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宗宇 滕 艷
(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2)
凌宇是“文革”后首批招收的中國現代文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開創(chuàng)者王瑤先生。作為著名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凌宇被學界認為是建國以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第三代研究者的代表之一,其以沈從文研究為核心的學術探索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
凌宇是國內第一個因研究沈從文而獲得碩士學位的人,是新時期以來國內沈從文研究的開拓者。他與沈從文有著很多的契合相通,尤其是個體精神意識與生命體驗中的鄉(xiāng)土湘西和少數民族文化因素。凌宇選擇沈從文作為學術研究對象雖說因緣時會,其實乃是必然,也可說是研究對象選擇的生命化。多年來,凌宇的沈從文研究在不同的時期都成為了沈從文研究的學術引領和標高。
凌宇對沈從文研究的開拓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最早對作為文學家的沈從文進行重新闡釋與評價,為沈從文正名,完成了一種對顛倒了的歷史的再顛倒。1985 年12 月出版的《從邊城走向世界》和最早的論文《沈從文小說的傾向性和藝術特色》是其代表?!渡驈奈男≌f的傾向性與藝術特色》完成于1979 年,論文從沈從文小說作品出發(fā),一方面?zhèn)戎靥接懮驈奈男≌f的人民性傾向,另一方面又在創(chuàng)作方法、意境、語言、結構和心理刻劃諸方面探索沈從文小說的藝術特色,認為“對于作家的功過,應該歷史地、客觀地評價”,“不能以其政治上的原因,代替作品的全面分析”,為沈從文正名的目的訴求非常明顯?!稄倪叧亲呦蚴澜纭纷鳛樾聲r期第一部研究沈從文的學術專著,對作家進行比較全面的考察,在認真梳理沈從文人生和藝術道路的基礎上,將其全部歷史活動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著力于沈從文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分析,對被貶斥、漠視、批判乃至幾乎被遺忘的沈從文完成了思想辨誣。例如追蹤沈從文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思想軌跡,發(fā)現“沈從文一直固執(zhí)地堅守著民主主義的政治立場”,是一位民主主義的作家。該著同時從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和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觀照、中西藝術的多樣化借鑒和統(tǒng)一、文體和語言形式的獨創(chuàng)等方面揭示了沈從文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色,從藝術的角度充分肯定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特色和價值,認定“沈從文以其創(chuàng)作的獨特品格,當之無愧地屬于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出色作家之列”,因為對沈從文的重新評價和首次系統(tǒng)研究,《從邊城走向世界》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也得到了沈從文本人的肯定,成為了沈從文研究史上無法繞開的一塊學術基石。該著后來于2006 年修訂出版,對沈從文的四十年代和解放后人生作了進一步完整的修改補充。
在完成辨誣和正名之后,從進一步思索沈從文其人其文的獨特性與復雜性出發(fā),凌宇的沈從文研究試圖從區(qū)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出發(fā)來探索沈從文的人格和文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論文《從苗漢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擊看沈從文》和現代文學名人傳記《沈從文傳》是其代表。《從苗漢文化和中西文化的撞擊看沈從文》將沈從文及其創(chuàng)作放到湘西苗族文化,漢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織碰撞中研究,考察這種交織的過程、方式和特點,顯示了沈從文及其創(chuàng)作中多重文化意識的復合?!渡驈奈膫鳌肥且徊孔杂X追求學術性和藝術性的融合且達到二者有機統(tǒng)一的現代文人傳記,在與傳主文化身份和生命體驗共通的基礎上,借助沈從文個體生命與精神史的還原,特別是若干細節(jié)的顯現,凌宇從文化—心理角度對沈從文的知識分子獨立精神人格和靈魂深處的孤獨進行了深度把握,達到了當時中國現代作家同類傳記寫作的高度。
當沈從文研究在上世紀80 年代以來日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內的一門顯學之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凌宇自覺對沈從文研究進行回顧與前瞻。他將此前十余年間的沈從文研究分為了“反思”和“重構”兩個階段,并強調對沈從文進行心理學、比較文學主題學、“經典”重造思想和小說敘事學等方面的研究,論文《沈從文小說的敘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蘊》和《沈從文的生命觀與西方現代心理學》正是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前者將經典敘事學分析與文化分析相結合,在對沈從文小說的敘事模式分析中見出其中的文化意蘊。后者可以說是他一直以來強調從心理學角度進行沈從文研究的一個實踐。通過提取“下意識”、“生活與生命”兩組關鍵詞,一方面分析了弗洛伊德對沈從文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得出沈從文的“生命觀”和馬斯洛心理學基本框架的吻合,揭示出沈從文在一種“現代性”追求與“反現代性”的張力空間中所產生的思想迷惘與精神痛苦,顯現了其思想是一種豐富的存在。
進入新世紀,隨著沈從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缺乏對沈從文思想的深入研究,就不能真正認識沈從文及其創(chuàng)作,沈從文思想研究因此成為沈從文研究的熱點。2002 年,在沈從文100 周年誕辰之際,凌宇發(fā)表的《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思想價值論》正是這種學術引領和思考的體現。文章從沈從文創(chuàng)作內含的湘西土著民族立場及情感傾向、人性與民族文化的重構、“鄉(xiāng)下人”與現代理性三方面論述了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思想價值,其中以魯迅作為參照,顯示出二人對各自所反映的文化區(qū)域生存方式深刻的思想燭照,認為“如果說,魯迅的小說與雜文,是中華民族以家族制度與禮教為中心的主流文化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中國中心區(qū)域的生存方式最集中、最深刻、最典型的顯示,那么,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則是主流文化不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邊緣地區(qū)生存方式的縮影。”這一論斷從思想與文化地圖的角度照亮了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價值。
二
任一書面文學史,都不能不有一個對文學歷史的描述、闡釋、評價的框架。而這一框架的背后,是文學史編撰者的文學史觀。作為現代文學史家,凌宇在對沈從文這樣一類現代作家的重新評價和闡釋中形成了一種新的現代文學史觀。以凌宇為代表的一代學人恰逢中國當代歷史上的一個思想文化轉折期,他們承擔了歷史賦予的文學研究責任,完成了對過去的現代文學史觀——中國現代文學史是中國現代革命史的組成部分及其評價體系的解構,讓中國現代文學史回歸到了文學本位自身的描述、闡釋、評價。以沈從文的文學史敘述為例,在1978 年以前大陸出版的文學史中,沈從文一直作為被批判的反面對象而存在,如劉綬松1956 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史初稿》,是將沈從文視為反動文學團體“現代評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進行批判的。而王瑤在《中國新文學史稿》中對沈從文所進行的批判,在沈從文七十年代末的書信中被多次提及。1980 年代初,在幾本有影響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著作中,除唐弢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給沈從文一定的文學史地位外,劉綬松、林志浩等人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并沒有沈從文的蹤影。這一狀態(tài)在錢理群等人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和凌宇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得到打破,文學史教材用了一個專門的章節(jié)篇幅來介紹其人其作,沈從文跟茅盾、老舍等文學大師有同等的文學史地位,這一安排調整從根本上體現了文學史回歸文學本位的觀念。這樣一種新的文學史觀還體現在凌宇所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對徐志摩、張愛玲、錢鐘書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被貶斥、批判乃至幾乎被遺忘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重新認識與評價上,從文學本位出發(fā),依據他們的文學成就給了他們相應的重要位置。在凌宇主編的另一著作《中國現代文學名家研究》中,全書選取11 位中國現代文學名家進行介紹論析,其中就有沈從文、張愛玲和錢鐘書,他們和“魯郭茅,巴老曹”這些作家平等地各自成為一章,再次體現了回歸文學本位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觀。
三
老一輩現代文學史家樊駿曾指出:“沒有史料,也就無歷史研究可言。”作為現代文學史家,凌宇非常重視現代文學文獻史料工作,這集中體現在他的沈從文研究上,其一是沈從文作品集的選編出版,其二是《沈從文傳》的寫作。
凌宇先后選編了多種版本的沈從文作品集,給眾多的沈從文研究者提供了作品資料,為沈從文研究的文獻史料建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凌宇先后獨自選編出版的沈從文作品集有1982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沈從文小說選(上、下)》與《沈從文散文選》,1983 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沈從文選集》,1986 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沈從文小說散文集《鳳凰》,1994 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沈從文散文全編》,1998 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湘西秀士》等有關沈從文的作品集和回憶文章,其中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沈從文選集》得到了沈從文的親自推薦和肯定,“凌宇同志認真讀過我大量作品,理解它們的成敗得失,治學態(tài)度十分客觀謹嚴,編選工作由他來做,我認為是非常合適的?!绷栌钸€曾于1981 年3 月至1984年11 月和邵華強合作編選出版了《沈從文文集》共十二卷,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和三聯書店香港分店聯合出版,沈從文還曾就此事函告凌宇與之商討如何編輯之事,《沈從文文集》收錄了沈從文在解放前出版的四十多種著作和大量集外軼文,總篇幅共有三百六十余萬字,成為了《沈從文全集》出版前沈從文研究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1993 年11 月,北岳文藝出版社正式啟動《沈從文全集》的編輯出版作為向沈從文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凌宇擔任編輯委員會成員和特約編輯,具體負責《沈從文全集》第11、12、16、17 卷的編輯工作。他盡可能廣泛收集編入作品,以尊重歷史和尊重原文的客觀態(tài)度完成了所負責卷的編輯工作。2002 年,《沈從文全集》出版,得到了學術界和出版界的廣泛好評,是迄今為止最權威的沈從文作品集版本和沈從文研究文獻資料,充分體現了凌宇作為一代沈從文研究專家的學術擔當和歷史功績。
作家傳記本身就是一種作家研究的史料,作家傳記的寫作要求占有豐富的史料并進行甄別使用。在沈從文研究中,凌宇曾在北大圖書館等地方廣泛搜集閱讀原刊原文,甚至是當面向沈從文請教,對原始文獻資料進行認真搜集。以此為基礎,《從邊城走向世界》的一個開創(chuàng)性就在于對有關沈從文原始文獻史料的運用?!渡驈奈膫鳌返膶懽髟谝欢ㄒ饬x上正是豐富史料史實和文學才情的結合。在《沈從文傳》中,凌宇對沈從文一生的生平史料進行了廣泛搜集和挖掘,對相關湘西歷史和文化文獻史料進行擇取運用,以豐富的史料作根據,還原傳主沈從文的文學人生,做到論從史出,尤其是在為沈從文辯誣和對文學史再審察時,都嚴格用史料說話。如對沈從文與左翼文壇的關系、沈從文與戰(zhàn)國策派關系的辨析,注重梳理和運用第一手資料,使《沈從文傳》作為沈從文研究史料的學術性與真實性品格有了根本保證。
四
凌宇多年的學術研究重點在中國現代文學,但有時也客串當代文學批評,甚至還涉足古代文學中的《三國演義》研究,在這種令一般人頗為驚訝的大跨度學術穿越中,他實際上形成了一種自覺貫通的人文主義學術立場與文化學批評研究方法。
雖然在當今文學研究中文化學批評方法與視角幾乎成為一種普遍性的趨勢,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凌宇和楊義、趙園等在現代文學研究中對文化學批評方法與視角的自覺運用卻不能不說是一種新的開拓。凌宇曾提出研究方法必須對象化,基于沈從文與湘西地域和少數民族文化的緊密聯系,凌宇比較強調從文化角度特別是從湘西少數民族文化角度去研究和把握沈從文其人其文的獨特之處。他在中西和苗漢文化的雙重撞擊中對沈從文所作的審視,對沈從文文學世界中城—鄉(xiāng)、苗—漢二元對立中人的悲劇存在方式的解讀,從區(qū)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出發(fā)來揭示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價值和沈從文其人的民族文化心理、精神品格,運用經典敘事學分析與文化分析相結合來把握小說的敘事模式及其文化內蘊,對湘西的歷史和文化地理的傾情關注,從文化人類學角度對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所作的觀照,都是把沈從文及其文學世界納入寬廣的文化視野,考察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和作家的文化品格?!吨亟ǔ膶W的神話系統(tǒng)》中的第二輯是對當代湖南作家群的批評文章,從現代文學史研究到當代文學批評,凌宇的文化學批評方法與視角得到自覺延續(xù),他揭示出當代湖南作家如韓少功等特別關注少數民族作家的文化意識,以及他們在類神話創(chuàng)作中嘗試建構的當代神話對人的現實生存方式的質疑與浪漫主義理想追求等精神文化沖動?!斗枴奶撏c輝煌》是凌宇學術研究中的一部越界之作,通過重新闡釋《三國演義》的文化意蘊,其學術指向在于通過古典名著對倫理問題進行歷史追尋與當下思考,顯示作為文化創(chuàng)造物的人在服從文化倫理符號規(guī)范與實現自我的張力下生命的虛妄與輝煌,體現了凌宇的生命激情和人文主義價值立場。
總之,以沈從文研究為中心,凌宇在湖南作家群研究、二三十年代鄉(xiāng)土抒情小說及京派作家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都自覺運用文化學批評方法,因而帶來了許多其他方法與視角所不能達到的新認識與新發(fā)現。
〔注釋〕
①參見《沈從文全集》第25 卷第119、136、319、354 頁,《沈從文全集》第26 卷第14、18、25 頁。
〔1〕尹鴻、羅成琰.現代文學研究的第三代:走向成功與面臨挑戰(zhàn)〔J〕.文學評論,1988(4).
〔2〕凌宇.重建楚文學的神話系統(tǒng)〔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5.
〔3〕凌宇.從邊城走向世界〔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
〔4〕凌宇.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思想價值論〔J〕.文學評論,2002(6).
〔5〕劉綬松.中國新文學史初稿〔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6〕樊駿.關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考察與思索〔A〕,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7〕沈從文.沈從文選集序〔Z〕.沈從文全集(第16 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8〕沈從文.致凌宇〔Z〕.沈從文全集(第26 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