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蓉芳 劉慧慧 周立輝 曹勇軍 章春園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江蘇 蘇州 215004)
腦梗死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引起腦細胞的缺血缺氧,乃至細胞凋亡,并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各種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成為臨床上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1〕。腦梗死患者可出現(xiàn)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同時也給患者家屬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jīng)濟負擔。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腦梗死的康復治療越來越得到重視。郭麗梅〔2〕的研究證實,腦卒中患者的ADL是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因素。對影響腦梗死患者ADL的因素進行研究有助于為臨床實施針對性的干預提供理論指導。因此,本研究對腦梗死患者ADL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76例,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齡54~80〔平均(63.18±11.64)〕歲,病程1 ~12 個月,平均(7.84±4.69)個月。
1.2納入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發(fā)布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3〕中的有關標準進行診斷。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顱腦CT掃描或者顱腦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確定診斷為腦梗死。同時排除出現(xiàn)意識障礙、嚴重認知障礙以及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的患者;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衰竭、其他引起肢體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影響患者ADL疾病的患者。
1.3研究方法 由專人采用ADL量表對患者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動能力越好。同時通過自制的調(diào)查問卷收集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病灶側別、病程、Essen卒中風險評分量表評分、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言語功能、認知功能、吞咽功能以及感覺功能)、血脂水平、纖維蛋白原水平以及頸動脈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結果等。言語功能的評估采用BSAE失語癥評測方法和嚴重程度分級進行評估,認知功能的評估采用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分級進行評估,吞咽功能的評估采用吞咽功能分級標準進行評估。所有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的評估均由我院神經(jīng)科高年資醫(yī)師負責完成。資料收集完成后,由專人進行統(tǒng)一匯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影響腦梗死患者ADL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
右側病灶、有感覺障礙患者的ADL量表評估結果顯著低于左側病灶、無感覺障礙的患者(均P<0.05),見表1。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纖維蛋白原水平、意外跌倒次數(shù)與患者的ADL 呈負相關(r=-0.602、-0.421,-0.615,P<0.05),認知障礙嚴重程度、吞咽功能障礙嚴重程度與患者的ADL呈正相關(r=0.330、0.392,均 P<0.05),病程、Essen 卒中風險評分量表評分、言語功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斑塊指數(shù)與ADL無明顯相關,r分別為0.348、-0.297、0.148,-0.059、-0.149、-0.169,均 P>0.05。
表1 患者的臨床資料對ADL的影響(s,分)
表1 患者的臨床資料對ADL的影響(s,分)
因素 ADL量表評估結果 t值 P值
腦梗死是臨床最常見腦血管疾病,由于本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安全〔4〕。由于腦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ADL,而長期臥床不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同時可增加壓力性潰瘍、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甚至引起患者病情的惡化。因此,腦梗死后患者ADL的改善不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還對患者的預后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5〕。本研究對腦梗死患者ADL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以指導腦梗死的臨床康復治療措施。
本研究的結果提示,右側半球梗死的患者存在左側肢體乏力癥狀。穆景頌等〔6〕的研究報道顯示,左側肢體乏力患者合并感覺障礙的概率較高,存在右腦軀體感覺和認知功能優(yōu)勢化的傾向。因此,右側半球梗死可能對患者的ADL的影響更大。腦梗死合并感覺障礙的患者,由于其對運動、位置、痛溫觸覺等的感知不準確,影響患者的康復訓練,同時患者由于容易跌倒,對康復訓練存在恐懼感,進而影響患者配合康復治療的積極性〔7〕。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說明腦梗死患者年齡越高、纖維蛋白原水平越高,意外跌倒次數(shù)越多,其ADL越差,而患者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分級越高、吞咽功能分級越高,其ADL越好。高齡的腦梗死患者由于其機體的基礎條件較差,多合并其他疾病,且代償能力較差,發(fā)生腦梗死后的康復難度較大,梗死后的康復周期更長〔8〕。趙莘瑜等〔9〕的研究結果也證實,腦梗死患者的年齡與其康復效率相關。纖維蛋白原為具有凝血活性的蛋白,參與機體的凝血過程。臨床研究顯示,纖維蛋白原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且目前已經(jīng)證實,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腦梗死及短期復發(fā)的危險因素〔10,11〕。因此,臨床也越來越重視對腦梗死后患者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干預。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分級為臨床常用于評估患者認知功能的量表,其評估結果級別越高,說明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吞咽功能分級標準也在臨床較為常用,其評估結果分級越高,說明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好。腦梗死后對患者的認知功能影響越小,則患者能夠更好的理解、配合腦卒中后的康復功能訓練,提高康復功能訓練的依從性,促進腦梗死后ADL的改善〔12〕。腦梗死后患者吞咽障礙的嚴重程度直接關系到其能否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張慧等〔13〕的研究證實,腦卒中后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是影響其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吞咽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患者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促進機體功能的康復,提高其ADL。
綜上所述,病灶側別、有無感覺障礙、年齡、纖維蛋白原水平、意外跌倒、認知和吞咽功能情況是影響腦梗死患者ADL的因素,臨床應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有效提高患者的ADL。
1 宋 歌,趙曉峰,國云紅,等.卒中的流行病學:基于人群的研究〔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1;19(8):593-7.
2 郭麗梅.腦卒中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4):2614-6.
3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0;43(2):146-53.
4 吳新鳳.家庭隨訪對腦梗死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3):293-4.
5 粱愛萍.早期康復治療對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相關因素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5):152-3.
6 穆景頌,倪朝民,陳 進,等.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康復,2014;29(1):12-4.
7 王立童,徐 紅,姜永梅,等.腦卒中后感覺障礙的臨床康復〔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1):865-7.
8 鄒曉華,朱 艷,謝清明,等.高齡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措施〔J〕.生物技術通訊,2013;24(4):595-6.
9 趙莘瑜,周艷麗.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預后的分層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21(2):230-3.
10 肖 文,李倉霞,薛海龍,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12;11(3):266-8.
11 季莉莉,郝冬琳,馬愛金,等.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對首次缺血性卒中后1年內(nèi)卒中復發(fā)的影響: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3;21(4):277-81.
12 陳建偉,許紅梅,陳曉琳,等.早期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康復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01-3.
13 張 慧,馬召璽,趙合慶,等.急性卒中的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治療及其對預后的影響〔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1;19(5):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