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輝 徐兆青 張 瑛
(1.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江蘇 揚州225127;2.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隨著社會對人才創(chuàng)新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提高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縮短學校教育與公司人才需求之間的差距,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是現(xiàn)在教學改革研究的重中之重。無論是李克強總理在部署2015年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還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等重要文件中,都要求高校進一步提高實驗、實踐教學質量。[1-2]實驗室作為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如何提高實驗設備利用率、提高實驗室管理效率,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本文從電子電工實驗室開放管理角度,闡述了目前高校實驗室存在的問題以及以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簡稱通達學院)電子電工實驗室為例闡述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在時間和內容上與理論教學相對獨立,致使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被削落,同時由于時間的局限性,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不能夠滿足新時期人才創(chuàng)新素培養(yǎng)。實驗室開放成為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F(xiàn)階段實驗室不僅承接日常教學實驗,而且接納畢業(yè)設計、開放性實驗、創(chuàng)新型實驗、課程設計等相關的實驗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室開放量及開放需求較大,但目前實驗室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具體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實驗室管理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特別是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4-5]
各個高校對實驗室日常實驗課程管理都有相對完善,管理起來有據(jù)可循;但開放性實驗相對不固定的特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相應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管理起來沒有制度可循,開放實驗課程得不到基本運行保障。
(2)實驗技術人員能力不足。
實驗室技術人員是實驗室運行的主體,地位普遍偏低[6],擔當教學輔助角色,隨著開放性實驗增加,實驗室管理、設備維護、工作時間等問題也對其綜合能力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3)指導教師積極性較低。
對于指導老師老說開放性實驗不在教學計劃內,整個實驗過程參與輔導,且開放性實驗與教學獎勵、職稱晉升等不掛鉤,難以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即使有些教師參與其設計出的實驗題目也是較為陳舊,對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訓練和實踐能力提升效果不顯著。
(4)學生參與度較低。
隨著學分制教學的推廣,很多學生只滿足于修滿教學規(guī)劃內的學分,對于沒有學分的開放性實驗項目沒有多大興趣。不同時期學生關注點不同,如大四就業(yè)、考研,真正花費在實驗實踐的時間少之又少。沒有學生參與,開放實驗的開放意義就沒有了。
(5)實驗室開放經費投入較少。
學校培養(yǎng)方案中沒有將開放實驗內容做硬性規(guī)定,實驗室經費按照基本實驗教學需求進行撥發(fā)。隨著開放實驗室的增加,實驗設備的使用率提高,同時實驗耗材、設備損壞率增加,但是實驗經費沒有跟上,致使開放實驗室效果不顯著。
(6)實驗設置不合理。
實驗內容設計與理論課內容銜接不緊密,理論教學依照教學大綱進行沒有考慮具體實驗理論需求,造成理論教學與實驗理論脫節(jié),實驗室老師需要重新講解相關理論,既浪費課堂資源,又浪費時間,致使實驗效果不佳。同時,實驗內容存在結構單一、缺乏綜合性,題目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題目層次性差、不利于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等問題。
通達學院于2012年根據(jù)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優(yōu)化全省高等教育結構和布局的調整方案遷址揚州揚子津科教園區(qū),為國家首批600所轉型高校之一的獨立學院。通達學院依托南京郵電大學雄厚的教學資源、顯著的學科優(yōu)勢,以通信信息類為主干,理、工、文、管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普通民辦高等院校,其電工電子實驗室開放實驗高效運作管理方法實踐研究具有典型性。
通達學院實驗室采用復用式,將所有全院的實驗室分為三類,一類是僅需要計算機平臺,如計算機中心,一類是不需要計算機平臺,如物理實驗室,一類是需要計算機平臺和實驗設備,電工電子教學中心。電工電子教學中心由3間電裝實驗室、6間電工電子實驗室、2間通信原理實驗室、2間微機原理實驗室(與1間自控原理實驗室和1間物聯(lián)網專業(yè)實驗室共用)組成,共有4人負責,1人負責3間電裝實驗室,2人負責電工電子實驗室,1人負責通信原理實驗室和微機原理實驗。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如何克服開放實驗室存在的問題,使得實驗室正常滿足全院8300多人的實驗需求,我們基于學院的基本情況上對實驗室開放進行如下探究:
(1)取長補短完善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
參考《南京郵電大學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按照“因材施教、講求實效、形式多樣”的原則,結合通達學院實驗室運行情況擬訂了《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主要對開放實驗室的形式和內容、具體實施措施、學生管理規(guī)定、教師激勵方式進行了規(guī)定。管理上采用“7S”(整理(seiri)、整頓(seiti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yǎng)(shitsuke)、安全(safe)和服務(service))管理模式[7],區(qū)分整理、定位整頓、及時清掃、深度清潔、強調安全、注重服務、培養(yǎng)素養(yǎng)。實驗室采取全天開放、預約開放、階段開放、定期開放等多種開放形式,適應不同實驗時間、空間需求。
(2)傳幫帶方式提高實驗室技術人員技術。
依據(jù)學院實驗室建設情況,制定實驗室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規(guī)劃,學院返聘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退修教師作為實驗室負責人,手把手的教實驗室新近教師,快速提高新教師業(yè)務水平。同時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向教師靠攏,將實驗教學納入教學工作量計算范圍,提高實驗室技術人員地位及工作積極性。
(3)開放實驗納入教師績效、晉升評定。
對大部分教師而言,比較關心的是如何計算工作量、是否關系到業(yè)績考核、對職稱晉升有無幫助、有無相關的獎勵政策等,我院將開放性實驗納入正常教學績效中,在職稱晉升時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考慮。學生開放實驗項目通過參賽獲得國家級獎項的,其指導教師和所在實驗室可以申報年度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省部級獎項的,其指導教師和所在實驗室可以申報年度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新進青年教師到實驗室“輪崗”一年方能申請晉升高一級職稱,參與實驗教學工作。
(4)提高學生開放實驗參與度。
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學院在培養(yǎng)方案中增加必
(5)設立實驗室專項基金。
強化實踐育人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我校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室管理人員開展實驗室工作相關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教育教學研究水平,制定《南京郵電大學實驗室工作研究課題管理辦法》,規(guī)定申請人須為實驗室專兼職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及實驗室相關管理人員,填補了實驗室課題研究專項經費?!赌暇┼]電大學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建設管理辦法》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根本,為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健全實踐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提高實踐教學隊伍水平,不斷創(chuàng)新建設模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拓展實驗室管理和服務平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南京郵電大學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建設管理辦法》。同時,為了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實驗教學水平,鼓勵和支持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結合實驗教學的需要,搞好教學儀器設備的研制、創(chuàng)新開發(fā)、改造,制定《南京郵電大學實驗儀器設備自制管理辦法》辦法。同時將實驗室管理人員代課工作量績效的40%歸實驗室管理人員進行業(yè)務水平提高、實驗設備研發(fā),進一步增大實驗經費的投入。通過各項直接相關規(guī)章制度確保實驗室研究資金,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參與實驗室活動的積極性。
(6)完善開放實驗內容。
開放的實驗按照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水平進行分層次設計:演示性、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chuàng)新性。演示性、驗證性實驗以課程實驗為主、開放性基礎實驗為輔,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以開放實驗為主、課程實驗為輔。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知識的實驗;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方案并加以實現(xiàn)的實驗;創(chuàng)新性實驗是指學生自擬、指導老師把關,以實際問題為背景,具有新穎思想的探索性實驗。開放性實驗項目采用教師、學生擬題,指導老師把關,學院考核,學校審批的流程,并且保證項目每年5%更新率。正組織籌建慕課教學平臺[8],將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通用實驗理論原理等內容拍成視頻,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學習,提高實驗時間利用率,減少教師工作任務,騰出更多時間去指導學生完成開放實驗項目。
實驗室是高校進行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場所,也是學校建設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作用。實驗室高效開放運行,不僅能夠讓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增強技能,也讓實驗教師業(yè)務水平得到提高,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教學的融合。我們結合通達學院具體辦學情況對傳統(tǒng)實驗管理模式、運行機制上從管理制度、實驗室?guī)熧Y培訓、教師積極性、學生參與度、實驗基金設立、實驗內容等方面進行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鑒和推廣。
[1]顧明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李勇軍,張海燕.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3(11):17-19+28.
[3]盧艷軍.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室運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17-19+27.
[4]榮華偉,錢小明,錢靜珠.關于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232-236.
[5]尹唱唱,趙洪亮.電工電子中心實驗室開放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3):67-68.
[6]李越,徐德華,隋麗.”計算機組裝與檢測”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173-176.
[7]李艷梅,陳慶華.“7S”在高校電工電子實驗室中的柔性應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4):144-147.
[8]黃坪,李紅松,潘克儉,等.基于MOOC的醫(yī)學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31(12):104-106+109.