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太無私的愛,很容易養(yǎng)育出自私的孩子,因為溺愛就像無限擴張的海藻,看上去生機勃勃,實際上讓孩子很多與生俱來的美好品質(zhì)被覆蓋和窒息。要想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同時也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痛”。這樣,孩子接受的才是真實而完整的情感,他也才能成為一個在情感上完整的人。
從兒子3歲多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他對于愛與關懷很木然,無所謂;只會想當然地接受,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回報。比如,和我們一起吃東西時,只要是他愛吃的,完全不顧我和他爸爸,獨自風卷殘云;他在外面享受美食或美景時,從不會想起跟在家里的我們一起分享;有時我們正忙著,或是正在與客戶交談,他不管什么場合,只管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要我們盡快滿足他,否則就沒完沒了……
我覺得兒子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會相當可怕。我無法想象,當兒子長大后,他將我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他只會索取,不會付出;他不懂體貼,只會蠻橫無理……如果是這樣,他的人生將有多么糟糕;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一片荒蕪,悲哀叢生。
冷靜地想想,其實這些不能全怪兒子,主要還得怪我們自己。因為自兒子出生后,我們就只管付出,在情感方面對他零要求,只要他身體健康,在幼兒園表現(xiàn)不錯,回家偶爾還能給我們講幾個故事,跳幾段操,我們就覺得無比滿足。這樣一來,兒子壓根兒就沒有意識到,我們也會在乎他的愛、他的關懷、他的體貼。太無私的愛,很容易養(yǎng)育出自私的孩子,因為溺愛就像無限擴張的海藻,看上去生機勃勃,實際上讓孩子很多與生俱來的美好品質(zhì)被覆蓋和窒息。因此,我決定,在兒子面前,我要學得“自私”一點,不再像之前那么大度,什么事都不跟他計較,我要變得“小心眼”起來,偶爾生生他的氣。
周六,我在公司里加班,兒子和他爸在朋友的邀約下一起去釣魚。晚上兒子回來后,興高采烈地告訴我:“爸爸釣了好大的魚,大家一起去飯店燒魚吃,還點了很多美食?!蔽倚π?,首先感受他的快樂,然后露出羨慕的表情問:“那我的那份兒呢?”兒子有些懵懂:“你的那份?你不是上班去了嘛!”“我上班去了,就不應該分享美食了?辛苦工作的人,不是更應該享受美食嗎?”兒子臉上露出不屑:“誰叫你去上班呢?誰叫你不跟我們一起去呢!”一聽這話,我的火氣就上來了,指著家中一件件東西,還有他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問道:“誰叫我去上班的?我如果不辛苦掙錢,這些東西從哪里來?我如果不掙錢,拿什么養(yǎng)大你?”
兒子見我似乎真的生氣了,不再說什么,但沒有承認錯誤的意思。我不想婆婆媽媽的,我要體現(xiàn)我的抗議。于是,我懶得搭理兒子。我整天都不開心,晚上不給他講故事,他過來喊我時,我懶洋洋地答應一聲,然后走開。我在明確地告訴兒子:“對于他今天的行為,我很生氣!”并且對于兒子的爸爸,我同樣表現(xiàn)出不滿,因為作為爸爸,他應該提醒兒子如何做。事實上,這也反映出這些年來我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我們壓根兒就沒有教育孩子學會如何分享,甚至連我們自己也逐漸淡忘這些了。
對于我的生氣,兒子開始不覺得有什么,可漸漸地,他感覺出了不爽,因為一向?qū)λ皖亹偵?、疼愛有加的媽媽,如今始終黑著臉,自顧自做好吃的,看起來像個陌生人。第二天早上起來,兒子走進廚房,說:“媽媽,對不起!你別生氣了,我下次一定不會忘記你,有任何好吃的都記得帶給你!”我連忙擁抱他。兒子走出了“有心”的第一步,我要給予他足夠的鼓勵。
果然,從那以后,兒子不管在哪里,不管吃什么,他都會首先記起我。哪怕是吃份餃子,他也要給我?guī)Щ貋韼讉€。有時我雖然吃得很飽,有時雖然不是我喜歡吃的,但我都津津有味地吃,滿臉洋溢著幸福和滿足。漸漸地,兒子懂得了分享,不只對我,對他爸爸,對爺爺奶奶,對老師,對周圍人,他都變得“有心”了。
又一天,我和他爸正在公司里忙,兒子跑進來,說他的一個玩具壞了,要爸爸修。可我們手中的事情很重要,于是要他等一下。兒子不同意,立刻把身邊的東西摔得啪啪響。我看了他一眼,說:“我們正在忙,你的玩具雖然很重要,但爸媽現(xiàn)在做的事情更重要,你應該學會理解爸媽?!眱鹤拥淖彀袜俚美细?。我和他爸都沉默著,只管忙我們的,因為我們決定“生氣”。做完手中所有的事,他爸走過去,幫兒子修好了玩具:“我們不會忘記你的事情,但你也要體諒我們的難處?!眱鹤涌戳丝次?,說:“媽,我出去玩了。”我沒有理他,我要讓他的情感受到點刺激,否則他會麻木。
果然,兒子出去沒玩多久便回來了。他悄悄地看看我的臉色,沒話找話道:“媽,今天晚上吃什么?”我還是沒理他,繼續(xù)忙。兒子看了看他爸,又看了看我,悻悻地出去了。沒一會兒,兒子又回來了,繼續(xù)沒話找話:“媽,你熱不?”我仍然沒理他。兒子有些按捺不住了,走過來拉住我的手:“媽,我?guī)湍阕鍪掳伞!蔽乙馕渡铋L地與兒子對視了一下,說:“你今天的表現(xiàn)很不好,下不為例?!蔽也荒芫痛艘髢鹤映兄Z什么,因為孩子也是好面子的,他在心里意識到就可以了。我吻了吻兒子的額頭:“去玩吧,寶貝,現(xiàn)在媽媽心里舒服多了!”我沒說我完全不生氣了,我的意思是說,我要看他以后的表現(xiàn),我只是不想一下子讓他背太重的情感包袱,所以給了他撫慰。
從此,兒子漸漸學會了站在我們的立場上說話辦事。比如,他晚上想去游泳,當看到爸爸還有好多事沒做完時,他只是說:“爸,如果你明天閑一點,就帶我去游泳好不好?”他想要吃珍珠肉丸子,當看到我已經(jīng)準備好了其他食材時,他會說:“媽,我們明天吃珍珠肉丸子吧?!比绻麚Q作以前,他會沒完沒了地嚷嚷著要去游泳、要吃珍珠肉丸子,不可能等到明天,我們必須立刻滿足他的要求。
三四年過去了,如今兒子已成長為一名小學生。他善解人意,體貼家人,禮貌懂事,老師總喜歡把班里一些重要任務交給他去做,說是因為他心思縝密,能考慮到團隊里所有人的感受,就連很多七八歲的孩子都難以做到這一點。聽了老師對兒子的肯定與贊揚,我心中不免一陣自鳴得意。我想,兒子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進步,還真得感謝我當初的“小心眼”呢!
其實,任何一個孩子都是深愛父母的,可為什么不少孩子漸漸成長為令人失望的樣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長自己培養(yǎng)了他們無所謂與木然的態(tài)度,以及只管接受的單向思維。要想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同時也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痛”。這樣,孩子接受的才是真實而完整的情感,他也才能成為一個在情感上完整的人。
【編輯:吳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