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群
(貴州民族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貴陽 550025)
陰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是陰地蕨科陰地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肺心草、蕨葉一枝蒿、獨蕨箕、一朵云等[1-4]。陰地蕨以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平肝息風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百日嗽、肺結核、乳腺炎、腮腺炎、小兒驚風、瘡癰腫毒、目生翳障、火眼腫癢等,是我國西南地區(qū)白族、彝族、納西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常用的野生草藥[1-5]。目前對陰地蕨的研究報道還很少,已有的資料表明,陰地蕨的化學成分主要為黃酮、三萜、皂苷、香豆素、揮發(fā)油等,其黃酮類成分為陰地蕨素,槲皮素3-O-α-L-鼠李糖-7-O-β-D-葡萄糖苷及木犀草素等[4-6]。通過文獻檢索,筆者還未見有關陰地蕨中山奈酚的研究報道。本實驗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串聯(HPLC-MS/MS)獲得分子量信息,進而通過與標樣保留時間對比,確定陰地蕨的山奈酚及槲皮素成分,以峰面積對濃度的回歸方程對兩種成分進行定量測定。研究結果可以為該民族藥的進一步開發(fā)及擴大資源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1 儀器 Agilent 1200 LC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儀器有限公司)及API3200 QTRAP MS/MS質譜儀(配ESI源、三重四級桿及線性離子阱,美國 AB SCIEX 公司),Ecilipse XDB-C18(150 mm ×4.6 mm,5μm)色譜柱(上海笛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Agilent 1260 LC高效液相色譜儀,Eclipse plus C18色譜柱(100 mm×4.6 mm,5μm),G1314F 1260 VWD 可變波長紫外檢測器,數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博遠實驗分析儀器有限公司),METTLERAE240電子分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感量:0.01 mg)。
1.2 試劑 山奈酚(批號:520-18-3)及槲皮素 (批號:117-39-5)對照品均購自貴州迪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磷酸為優(yōu)級純,甲酸、無水甲醇均為色譜純,濃鹽酸為分析純,所有試劑用超純水配制。陰地蕨樣品購自云南省云龍縣,經貴州民族大學盧文蕓教授鑒定為陰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標本保存于貴州民族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藥學教研室。
2.1 色譜和質譜條件
2.1.1 HPLC-MS/MS 色譜柱為 Ecilipse XDB-C18(150 mm×4.6 mm,5μm),柱溫:35 ℃,流動相:甲醇-0.1%甲酸溶液(85∶15),流速為 1.2 mL·min-1。電噴霧離子源(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ESI),山奈酚采用MRM模式進行正離子監(jiān)測,噴霧電壓為5.5 kV、離子源溫度600℃,去簇電壓62 V,掃描范圍m/z 50~305。槲皮素采用MRM模式進行負離子監(jiān)測,噴霧電壓為-4.5 kV、離子源溫度 600 ℃,去簇電壓-55 V,掃描范圍m/z 50~305。
2.1.2 定量測定色譜條件 Agilent 1260 LC高效液相色譜儀,Eclipse plus C18色譜柱(100 mm×4.6 mm,5μm),流動相為甲醇-0.4%磷酸溶液(45∶55),流速0.8 mL·min-1,檢測波長360 nm,柱溫30℃,進樣量10μL。
2.2 對照品儲備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槲皮素、山奈酚對照品各20.00 mg,分別置于50 mL量瓶中,加無水甲醇適量使其溶解,以無水甲醇定容。搖勻,配制成質量濃度均為400μg·mL-1的單一對照品儲備液備用,臨用前稀釋為山奈酚0.800μg· mL-1及槲皮素1.00μg·mL-1濃度供質譜分析。
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將自然晾干的陰地蕨全草在電熱鼓風干燥箱中于(60±1)℃烘干3 h,精確稱取干燥、粉碎(過40目篩)的陰地蕨粉末0.250 g,用80%甲醇溶液20 mL浸泡、75℃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提取結束后,合并提取液、冷卻、濾過。濾液用80%甲醇水溶液補足至40 mL,加鹽酸10 mL,85℃水浴回流酸水解1 h,迅速冷卻,用無水甲醇定容至50 mL,搖勻,臨用前過孔徑 0.45μm 濾膜[7-9]。
2.4 HPLC-MS/MS實驗 取對照品和供試品溶液3μL分別注入 HPLC-MS/MS,得到山奈酚對照品溶液、槲皮素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中的山奈酚及槲皮素的MS譜圖(圖1,2)。在正離子監(jiān)測模式下,山奈酚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對應峰MS譜圖產生5個主要的特征碎片離子 m/z287,185,161,153,121(圖1),m/s287為山奈酚的[M+H]+峰,證明樣品中含有山奈酚[10-11];在負離子監(jiān)測模式下,槲皮素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對應峰MS譜圖產生5個主要的特征碎片離子 m/s273,257,239,229,211(圖 2),m/z301.0為槲皮素的[M+H]+峰,證明樣品中含有槲皮素[10-11]。由于采用負離子監(jiān)測模式,槲皮素的MS圖譜中沒有出現m/z285峰。
2.5 保留時間的確定 將20.00μg·mL-1山奈酚、槲皮素混合對照品溶液按“2.1.2”項色譜條件進樣分析,得到對照品及樣品色譜圖(圖3)。結果陰地蕨供試品出現與混合對照品中山奈酚(18.66 min)、槲皮素(10.11 min)保留時間一致的兩個峰。
2.6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質量濃度為400μg·mL-1的山奈酚、槲皮素標準溶液適量,配制成含山奈酚、槲皮素均為 2.50,5.00,10.00,15.00,20.00,25.00μg·mL-1的混標溶液。以孔徑 0.45μm 濾膜濾過,分別進樣 10μL。在“2.1.2”項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以對照品溶液濃度(X,μg·mL-1)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進行回歸分析,山奈酚:Y=29.85X-13.24,r=0.999 9;槲皮素:Y=43.86X-24.02,r=0.999 8。結果表明:山奈酚及槲皮素均在2.500~25.000μg·mL-1范圍內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
圖2 槲皮素對照品溶液(A)和陰地蕨供試品溶液(B)質譜圖Fig.2 ESI-MS spectrum of quercetin standard solution(A)and Botrychium ternatum solution(B)
2.7 精密度實驗 將質量濃度均為20.00μg·mL-1山奈酚、槲皮素混合對照品溶液按“2.1.2”項項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5次進行分析,以峰面積計算山奈酚及槲皮素的RSD分別為0.98%,0.79%,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8 重復性實驗 取同一批樣品(批號:20140116)5份,按“2.3”項方法制備溶液,按“2.1.2”項色譜條件進樣分析,測定峰面積,計算山奈酚及槲皮素的平均質量分數,其RSD分別為1.53%和1.82%,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2.9 穩(wěn)定性實驗 分別在0,2,4,8 h將一供試品溶液按“2.1.2”項下色譜條件進行分析,測定色譜峰面積,計算山奈酚及槲皮素的RSD分別為2.36%,2.19%,表明供試品溶液在8 h內穩(wěn)定性良好。
2.10 加樣回收率實驗 ①精密稱取5份已知含量的樣品(批號:20140116)各0.250 g,分別精密加入山奈酚標準溶液適量;②精密稱取5份已知含量的樣品(批號:20140116)各0.125 g,分別精密加入槲皮素標準溶液適量。分別按“2.3”項下方法制備溶液,按“2.1.2”項下色譜條件進樣分析,測定峰面積,計算各成分的量及加樣回收率,結果山奈酚平均加樣回收率98.34%,RSD=1.89%;槲皮素平均加樣回收率98.68%,RSD=2.70%,見表 1。
1.槲皮素;2.山奈酚圖3 混合對照品(A)和陰地蕨(B)的高效液相色譜圖1.quercetin;2.kaempferolFig.3 HPLC chromatograms of mixed reference substances(A)and Botrychium ternatum(B)
表1 山奈酚和槲皮素加樣回收測定結果Tab.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on on kaempferol and quercetin n=5
2.11 樣品測定 精密稱取3批陰地蕨樣品各3份,每份0.250 g,按“2.3”項下方法制備溶液,按“2.1.2”項色譜條件分別進行分析,測定峰面積,計算各成分的量,結果見表2。
表2 陰地蕨中山奈酚、槲皮素的測定結果Tab.2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n kaempferol and quercetin in Botrychium ternatum n=3
研究證實,陰地蕨有顯著的抑制癌細胞增殖及轉移的作用[12],但迄今為止,其資源還未得到有效的開發(fā)利用,對其化學成分的研究報道也很稀少。筆者在本實驗中用HPLC-MS/MS法對陰地蕨中山奈酚及槲皮素進行鑒定并測定二者的含量,首次報道陰地蕨中的山奈酚成分,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陰地蕨抗菌、抗炎、止咳等功效的物質基礎,可以為該民族藥的藥用價值開發(fā)及擴大資源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1]云南省衛(wèi)生廳.云南中草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1:365.
[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大理中藥資源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64-65.
[3]劉毅,陳羲之.云南常用中草藥單驗方薈萃[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6.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輯委員會.中華本草(第2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7.
[5]文君,周進康,干正洋.黔產陰地蕨的化學成分預試分析[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26(6):30-32.
[6]齊建紅.陰地蕨屬植物研究進展[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5(2):48-50.
[7]韋文芳.鵝不食草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測定[J].醫(yī)藥導報,2014,33(6):802-804.
[8]吳宏富,黃衛(wèi)平,劉放.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葉酸片的含量與有關物質[J].醫(yī)藥導報,2014,33(3):389-392.
[9]劉亞蓉.HPLC法同時測定沙棘膏中槲皮素、山奈素和異鼠李素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8,28(5):759-761.
[10]郭素華,林珠燦,張志煒.養(yǎng)心草中山奈酚成分的HPLCMS/MS分析及含量測定[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7,22(6):360-363.
[11]李宇航,戴海學,汪明明,等.槲皮素的電噴霧離子阱質譜分析[J].質譜學報,2009,30(6):374-378.
[12]王少明,阮君山.陰地蕨對A549腫瘤細胞增殖、黏附及遷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31(24):2008-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