這個命能救下來,先叫她活著再說。不能叫這個孩子因為燒傷、因為苦死了,對吧?!比菍μ珕舻膯栴}可以用解說去概括,以節(jié)省時間,把那些詞不達意的人物采訪聲素材去掉。實際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事件的當事人思路不是很清晰,表述不準確或言語雜亂現(xiàn)象,如果整段的采訪聲不好用,部分內(nèi)容就用精練的解說詞代替。四是對有些采訪聲要仔細推敲,那些雖然很有個性,但播出后有負面影響的不能用。如,涉及政治問題的過激言論、國家機密、個人隱私等采訪聲,再好也要忍痛割愛。
2. 采訪聲要真實自然,避免人為擺布采訪對象
黨員教育電視片是用鮮明的形象來表達主題的,而不是靠空洞的說教。真實自然是黨員教育電視片的生命,也是打動觀眾的銳利武器。如何處理和運用采訪聲打動觀眾呢?一是采訪聲要符合采訪對象的身份。干部、專家、主持人、農(nóng)民身份不同,語言風格不一樣。如,《肥城桃果期管理關(guān)鍵技術(shù)》中,采訪肥城桃采收應注意的問題時,專家的采訪聲是:“適期采收,肥城桃個大,含糖量高,香氣濃郁,口感純正,具有肥城桃固有的品質(zhì)。如果提前采摘,個頭小,口感差,風味淡,嚴重影響肥城桃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薄短夷炯庸ぜ夹g(shù)》中采訪桃樹的用途時,桃木加工專業(yè)戶(農(nóng)民)的回答是:“桃樹渾身是寶,用處可大了!你看這根粗的能做如意、大桃木劍等大型工藝品。這根細的可以做小掛件、小動物等小工藝品。就連桃核還能做微雕呢!”從這兩個事例看來,不同的身份其語言風格是不一樣的。二是采訪聲要口語化。如果采訪者事前字斟句酌地把采訪對象的回答進行整理,人為地擺布采訪對象,讓采訪對象對著鏡頭去念或者背誦,會使觀眾感到很假,不真實。如,《愛心媽媽》中,田秀英教育孩子的一段采訪聲:“我經(jīng)常說,兒,咱不是殘疾人,咱就是正常人,氫彈原子彈也不是用手刨出來的。殘疾人成才的也很多,成為科學家的也很多。成為科學家的這些殘疾人,比如說霍金,他就是你的榜樣。我總是用這些人物來教育我的兒子?!睒銓嵉恼Z言中,滲透著很深的哲理,既讓觀眾信服,又成為觀眾收看的興奮點。三是采訪聲要與現(xiàn)場環(huán)境相匹配,力求聲畫和諧統(tǒng)一。如《探秘肥城有機菜》中,采訪肥城市安莊鎮(zhèn)鎮(zhèn)長談如何進行土地流轉(zhuǎn)時的采訪聲:“和農(nóng)戶簽合同是大戶和農(nóng)戶簽合同、村和農(nóng)戶簽合同、合作社和農(nóng)戶簽合同,正式簽合同是龍頭企業(yè)和基地簽合同,這個樣呢,農(nóng)戶沒有任何風險,不論采取哪種方式吧,一畝地給農(nóng)戶700到1000塊錢的純收益,農(nóng)戶再上這里來打工,一天能掙30多塊錢,這些都是純的收益?!辈稍L人的背后是有機菜地里農(nóng)民朋友高高興興的勞動場景,現(xiàn)場氣氛真實、自然、和諧,實現(xiàn)了采訪內(nèi)容與環(huán)境氣氛相得益彰、融為一體、聲畫合一的理想效果。
彩云之南綻花香
美麗的南盤江畔,鑲嵌著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她就是素有“花香水城”之稱的云南省宜良縣。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遠程教育宛若和熙的春風,吹拂著各族同胞,展映出一幅幅遠教富邊的時代畫卷。
小小苗木富尖山
“遠程教育就是好,要學技術(shù)不用跑,尖山過起新生活,黨的恩情忘不了……”這是山歌節(jié)上,尖山村各族同胞唱出的心聲,他們用優(yōu)美的歌聲贊頌著黨中央送來的遠程教育,也贊美著用遠教讓尖山村翻身的領(lǐng)路人、村支書兼村委會主任黃云鋼。
想當初,尖山村山高坡陡,村民生活十分困難,脫貧的夢想一直繚繞在所有人的心頭。正在這時,黃云鋼上任了,面對著一窮二白的家鄉(xiāng),他暗下決心:一點要讓尖山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徹底甩掉戴了多少年的窮帽子。他把眼睛盯在了村里剛開通的遠程教育終端站點上:“看看有沒有適合尖山村的翻身路!”別說,找來找去,還真找到了門路——苗木種植。
尖山村從來沒種過苗木,可老黃有底,他先是給全體村民定了一條鐵律:每周必須在站點學習苗木種植技術(shù)三次以上,還通過縣遠程辦約請來了林業(yè)專家,每周都到村里實地指導一番。這遠教也是真給力。一次,苗木忽然都發(fā)蔫了,根兒也站不穩(wěn)了,大家都慌了神。老黃卻很鎮(zhèn)定,通過站點的視頻連線,請專家來個遠程會診,一看是腐爛病,立馬開方子,不到一周,苗木就重獲健康了,而經(jīng)歷了這個事的村民們,對遠教那叫一個信服。
遠教出了力,苗木自然就得利。現(xiàn)在的尖山村,早就靠小小的苗木富起來了,家家每年最少也能掙四五萬塊。但老黃沒滿足,他還張羅著要組建苗木協(xié)會,誓把尖山村建成遠教實踐示范基地呢。
蜜蜂飛出新天地
“兩只小蜜蜂啊,飛到花叢中?。 边@是密枝課村站點管理員老畢正和村里的養(yǎng)蜂人施老三推杯換盞呢。酒到酣處,施老三舉起了酒杯:“老畢,我敬你,是你讓我一年多收了好幾萬!”老畢卻很客氣,笑道:“你要敬,還是敬遠程教育一杯吧。”
原來,施老三祖輩都是村里的養(yǎng)蜂人,可是近些年他發(fā)現(xiàn)自己掙得越來越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站點管理員老畢得知了這一情況,生拉硬拽地把施老三弄到了站點,還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告訴他:“想知道錢為啥越掙越少,你得上這把原因好好找一找!”坐在站點里的施老三還沒摸著頭腦呢,老畢就給他放起了省里制作的課件《小蜜蜂》。老三是越看越入迷,看完后直敲腦門:“唉,我真是白養(yǎng)了幾十年蜂,現(xiàn)在才知道該咋養(yǎng)?!?/p>
自此,施老三成了站點的???,更是成了老畢的鐵桿粉絲。拜師遠教,學會了蜜蜂的強群飼養(yǎng)管理、繁殖期管理、越夏階段管理、蜂群越冬階段管理知識。老畢對他也是多開了不少小灶,是凡遠教平臺上和“蜜蜂”兩個字沾邊的課件,他都麻溜地下載下來,刻成光盤,給老三留好。有了老畢這么夠意思的朋友,施老三的蜂群是越來越大,蜂蜜質(zhì)量也是越來越高,這錢還有個不多掙?有道是:遠教傳授真技藝,小蜜蜂飛出了致富新天地。
生態(tài)園里采摘忙
周末到了,宜良縣雪峰生態(tài)園里是熙熙攘攘,在大城市忙碌了五天的人們都來到這參加生態(tài)采摘,尋求身心的放松。只見這邊正進行插秧,那邊正進行撿雞蛋比賽,看到買賣如此紅火,生態(tài)園的老板李雪峰早樂得合不攏嘴了。
但前幾年,生態(tài)園可不似這般興旺,李雪峰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可是吃盡了苦頭:梨樹該嫁接了,怎么弄也弄不明白;水稻該打藥了,用多少量摸不著頭腦……眼瞅著園里的各色植物一天比一天沒精神,他也提不起興頭來,甚至想打退堂鼓了。
正在這關(guān)鍵時刻,社區(qū)站點管理員主動找上門來了:“別灰心,技術(shù)不熟不要緊,趕緊來社區(qū)站點吧,遠程教育可是位好老師?!崩钛┓灞е囋嚳吹男膽B(tài)來到站點,正好看見平臺上放映楊梅種植技術(shù)呢,而他的園里也種有楊梅??赐炅苏n件,他激動地拉著管理員的手說:“我可算找到好老師了!”
重打鑼鼓另開張。從那一天起,生態(tài)園是凡遇見啥難題,李雪峰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找遠教”,而遠教也沒辜負他的信賴。有一次,園里的櫻桃樹上長了小蟲子,他急忙跑到站點求援,管理員找來相關(guān)資料逐一對照,最終確診是繡線菊蚜。按照課件里的方法對癥下藥,蟲子馬上就沒了蹤影,李雪峰高興得把管理員的肩膀都拍麻了。
在遠教的保駕護航下,現(xiàn)在雪峰生態(tài)園已擴大到上千畝,園里各式果蔬好幾十樣,效益更是一天比一天強。而每當看到滿園的游人,李雪峰就喜滋滋地夸起遠教:“站點是個加油站,常去肯定把錢賺!”
(作者單位:云南省宜良縣委組織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