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柱+任毅
摘要:庫科西魯克鉛鋅礦位于西昆侖造山帶西段,構造處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結合部位,礦體沿大理巖中層間斷裂破碎帶產出,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界長城系。文章通過對該礦床地質特征及化學特征進行分析,查明了庫科西魯克鉛鋅礦床具有層控型特征,主要受中元古界大理巖中稀土元素及層間斷裂帶或大理巖與云母石英片巖接觸帶控制的高品位鉛鋅礦床。
關鍵詞:鉛鋅礦;地質特征;化學特征;礦石類型
一、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
恰爾隆地區(qū)地處新疆西昆侖北坡,屬造山帶范疇,是中國西部重要的多 金屬成礦帶之一。礦區(qū)位于西昆侖造山帶西段,構造處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結合部位,該地區(qū)地質礦產研究程度較低,在恰爾隆以南(庫科西 魯克鄉(xiāng)附近)零星有鉛鋅銅金等礦點發(fā)現,而在恰爾隆地區(qū)黑色巖系中尚未 發(fā)現有價值的礦產,但是已發(fā)現的礦(床)點規(guī)模都不是很大。
二、地質特征分析
2.1構造特征
礦區(qū)內地層間斷裂發(fā)育很好,構造規(guī)模較大,展現出南北方向發(fā)育,其間距較小,是礦區(qū)內主要的控礦構造。在該斷裂帶邊帶部位,有羽狀斷裂發(fā)育,其間有鉛鋅礦賦存。巖漿巖在礦區(qū)外圍出露,主要有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崗巖、片麻狀黑云母斜長花崗巖以及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等。區(qū)內中元古界長城系大理巖和云母石英巖是主要的成礦巖體,礦物組成主要為方解石,成為礦區(qū)內賦礦主要來源,礦體一般在大理巖以及石英云母巖接觸斷裂帶內。
2.2巖性特征
礦體形成中以云母石英巖為主,其呈灰色,在寬帶中以條狀構造發(fā)育,鱗片變晶以及粒狀結構的產狀和大理巖保持一致。礦物巖體以黑云母、石英巖以及斜長石為主,在大理巖和云母石英巖的接觸帶賦存有少量鉛鋅礦化體。礦區(qū)內云母巖和大理巖中存在有輝綠巖體,其顏色呈灰色,以半自形、自行粒狀結構排布,礦物巖體主要有方解石、石英、斜長石以及綠泥石等重要成礦巖體,在主礦體附近發(fā)現有大量輝綠巖出露,其具有良好的發(fā)育特征,規(guī)模較大。
2.3圍巖蝕變
礦區(qū)圍巖蝕變不發(fā)育,在斷裂帶礦體中偶見少量圍巖蝕變,主要表現為碳酸鹽化和硅化,在斷裂中有矽卡巖化出現。矽卡巖化在礦帶內沿著斷裂及其縫隙進行填充發(fā)育,一般都呈現脈狀,其發(fā)育規(guī)模較小,矽卡巖圍巖厚度在15-30cm之間,主要形成的矽卡巖礦物有透閃石和透輝石等。
三、礦體特征及礦物成分
3.1礦體特征
礦體主要沿大理巖中層間斷裂破碎帶或大理巖與黑云斜長片麻巖的接觸帶分布,在走向上延伸比較穩(wěn)定。礦區(qū)已發(fā)現3個礦體,礦體長幾十米到幾百米,寬度為3m,其中一號主礦體長500m以上,平均厚1.5m左右。
3.2礦石類型
結構構造與礦物組合、共生關系。礦石類型:第一階段為致密塊狀礦石,以鋅為主;第二階段為脈石礦石,以鉛為主。礦石結構:方鉛礦多為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閃鋅礦多為頁片狀或他形粒狀結構。礦石中粗粒和細粒往往混在一起,同時,鉛、鋅緊密共生。礦石構造:礦石一般呈塊狀、浸染狀、網脈狀、角礫狀等。
四、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董永觀等人對庫科西魯克鉛鋅礦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的研究表明:礦體圍巖(大理巖)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較高,且變化不大,Rb、Th表現為明顯正異常,Ce表現為輕微正異常,而Ti表現為明顯的負異常,其標準化曲線呈左側略高的右傾曲線(圖1),而鉛鋅礦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較低,且變化較大,Rb表現為特別明顯的正異常,在圖中表現為一個孤峰,Ba、Nb、Zr表現為負異常。微量元素比值可以反映物質來源,科庫西里克鉛鋅礦床礦石中的Th/U、Zr/Hf比值明顯低于礦體圍巖一大理巖,大理巖中的Th/U比值均大于1,其變化范圍為3.74—3.95,平均為3.81,而鉛鋅礦石中Th/U比值小于1為0.5—0.6,平均為0.55,兩者的差別十分顯著。上述特征反映庫科西魯克鉛鋅礦床在成礦過程中巖漿熱液的加入較明顯。Zr/Hf比值同樣具有上述特點這些特征反映出庫科西魯克鉛鋅礦床在成礦過程中有其它來源的成礦熱液的加入。
圖1 庫科西魯克鉛鋅礦區(qū)大理巖(a)和鉛鋅礦石(b)微量元素變化曲線
五、結語
庫科西魯克鉛鋅礦床具有層控型特征,該礦床的形成受到層間斷裂帶以及中元古界大理巖中稀土元素的控制,其中礦體鉛鋅礦石微量元素的含量變化與圍巖中的元素具有顯著差異,其中大理巖礦體圍巖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較高,變化也趨于平穩(wěn)。其中Rb和Th含量較高,Ce次之,而Ti含量較其他幾種較少,Th/U、Zr/H含量比值較高。該礦床中鉛鋅礦微量元素含量變化較大,其中Rb正異常明顯,Ba、Nb、Ti以及Zr具有較為明顯的負異常,具有熱液型和圍巖型特征。
參考文獻:
[1]潘裕生.西昆侖構造特征與演化[J].地質科學,1990,25(3):224-231.
[2] 董永觀,郭坤一,肖惠良,等.西昆侖地區(qū)成礦遠景[J].中國地質,2003,30(2):173-178.
[3] 董永觀,郭坤一,廖圣兵,等.新疆西昆侖科庫西里克鉛鋅礦床地質及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地質學 報,2006.11,80(11):1730-1738.
[4] 方錫廉,汪玉珍.西昆侖加里東期花崗巖類淺認識[J].新疆地質,1990,(2):153-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