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英
牢固樹立憲法信仰加快建設法治民政
陳慈英
推進法治中國這一系統(tǒng)性工程,在千頭萬緒中做到提綱挈領,必須要抓住憲法這個“綱”。建設法治民政,推動民政系統(tǒng)干部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必須首先要學習憲法、掌握憲法,樹立憲法信仰,增強法治意識,從而推動湖南省民政法治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就民政干部而言,學習好憲法有三個必要性。
第一,推進民政法治建設,必須學習好憲法。民政法治建設如何抓?應該從學習憲法、掌握憲法、樹立憲法信仰抓起。一方面,從地位上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整個國家法律體系中,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民政法治建設,作為依法行政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必須以憲法作為總的依據(jù)。不學習掌握憲法,民政法治建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從內(nèi)容上看,憲法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憲法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都屬于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是國家各種制度和法律法規(guī)的總依據(jù)、總源頭。憲法不同于一般法律,它的原則性、總括性、凝練性、方向性強??梢哉f,民政法律法規(guī)都是憲法所確立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則和主要精神的細化和落實。只有認真學習和領會憲法,民政法治建設才會明確方向,才能找準民政法治建設的著力點。
第二,正確履行民政職能,必須學習好憲法。憲法規(guī)定了國家的性質(zhì)、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基本原則。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yè)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民政部門作為政府組成部門之一,毫無疑問應當將憲法作為自己履職的依據(jù),認真學習憲法,嚴格遵循憲法,自覺在憲法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履行職責。特別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在中央高度重視憲法權威的當下,都應該對憲法進行再學習、再認識,在憲法中找到自己的職責所在,并嚴格按照憲法要求履職。
第三,規(guī)范民政干部行為,必須學習好憲法。近幾年,中央對黨員干部遵紀守法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但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應是憲法的要求。對于民政干部來說,憲法的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公民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規(guī)定,二是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求的規(guī)定。公民的基本權利,是公民在社會和國家生活中最主要、最根本和不可缺少的,決定著公民在國家中的法律地位。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國家對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要求,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憲法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求的規(guī)定,是每個公務人員都必須遵循的。只有加強憲法的學習,才有可能正確行使基本權利,自覺遵循憲法關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要求,模范履行法定職責。
學習憲法,不僅關乎民政干部個人的法治素養(yǎng),而且關乎民政法治建設及整個民政事業(yè)的發(fā)展。學習憲法要將學習憲法與信仰憲法、尊重憲法、實踐憲法等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推進民政法治建設和轉(zhuǎn)型發(fā)展。
首先,學習憲法,要牢固樹立憲法至上信仰。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是1954年制定的,現(xiàn)行憲法是1982年頒布的;2010年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但是,對憲法和法律的信仰還是有所欠缺?!胺芍辽稀笔欠ㄖ螄业幕疽?,但如果沒有“憲法至上”,“法律至上”就決不可能實現(xiàn)。只有在一個“憲法至上”的國家里,法律才是國王,法律才真正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才可能真正地成為法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黨和國家決定設立憲法日,就是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學習憲法,首要的是要通過學習憲法、感悟憲法,進而敬重憲法、信仰憲法、守護憲法,讓憲法信仰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盧梭曾說過: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nèi)心里。每個民政干部在學習憲法時,都要把憲法銘刻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高懸在自己的頭頂上,牢固樹立憲法至上、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等理念,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nèi)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其次,學習憲法,要自覺加快民政法治建設步伐。憲法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民政法治建設步伐。一方面,要以憲法為最高法律規(guī)范,繼續(xù)完善民政法規(guī)規(guī)章,把各項民政工作納入法治軌道,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另一方面,要堅持依法行政,規(guī)范民政行為,做到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切實履行好嚴格貫徹實施憲法和民政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職責。對于這兩方面的工作,要結合憲法學習和年初民政法治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思考各民政業(yè)務法治建設的具體措施;要梳理各項業(yè)務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特別是明年各自領域的法治建設重點工作。
再次,學習憲法,要切實增強服務人民意識。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我國現(xiàn)行憲法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從而改變了以往放在“國家機構”之后的慣例。次序的調(diào)整,反映了法治國家的一個基本原則——公民權利先于國家機構的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是建立國家機構的前提,國家機構是用來保障和實現(xiàn)公民權利的工具。民政部門的職責履行,對公民權益的影響十分廣泛,如救助救濟涉及公民的物質(zhì)幫助權,基層民主選舉涉及公民的政治權。通過憲法學習,要認識到做好保障民生、維護民利、落實民權等方面的工作,是民政部門的法定職責;而依法獲得救濟、撫恤、優(yōu)待、福利等,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因此,要進一步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把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愿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履職的出發(fā)點,按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的要求,把對群眾的體恤之情落實到每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傾注到每個民政對象身上,千方百計幫助人民群眾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問題,妥善安排好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和優(yōu)撫群體的基本生活,依法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chǎn)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學習憲法,要依法規(guī)范行使民政權力。對于公民權利,憲法是保障法。對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憲法既是賦權法,又是控權法。一方面,憲法是賦權法。我國憲法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但人民不可能每個人都親自去管理公共事務,所以把手中的一部分權力通過憲法規(guī)定的程序予以授權。根據(jù)憲法的規(guī)定,人民選舉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形成一次授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再選舉出同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賦予其管理公共事務的權力,這又形成一次授權。從這個意義上說,憲法是權力來源法。另一方面,憲法又是控權法。憲法從制度層面對公共權力的行使設置了各種控制措施,以免權力被濫用并侵犯公民的權利。憲法上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對公共權力進行分解,以免權力過于集中,失去控制。憲法對權力的分解可以分為:橫向分解,就是把公共權力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不同的權力由不同的部門行使,各部門各司其職、互相監(jiān)督;縱向分解,就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間進行權力分解。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地方政府接受中央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地方政府的權力由中央政府授予;同時,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權限,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設區(qū)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還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這樣就能在較大程度上避免因為權力集中而導致權力失去控制的現(xiàn)象。通過學習憲法,應了解、掌握權力的來源和運行規(guī)則,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 堅持權為民所用,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要把學習憲法與“三嚴三實”活動結合起來,嚴格區(qū)分公私界限,嚴格按法辦事、嚴守規(guī)則和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嚴格接受人民監(jiān)督,時刻聽取群眾的反映和意見,及時加以改進。
國家憲法日是公民的“權利宣言日”,也是官員的“權力規(guī)范日”,更是全社會共同維護憲法至上地位的“信仰日”和“行動日”。只有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才能不斷推動民政法治建設,才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作者系湖南省民政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