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開篇比興“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不僅統(tǒng)攝全篇,引起故事,還用孔雀失偶徘徊反顧暗示夫妻別離,又為全詩奠定了深沉悲哀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敘述了恩愛幸福的小夫妻焦仲卿、劉蘭芝在雙方封建專制家長的阻撓下,最終以雙雙殉情的方式來結(jié)束一切的故事。他們的愛情故事一直以來都讓人感慨,更讓人傷懷。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但筆者認(rèn)為不應(yīng)簡單斷言,還應(yīng)做一番認(rèn)真探析。
作為人妻,劉蘭芝無疑是端莊賢淑的,對婆婆“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一心只想“供養(yǎng)卒大恩”,可謂明理孝順。面對這樣的好兒媳,焦母為何會對她積怨深重,嫌惡不已,多次表示“遣去慎莫留”的蠻橫無情呢?一方面是封建家長專制的傳統(tǒng)思想作怪。蘭芝“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出身低微,在東漢門閥等級森嚴(yán)的社會里,這也許是婆婆“有錢就任性”的源頭,但婆婆應(yīng)該是早同意和接受了這一點差距的,不然蘭芝與焦仲卿也成不了夫妻。雖然婆婆對蘭芝的多次評價可能有失公正,但也透露出蘭芝確實不是無主見、任人擺布、唯婆婆“馬首是瞻”的人,面對兄長的逼嫁,蘭芝表面應(yīng)允,骨子里堅決,以及遭到丈夫誤解后無情嘲諷責(zé)備,蘭芝以死明志等情節(jié)來看,蘭芝的確是過于優(yōu)秀的“獨一個”!她不同于傳統(tǒng)的平庸女子,平日肯定同樣無法完全順從于婆婆專橫的統(tǒng)治欲,所以婆婆才憤憤不平:“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币驗閰拹呵楦姓剂松巷L(fēng),婆婆的理智躲在了后面,開始罔顧事實,搬弄是非,“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對兒子的正常申訴也置之不理,還直接亮明情感來源:“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對兒子的堅決態(tài)度惱羞成怒,只管自己不顧他人地惡言威脅:“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同時對兒子以利相誘:“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蓱z體無比,阿母為汝求?!睂囝B固也好,恩威并施也罷,她的確想除掉蘭芝這一“眼中釘,肉中刺”。
另一方面,婆婆對蘭芝的絕情恐怕還有無法言明的原因,那就是太愛兒子了??v觀全詩,我們不難看出,焦劉是一對十分恩愛的夫妻,他們的誓言是“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兩人最后更是義無反顧雙雙殉情,他們愛得多么純真、深沉和癡迷!可是他們不明白愛得越深,對焦母的傷害就越深:焦母早年寡居,與一雙兒女相依為命,作為母親她無疑將所有情感和精力都用來哺育兒子;隨著時間推移,年邁的母親已把兒子當(dāng)作了靠山,以致在潛意識中不自覺地產(chǎn)生了獨占兒子情感的欲望,這種復(fù)雜的母愛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排他性;現(xiàn)在倒好,蘭芝嫁進家門,兒子情感一點點傾向了兒媳,這種失意甚至是嫉妒之情怎可向他人傾訴?何況,兒子和兒媳太過恩愛,有時會不經(jīng)意間“秀恩愛”,卻不知這如同在焦母的心口上“撒鹽”!
其實,蘭芝的自身也有性格缺陷,她不僅忠于愛情,多才能干,而且還倔強好強。在東漢,出嫁女子被休回家是極難為情的事,大多數(shù)女子寧愿選擇忍氣吞聲、委曲求全,也不愿自毀前程。而蘭芝卻因不能忍受婆婆的驅(qū)使而自請回家——“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她寧愿被人誤會和戳背,也不愿在婆家過不被寬容的日子。當(dāng)丈夫安慰她“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她卻回答“勿復(fù)重紛紜”,因為她知道,哪怕是自己主動離開,婆婆對自己的態(tài)度也不會改變。離別是分外痛苦和不舍的,但她在婆婆面前絲毫不示弱不服軟,而是精心打扮;上堂辭別婆婆更是說了一番不卑不亢且略帶不滿的話,“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明顯柔中帶剛;只有與小姑辭別時,才情不自抑“淚落連珠子”,而出門登車去,也是“淚落連珠子”。蘭芝其實不想走,但她的倔強卻為自己的愛情悲劇埋下了禍根!
當(dāng)然,焦劉愛情陷入困局還有焦仲卿本人的原因。他對事情后果缺乏充足認(rèn)識,對蘭芝的支持欠堅決,分不清事情輕重緩急,家里后院起火不勇當(dāng)消防員還火上澆油,想著先到官府報到,不僅多次錯失挽救蘭芝的機會,還在母親面前憤激刺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fù)??!”哪個當(dāng)親媽的這時不撞墻!這些都促使了自己出路被阻和蘭芝以死殉情。此外,還有劉兄的原因,他熱衷富貴,對妹妹的確缺乏同情心和理解心,相反當(dāng)太守差人說媒時,還極其露骨地說:“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一副市儈嘴臉令人生厭,對妹妹威脅之中明明帶有逐客的口吻,這也促使了蘭芝不得不以生命來實踐自己的誓言。
然而,焦劉的愛情并非只有死路一條,“解鈴還須系鈴人”,他們的愛情困局固然有多種原因,但是外因畢竟為次,內(nèi)因才是主,焦仲卿拘謹(jǐn)?shù)难孕泻蛣⑻m芝本身的倔強個性理應(yīng)有所改變,一旦他們學(xué)會了換位考慮問題并善于與他人溝通交流,給危機更多點時間緩沖,他們的愛情出路就寬了。
按焦母的說法,“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焦仲卿出身于沒落的官宦家庭,自己在做小吏,雖然職階卑微,但畢竟有逐漸進入仕途的機遇,前途應(yīng)該是光明的,卻不明白“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對待家庭矛盾,面對愛情困局,他雖是深愛妻子,卻無頑強毅力。對母親的驅(qū)遣蘭芝要求,先是婉“啟”,繼是“跪告”,待母親“槌床便大怒”時,他卻“默無聲”退出,對妻子哽咽出下策“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他這樣做,其實只是暫時逃避了現(xiàn)實,逃避了自己該負(fù)的責(zé)任,猶如飲鴆止渴,使事情滑向不可控的深淵。蘭芝了解仲卿的性格,也深愛著仲卿,知道仲卿同樣深愛著她,兒女情深使她對現(xiàn)實還是抱有希望的,當(dāng)仲卿和她告別時,她這樣叮嚀:“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奔偃缰偾湓谀赣H面前一開始就鐵了心與蘭芝繼續(xù)幸福的婚姻生活,消除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極力支持妻子留下,并多次態(tài)度更加堅決地啟告母親“終老不復(fù)取”,還當(dāng)好妻子和母親的和事佬,事情并不是沒有改變發(fā)展方向的可能的。即便這樣努力了,母親還是一意孤行的話,他也大可不必苦逼妻子去殉情,應(yīng)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之理,可以先把公事放一放甚至放棄都不足惜,和蘭芝出去生活一段時間。正是因為焦母具有濃厚的戀子情結(jié),想念兒子時間長了,焦母應(yīng)該會權(quán)衡利弊;如果他們夫妻二人有了愛情的結(jié)晶后再回家,那是再好不過的了,焦母看見自己的孫子一定會心花怒放,將自己對兒子的愛轉(zhuǎn)移到孫子身上,時間長了,愛屋及烏,因?qū)O子疼愛而逐漸改變對蘭芝的態(tài)度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此這般,這一大家子就真的找到了幸福的真諦了。endprint
解決愛情和現(xiàn)實矛盾的關(guān)鍵人物還是蘭芝自己,西方有諺“上帝只救自救之人”,蘭芝要想不被休棄,就要從焦母身上下功夫:首先,她要切身體會婆婆多年來的艱辛和特殊的愛子心理,在婆婆面前更加矜持,與丈夫不要太過“秀恩愛”,并經(jīng)常性拉近丈夫與婆婆的感情,讓焦仲卿可以花更多時間關(guān)心母親,不讓婆婆有被冷落的感覺;再者,“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蘭芝的倔強個性還是需收斂收斂,用自己的溫情融化婆婆那顆鐵石煉就的內(nèi)心,溫度高了,再硬的鐵石都會融化成為柔水。畢竟焦母是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和劉兄的本意并不是想害死自己的親人,這從焦劉死后,“兩家求合葬”這樣后悔的舉動可以看出,盡管這是他們對兩人晚到的認(rèn)可和祝福。所以,如果蘭芝不那么過于剛烈和決絕,再努力學(xué)會溝通,例如經(jīng)常性地和婆婆拉拉家常,打打洗腳水,送點小家什作情感投資,婆婆對家庭的“專制”還有什么意義?家庭就會由婆婆的“一言堂式專制”變成“全家總動員式股份制”,他們雙雙殉情的悲慘結(jié)局也就避免發(fā)生了。
至于劉兄,蘭芝其實也是欠缺交流的,即使蘭芝還是被遣送回家,雖“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但長兄如父,她回家后雖有能力自謀生活,但只能依靠哥哥生活,這是她和哥哥之間的主要矛盾,包含有封建宗法制度下女子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嚴(yán)重缺失的問題。但是兄妹畢竟是兄妹,只要當(dāng)妹妹的不那么任性,一方面告之自己和焦仲卿的約定,明確表明自己的想法,打消哥哥以自己為富貴交易的夢想,另一方面讓體察自己的母親勸說哥哥,哥哥也難以違背母命,再者劉家基本溫飽是絕對可以保證的,甚至還是小康生活水平,從蘭芝嫁妝“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fù)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可知,哥哥養(yǎng)妹妹一段日子并不是什么難事。
不可否認(rèn),《孔雀東南飛》的主題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家長專制力量的強大、冷酷,肯定了封建時代青年男女為追求美滿自由的愛情和婚姻作出的不懈斗爭,但是落后勢力越是強大和頑固時,就越要講究魯迅先生主張的“韌”的斗爭策略。以殉情來表明抗?fàn)?,與其說是斗爭,不如說是逃避。
總之,焦劉二人追求自由愛情的精神讓人敬佩,可他們以死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種行動方法是絕對不能贊賞的。人的生命是寶貴的,裴多菲詩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這句詩有它的積極意義,但后面“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卻值得商榷,生命都沒有了,自由和愛情就沒有追求到手的可能性了。愛情再美好,也不及生命和希望美好,我們無論遇到什么事,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所以焦劉二人的愛情出路其實還是很明確的,實在沒有必要用死亡來解決問題,終歸是他們太過于年輕和輕率,容易意氣用事。我們現(xiàn)代人了解了他們這場“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凄慘悲劇,不免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自由和權(quán)力得以保障的社會,從而更應(yīng)該學(xué)會靈活變通,學(xué)會交流溝通,即使遇到再大的人生障礙,也要用一種更柔和的方式反抗生活的不如意,這也是本文探析的意義所在。
肖錦川,湖北航天高中高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優(yōu)秀中學(xué)語文教師。迄今在《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語文月刊》《語文教學(xué)通訊》《語文報》等專業(yè)報刊發(fā)表論文168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