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進 朱忠才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哈爾濱 150036)
清腸藥物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西藥居多。為了突出中醫(yī)藥特色,我們對清腸的中醫(yī)辨證分型以、中藥配伍及X線觀察進行了研究。本組試驗對照藥物為甘露醇,經我們試驗結果,中西藥清腸效果大致相同。
入選病例為2012年05月—2014年06月期間,鋇灌大腸造影的患者,共計184例。男52例,女132例;年齡:19~84歲,其中,惡性便秘19例,便秘77例,大便正常26例,腹瀉58例,嚴重腹瀉4例。
使用的機型為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850BⅡX線機,均為CCD100數字化攝影。
1.3.1 接診后 填寫病例觀察表,詳細詢問病史;做好臨床癥狀的記錄,并做到分類管理。
1.3.2 檢查前準備 囑咐患者,前2天均進半流食,前1天進無渣飲食,緊食牛奶、豆?jié){。檢查當日禁食,2~3小時內,待大便數次水樣便后,方可進行檢查。
1.3.3 番延劑的自備 將原料進行煮沸,200mL/袋。
1.3.4 X線觀察 番延劑及甘露醇清腸效果。
結果及分析:
頑固性便秘19例,便秘77例,大便正常26例,腹瀉58例,嚴重腹瀉4例。
觀察結腸腔壁線硫酸鋇涂布情況,評定標準:“一等”為腔壁線涂布清晰;“二等”為腔內少量液體,不影響腔壁線涂布;“三等”為少量液體及流動的糞塊,腔壁線涂布不均,但不影響功能檢查;“四等”為水分及糞塊排泄不凈,腔壁線造影劑涂布差,不能診斷。
表1 184例口服番延劑清腸x線觀察
表2133例口服10%甘露醇清腸清腸x線觀察1
兩組試驗結果總有效率為92%,一等差值為:-15.27%;二等差值為:23.14%;三等差值為:-7.79%;四等差值為:0.12%.
2.4.1 頑固性便秘辨證 (1)脾虛氣弱證 大便干結如栗,臨側無力排便,氣短汗出,面色白,神疲氣,舌淡苔薄白,脈弱。治則:益氣潤腸。(2)陰虛腸燥征 大便燥結狀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納呆,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則:滋陰潤腸通便。
2.4.2 便秘辨證 (1)腸道濕熱證 大便干結,腹部脹滿,按之作痛,口干口臭,舌苔黃燥,脈滑實。治則:清熱潤腸。(2)腸道氣滯癥 大便不暢,欲解不得,甚則少腹作脹,噯氣頻作,舌苔白,脈弦細,治則:順氣行滯。(3)脾腎陽虛證 大便秘結,面色萎黃無華,時作眩暈,心悸,甚則少腹冷痛,小便清長,畏寒肢冷,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治則:溫陽通便。
2.4.3 大便正常 大便晨起日一次,顏色正常,形狀規(guī)整,無腹痛感。
2.4.4 腹瀉辨證 (1)脾虛泄瀉證 因飲食不節(jié),大便稀次數多,伴有不消化食物,遷延反復,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則:健脾益氣止瀉。(2)腎虛腹瀉癥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小腹冷痛形寒肢涼,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則: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2.4.5 嚴重腹瀉辨證 (1)寒濕泄瀉癥 泄瀉清稀,日無次數,甚則如水,伴有腹痛腸鳴,脘悶少食,舌苔白膩,脈濡緩,治則:溫脾化濕,上瀉。(2)濕熱泄瀉證 瀉下迫急,伴有腹痛,瀉而不爽,氣味臭穢,肛門燒熱,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則:清腸利濕。
對頑固性便秘的患者,采取三日前茶飲番瀉葉15g/日;檢查當日晨起,頑固性便秘、便秘患者及正常的患者口服番延劑200mL加水1000mL;對腹瀉的患者,檢查當日晨起,口服番延劑200mL加水500mL;對嚴重腹瀉的患者,檢查當日晨起,口服番延劑200mL。
表3 口服番延劑清腸方法
(1)番瀉葉治熱結便秘,積滯腹脹?!冬F代實用中藥》番瀉葉是瀉下的藥物,使用注意用量番瀉葉的功效與作用甘,苦,寒,歸大腸經。瀉下導滯:主治熱結便秘,習慣性便秘,多單用泡服.此外,本品兼可行水治水腫腹脹.用量用法緩下1.5~3g,攻下5~10g。開水泡服,入湯劑后下。使用注意劑量不宜過大,否則引起惡心嘔吐,腹痛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及月經過多者忌用。
(2)番延劑的清腸作用:主要成分為番瀉葉中的番瀉甙,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它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導滯的功效。導致大腸推進運動而致瀉。該藥量大或有體質較弱的病人易出現腹痛或嘔吐惡心等癥狀,為減輕副作用試加入元胡緩解腹痛。達到清腸的目的。
(3)甘露醇的缺點:甘露醇屬大分子物質,可調節(jié)組織中的水分向腸道內進入,同時,在腸道內產生大量氣體,易引起腸道感染。由于血容量的減少,可導致血壓下降。特別是腸道氣體爆炸,可引起腸穿孔。有少數患者口服甘露醇后出現急性腸梗阻,甚至需要外科緊急手術治療;隨著時間的延長,胃腸道的自身分泌物隨之增多(人每天有多種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總量達6~8L之多)[2],再加上胃腸道新陳代謝的脫落細胞覆蓋腸壁,嚴重影響腸道清潔效果。
(4)番延劑的優(yōu)點:中藥制劑,可突出中醫(yī)特色。番瀉葉在瀉下作用中,產生腹痛癥狀,用元胡可減輕或消除腹痛癥狀。缺點:使用方法比較復雜。清腸作用還不理想。
(5)今后的研究方向:方劑配伍還存在缺陷。采用辯證施治,方法才能得當。應一人一方,隨癥加減,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今后,繼續(xù)做好臨床及X線的觀察,總結經驗,開發(fā)新的思路,為中醫(yī)事業(yè)而努力工作。
[1] 實用放射學雜志1986,2(3):23.
[2] 徐平彥,張鏡如,人體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9: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